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慶長假期間,平遙古城内,一家醋坊内擺滿了沒有産品信息的食醋進行銷售。
在很多旅遊攻略裡,老陳醋是遊客來山西平遙古城最應該入手特産之一。在古城,各種大小、各種顔色的醋罐、醋壇子,也被擺在一個個緊挨着的醋店内外,“純手工釀造”、“古法釀造”、“純糧老陳醋”的牌子随處可見,在國慶小長假裡吸引着無數遊客。
這裡的醋店,幾乎都打着“自家手工釀造”的牌子,古城上西門附近一家醋店的老闆闫福慶,對所有遊客都宣稱自己是一個“手工醋釀造大師”,但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他的醋都批發自當地的一家醋廠,批發價1.5元/斤,然後标上“三年陳醋”或“五年陳醋”,以3元到8元的單價對外銷售。記者随闫福慶到醋廠商談采購事宜時,發現醋缸裡還漂浮着死蒼蠅。
類似闫福慶的醋商,在平遙古城并非個例。廉價的貼牌醋、勾兌醋在很多醋店銷售,有的稍作包裝,就變成售價上百元的“老陳醋”,有醋商坦言“專坑外地人”,當地居民買醋都避開古城醋店。
━━━━━
2元醋貼“十年”标翻50倍
山西人的生活少不了陳醋,平遙更是。
平遙縣位于山西省中部,四周與介休、祁縣、文水、汾陽、沁源等縣市接壤。屬于晉中市下轄縣城,醋是當地的特産之一。
59歲的王金龍從事食醋釀造30多年,他是平遙縣娃留村的食醋作坊老闆,近些年,他開始向古城裡的一些醋商批量供應食醋。
王金龍說,他20歲出頭接觸食醋釀造,見證了平遙的食醋發展經過,也看到了平遙古城内近百家醋商的發家史。近幾年來,平遙縣旅遊業發展迅速,平遙古城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古城裡的醋商們開始大規模地銷售當地釀造的食醋,價格從每斤3元、5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些沒有加工場所的醋商開始找到王金龍,希望他能将醋批發到古城内進行銷售。
經過古城裡醋商的包裝,王金龍的作坊裡生産的食醋,原本批發價2元一斤,在今年的國慶小長假裡被當做十年陳醋銷售,每斤價格翻倍近50倍,零售價近百元。“對我們這周邊的老百姓來講,原本3塊錢一斤的醋,在城裡面是要賣到50塊一斤左右,甚至還有賣100多元一斤的。”
10月1日起,平遙縣迎來旅遊高峰,當地酒店和民宿的價格大漲,以某連鎖快捷酒店為例,淡季時期一間标準房間的價格不超過200元,而在國慶期間漲幅超過3倍。當地居民介紹,每到小長假期間,平遙縣城内的物價都會上漲,這其中也包括當地的特産醋。
王金龍說,他每天至少會批發100斤醋給古城裡面的醋商。“一些人用水兌在原醋裡,包裝後高價賣出”,王金龍介紹,這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不做(賺)你們(遊客)的錢,那做誰的錢。”
他曾見到過200斤醋摻上5斤水的醋商,原價3元一斤的醋賣到80元一斤,“還可以多賣5斤水。”
在王金龍的作坊裡買醋的村民,也對古城裡的醋也表達了不滿,“那都是哄人的”。
10月3日下午,在平遙古城西門附近,記者發現一名到王金龍家進貨的醋商,将王金龍生産的醋擺上街邊攤位。這名醋商向過往遊客保證,醋是自己手工制作,每斤20元。而在王金龍的釀醋作坊裡,最貴的醋零售價是3元一斤。
一作坊老闆介紹,自己釀造的食醋兩元一斤批發到古城裡後,可以賣到近百元一斤。
━━━━━
小作坊食醋貼牌賣
平遙古城内的醋,來源并非王金龍一家。
古城西門附近,郭俊給自己的門面起名為“郭氏老醋坊”,雕刻在木匾上的五個大字被挂在門上,門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醋和酒。
郭俊自己釀造醋,用他的話來說,他和王金龍一樣,是從城外自家小作坊釀造後運送到古城内的。郭俊除了賣自己作坊生産的醋外,還銷售平遙縣四清醋業有限公司的醋。
按當地人的說法,“四清醋”在平遙屬于“知名品牌”。
