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曆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曆史緊密相連。
烏衣巷
烏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複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紀念館。曆經千年的滄桑,如今的烏衣巷已不複昔日的繁華,沒有豪門士族的觥籌交錯,取而代之的是遊人探訪王謝華堂蹤迹。
烏衣巷·曆史街道
烏衣巷的得名有很多說法。第一種說法:這裡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于軍士悉穿烏衣,由此得名烏衣營,後改烏衣巷。
第二種說法: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于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這種說法在南京民間廣為流傳。
第三種說法: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迹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烏衣巷井
從繁華熱鬧的夫子廟出發,步過秦淮河上的文德橋,撇下風韻誘人的媚香樓往西南行數十米,便可以看到烏衣巷的題字和樹立的詩碑了。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磚鋪的路面,兩邊則是矮矮的仿古建築風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許多不知情者都以為它隻不過是一條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條靜靜的,有點懷舊情緒的巷子。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烏衣巷。
走在烏衣巷内,兩旁的建築一律漆成白色的牆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頂,門窗檐楣,頗有古巷的味道。這些都是不久前秦淮區政府根據古代建築風格新建的房屋,同秦淮區明清建築群相得益彰。進了巷口一轉彎,就可以看見“王謝古居”四個金色大字在雪白的牆上很是顯目,随之的一所朱門大府,又高挂“王謝古居”大匾的,則無疑是那傳說中的王謝堂府了。于是不禁讓人又想起“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句子來。
王導謝安紀念館
無疑,烏衣巷的一磚一石,都是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曆史緊緊相連的。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曆史,又無疑是同整個東晉王朝的曆史,乃至中國的整個文化史緊緊相連的。
可以想象,烏衣巷作為當時權傾朝野的大臣的宅邸,作為貴族士大夫的集居地,該是怎樣一副熱鬧繁華的景像!高門大宅,寶馬香車。白天畫檐若雲,晚上燈花如雨。更重要的是,這裡已經不僅僅是豪族的院落,這裡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線。
今天當我們回頭去看的時候,我們都會驚歎那時候王謝兩族子弟的文彩風流。在我們的記憶中,恐怕再沒有哪兩個家族可以湧現出那樣多的人物在文化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恐怕再沒有哪個地方會像烏衣巷那樣,在短短的一段時間裡集中了那麼多的史筆留名的身影。人們常說千古風流,首推魏晉人物晚唐詩,東晉南北朝的烏衣巷裡,哪怕我們隻輕輕一瞥,也已是星光滿眼。
黑瓦白牆·烏衣巷
烏衣巷似乎要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或許多年以後,隻有從前人那意興湍發的詩句裡,隻有從六朝那流金錯彩的骈句中,我們才能重新找到有關它的隻言片語。想像它的如夢繁華,然後發出一聲巴比倫式的歎息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