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國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打造與之相匹配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期刊,成為中國科技界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建設世界一流期刊?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在“開放科學”的背景下,中國科技期刊發展面臨着哪些機遇和挑戰?日前,《地理學報》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接受光明網專訪。
《地理學報》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
立足國家發展戰略 引領地理學科發展
《地理學報》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刊物,于1934年作為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創刊,是我國創辦最早的地學期刊之一。88年來,《地理學報》始終堅持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提高地理科學水平”的辦刊宗旨,發表了著名的“胡煥庸線”,以及“自然區劃”“農業區劃”“主體生态功能區劃”等研究論文,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為我國地理學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是中國地理資源領域期刊集群的龍頭老大。
談及期刊建設,劉昌明院士介紹,《地理學報》特别跟蹤學科發展三大前沿科學研究發現與研究成果:全球變化等國際科學研究熱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研究專項、中科院先導計劃等産出的引領性科研成果,如“泛第三極”科學研究、數字地球、流域環境調控與演變機理、美麗中國、黑土糧倉等前沿科學研究成果;新方法、新觀點、熱點區域的高水平研究論文。
同時也特别關注三大研究方向: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演化過程及諸要素之間影響規律的研究;全球變化及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關系,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産業布局,城鄉規劃與可持續發展;遙感與GIS應用、數字地球建設、計算機制圖等信息地理科學研究。
未來,《地理學報》将繼續秉承辦刊宗旨,立足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為學者搭建交流平台、引領促進地理學科發展,實現地理學四大轉型發展。
創新發展與優質内容并舉,打造世界一流期刊
在提倡“開放科學”的當下,中國科技期刊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曆史機遇。學術期刊是國家在新時代争奪科技創新成就話語權的關鍵,也擔負着傳承優秀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重任。那麼,科技期刊如何進行國際化、創新化發展?
劉昌明院士介紹,2006年,《地理學報》開始使用網絡采編和發布系統,引領中國地理資源期刊集群發展,發文量井噴增長,開啟了《地理學報》國際化、數字化、網絡化和集群化的創新成長。經過近20年的發展,《地理學報》中文版影響因子連續4年在國内5000多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地理學報(英文版)》處于SCI Q2區。
“世界一流期刊就是要以‘内容論英雄’,就是要發表國内外地理科學領域裡最優質的、探索和解決領域内難題的論文,這要求期刊主編和編輯隊伍要有慧眼視英雄的能力。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期刊的曆史沉澱和學術圈認可口碑以及期刊的優質服務、可觀的發文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劉昌明說。
他建議,以《地理學報》為例,科技期刊學術水平的提高可以從稿源、審稿、服務和平台建設等方面着手,跟蹤國際科學研究熱點,聚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研究專項等引領性科學研究項目的前沿科學研究成果,彙聚新方法、新觀點、熱點區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組織專欄或專輯:優選學科領域一線知名專家學者審稿,編輯部嚴格實行“三審三校”制度和 “雙盲審制度”;為作者搭建中國地理資源期刊網和線上交流平台,實施精準推送與宣傳服務。(記者 張蕃)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