10月1日,新京報記者在郭俊的店裡看到,一壺3斤裝的“四清醋”零售價為10元,約3元一斤。而郭俊釀造的醋标價為8元一斤,超過店内所銷售四清醋的2倍。按照郭俊的描述,他在自家的小作坊裡釀造好食醋後,會将醋批發給四清,“算是四清的代工廠。”
對于店内的“四清醋”,郭俊說他不需要從四清拿貨,“用自己的醋貼上四清的标簽。”自己作坊的醋變成了“廠家直銷”,“還能賣上個體面價。”
10月2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平遙縣四清醋業有限公司,一名負責銷售的負責人表示,公司擁有自己的生産線,“不需要任何地方供貨”,古城内的“郭氏老醋坊”和公司沒有任何關系,郭俊所說的向四清供貨一說,完全是造謠。
平遙縣四清醋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稱,他們的産品在平遙屬于暢銷貨,古城内很多醋商也會在公司批發食醋去進行銷售。無授權就貼牌銷售的事情并非沒有,上述工作人員稱,“古城裡面估計兩三家是在貼四清的牌子銷售。”
10月1日,平遙縣娃留村内,釀醋作坊老闆王金龍正在為食醋貼上自己的标簽。
━━━━━
散攤“三無醋”标榜“古法釀造”
在平遙古城内,除了聚集在城内銷售食醋的商家外,古城的各大出口處也有賣醋的散攤。
唐軍和唐華兩兄弟在古城東門擺攤,他們把醋灌裝在乳白色的塑料壺裡,每壺三斤,向來往的遊客要價48元一斤。
與城内一些醋商不同的是,他們兩人銷售的醋沒有品牌,塑料壺表面沒有任何商品信息。
閑聊中唐軍透露,他所賣的醋是從城外的小作坊裡面批發而來,以“純手工釀造”的名頭向遊客推薦,“賣給你們10塊錢一壺,賣給遊客就貴了。”
“說白了,哄的都是那些外地遊客。”一旁的唐華說,“這個醋買來的時候是3塊錢一斤”。
兄弟倆介紹,每到旅遊旺季,他倆就會從城外的小作坊和一些醋坊批發廉價醋,然後到古城門口擺攤銷售,在成本價上加價十多倍後,将這些“三無”醋高價賣給外地遊客。
“外人不懂,喝不出好壞。”唐軍說,他們之所以不貼上醋的商标信息,是因為想用“古法釀造”、“純手工工藝”、“純釀造”等名義來向遊客推銷。
10月3日,唐軍将記者帶到他進貨的一家醋廠,醋廠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生産的醋有2元一斤和4元一斤的産品,他們接受各種價位醋的定制。“古城裡那些賣到四五十元一斤的醋,大多數批發價在2元到5元一斤,不懂行的人,看不懂。”闫文學說。
記者粗略統計,在古城,類似以自釀散裝醋名義售賣的醋店、醋攤不下五十家,他們自己都沒有生産作坊。
10月3日,唐軍在平遙古城東門處擺攤,向過往的遊客銷售“三無”食醋。
━━━━━
廉價醋的“勾兌”疑雲
闫福慶的醋店在平遙古城上西門附近,銷售自家的“手工醋”,價格在3元一斤,醋也沒有任何标識。
“都是自己家釀造的,賣給遊客3元一斤,批發價是1.5元一斤,”闫福慶說,他不僅銷售自家釀造的醋,還銷售一家名為“晉善坊”的食醋,價格便宜,“20元一壺,一壺五斤”。
當地一名釀造醋的業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平遙當地的釀造食醋用高粱、大豆、麥麸、大曲等釀造而成,高粱一噸需要1000元左右,按照不同的比例将上述原料進行發酵,原則上一噸原料出醋的量并不多,總的來說,“純糧釀造的食醋成本價就超過1.5元一斤。”
闫福慶的醋最便宜的是1.5元一斤,已低于正常的成本價。
再三詢問,闫福慶才透露這種醋并非糧食釀造,而是使用醋酸勾兌而成,在原醋的基礎上加上添加劑進行調配,“都在自己村裡老家調的”。
“這是商業機密,沒有人會告訴你怎麼調,比例是多少,”闫福慶說,平遙縣食藥監和工商部門對當地的醋管理嚴格,經常會對古城裡的醋商進行檢查,“以前就出過事,有人勾兌被處罰。”
“古城裡賣的醋就有勾兌的,調制的,便宜,就是配制食醋。”另一家醋店老闆試着品嘗這1.5元一斤的醋,剛入口就立即吐掉。
“醋不應該是這樣的怪味,”醋商張海搖了搖頭說,“就算是勾兌的也不是高手勾兌的。”
他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光是看顔色來分辨勾兌醋和釀造醋,一般看不出來,不是行家不會知道。”
“你聞,對比一下,這個1塊五的醋,味道沖鼻,顔色渾濁”,張海取出自己的醋向記者展示,“不對比不會知道,他這個十有八九就是勾兌醋。”
━━━━━
晾曬間醋缸中漂着死蒼蠅
闫福慶的醋,都來自一家名為“晉善坊”的醋廠。
“晉善坊”醋廠原名平遙縣晉善坊老陳醋釀造廠,地處平遙縣中都鄉東達蒲村。工商信息顯示,“晉善坊”成立時間是2015年10月30日。
10月4日,記者以大量批發為名,通過闫福慶來到了“晉善坊”醋廠。該廠負責人劉慶忠表示,闫福慶根本不釀醋,他沒有自己的生産設備,店内銷售的散醋都是從“晉善坊”批發的廉價醋。
“我們很多醋都在古城裡面賣,但公司沒實體店。”劉慶忠說,他們走散裝批發,價格區間在1.5元一斤到8元一斤不等。
在“晉善坊”醋廠裡,新京報記者來到晾曬間,兩個鐵制方形大缸内裝滿了醋。“這就是那個1.5元一斤的,”劉慶忠介紹,一缸能裝50噸左右,需要放在房間裡面曬,來蒸發一部分水分,成陳醋。
一名業内人士介紹,“1.5元一斤的陳醋可能勾兌也可能是用酒精單菌發酵而成,和用高粱等糧食釀造比起來,1.5元的廉價醋會省掉很多工序,口感差,不過産出率高”。
在“晉善坊”,記者發現,在晾曬間的大缸中,醋面上漂浮着數隻死蒼蠅,和黑色的醋“融為一體”。
劉慶忠說,這些死蒼蠅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撈出來,醋才會被灌裝。
一名負責為“晉善坊”送貨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國慶假期是醋廠的銷售旺季,每天約有2噸醋被送往平遙縣城,其中包含古城内的食醋銷售攤位。
10月4日下午,“晉善坊”醋廠晾曬間,裝有醋的缸内漂浮着死蒼蠅。負責人稱撈出蒼蠅一樣賣。
━━━━━
被本地人“嫌棄”的古城醋
在平遙古城,很多正規醋商也頭疼冒牌“陳醋”。
“古城内很多小門面,存在粗制劣造冒充老陳醋的現象。”和順醋坊的負責人蔡麗介紹,山西陳醋的價值在時間上,存放的時間越長,醋的價值也高。“平遙所生産的陳醋前身為熏醋,熏醋一般在20多天就可以出醋,但是陳醋得經過夏伏曬、冬撈冰等程序才能制作而成,”蔡麗說,要是十年的老陳醋,會看起來黏稠一些。一些醋商會模仿陳醋的口感,加上一些甜味劑等其他食品添加劑對醋進行調味,對釀造醋工藝不了解的遊客,就會被他們誤導。
“沒有人會直接說他的醋是勾兌的,都會說是手工釀造,”蔡麗說,“這個旅遊城市就是這樣,他用很小的本錢去賺取更大的利潤,這就是生意。”
“沒人敢于開誠布公的說出古城内醋的内幕”,王金龍多次向新京報記者說,“在這一行,要是說透了,對于他們來說,我就是叛徒”。
平遙古城旁的居民也深知其中的貓膩,“古城裡的醋價是暴利”。多名當地居民向記者表示,他們從不會在古城裡買醋食用,“一方面是價格奇高,二是質量堪憂”。
“古城内的醋商們能把家鄉的特産賣出去,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作假,以次充好就不行”,娃留村的一位村民說。
對古城的陳醋亂象,平遙當地政府并非沒有整治。據公開信息,2016年9月28日,平遙縣食藥局在古城内及周邊地區開展醋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共檢查120戶商戶,發現部分商戶未能提供供貨方資質,即索證索票不全;部分銷售散裝醋的商戶,不能提供每一批次的檢驗報告;商戶在銷售散裝醋時,未能在散醋銷售容器上粘貼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标簽;部分商戶台賬不能及時填寫,台賬記錄不全;部分商戶存在未經許可生産銷售食醋的行為。
為了規範平遙制醋售醋行業,今年8月,“平遙古城醋行業協會”正式成立,以形成行業自律的新型管理格局,引導經營者全面整改,再加上部門監管的格局,可以從源頭上消除“醋”制品的安全隐患,保障行業健康發展。
醋商李偉認為,醋和酒一樣,真的假的都有。“平遙古城内賣醋的有近200多家,現在加入醋行業協會進行自律的,就隻有五十家左右,”李偉說,“不懂行的遊客買到大街上擺的哪個野攤子醋,說實話,吃出問題來,你們連人都找不到。”(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
莫讓僞劣醋腐蝕了平遙古城的招牌
十一長假結束了,有的人欣賞了青山碧海,有的人領略了人山人海,而有些前往平遙古城、并自以為買了正宗地道“手工古法釀造醋”的遊客,可能要感到“酸爽”了。
據新京報報道,在山西平遙古城,“純手工釀造”、“古法釀造”、“純糧老陳醋”的牌子随處可見,在國慶長假裡吸引無數遊客。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美味”中,不少是廉價的貼牌醋、勾兌醋,有的稍作包裝,就從2元一斤的批發價變成售價近百元的“老陳醋”,有醋商坦言“專坑外地人”,當地居民買醋都避開古城醋店。
作假也就算了,有的簡直作惡,記者實地探訪,甚至發現有醋商的醋缸裡,漂浮着死蒼蠅。這已經不是以次充好、假冒品牌的問題,而是到了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逾越了不止一道底線。
更嚴重的是,僞劣醋的泛濫,會深深傷害平遙這個馳名旅遊品牌。作為5A級景區,平遙古城不僅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古城”,也是我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如此耀眼的招牌,潑上了高價僞劣醋,既是對慕名遊客的不真誠,也是對古城名譽的亵渎和羞辱。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僞劣醋腐蝕的不僅是山西醋這個招牌,更是平遙這個旅遊古城的招牌。表面看來,售賣廉價醋利潤頗豐,甚至可以翻幾十倍,短期内鼓了一些醋販、醋商的口袋,但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從長遠看,放縱這樣的僞劣醋繼續泛濫下去,終有一天,平遙二字将不會再是令人向往的、閃閃發光的地方,因為那裡少了一樣最關鍵的東西——誠信。
可以說,在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深厚的誠信土壤,否則也難以誕生縱橫數百年的晉商和名馳天下的山西醋。然而,如果讓“劣醋驅逐良醋”,然後失去質量保障,再失去信譽,最後就會失去招牌。當僞劣醋觸目驚心的時候,公衆難免就要問一句:一醋不醇,何以醇平遙?
平遙的旅遊資源,繼承于傳統,是先輩積攢下的聲譽和遺留的财富,用假冒僞劣來賺快錢,既是對先輩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揮霍,也是對下一代、對平遙的未來不負責任。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十一”過後,也即2017年11月19日,平遙古城獲得“年度旅遊目的地聲譽獎”。對于這樣的名譽,平遙的每一個人,都應當珍惜。
近年來,自毀長城的“名牌”不勝枚舉。比如,今年年初媒體便爆出,被冠以“中國驢肉火燒之鄉”的河北河間,多個鄉鎮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們所加工的“河間驢肉”多由騾子肉、馬肉甚至豬肉,加上驢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劑煮成。類似的貪念和短視,無不令人驚心而又痛心。
圍觀如今平遙滿大街的“醋壇子”,我們期待,不僅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旅遊文化管理部門等職能部門,都應各盡其職、嚴格執法,而且當地還須從全局上規範整治,打造一個健康誠信的旅遊生态。還醋以古味清醇,還平遙以美好未來。
新京報記者 遊天燚 樊成(媒體人) 攝影 尹亞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