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精神分裂症,很多人會聯想到“精神病”、“瘋子”,旁人看待這類患者時帶有有色眼光,唯恐避之不及,患者、家屬也有強烈的病恥感。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屬于臨床六種重性精神疾病之一。精神科普遍認為,精神分裂症的康複前景不樂觀,往往需要終身服藥,甚至有人将其形容為“心靈上的癌症”。
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上世紀,我國精神科曾存在精神分裂症過度診斷的現象。隻要患者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往往就會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其中有很多是過度診斷、甚至是誤診。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随着國内精神醫學的進步,現在的大部分精神科醫生都已經擯棄了以上錯誤觀念,意識到抑郁症或雙相障礙也可以伴有精神病性症狀。
而精神科藥物也在不斷升級叠代,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出現後,不少真正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的患者經過藥物足量足療程治療後,病情大大緩解,再得益于家人的關愛、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咨詢等,最終達到臨床痊愈,恢複了大部分的社會功能。
所以總的來說,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診療已取得重大的突破,并不是一定不可緩解或治愈的,患者及家屬不必過于悲觀。
不過,患者就診不及時、原生家庭環境不良、社會支持體系薄弱、以及經濟能力難以支撐治療費用等因素,都會影響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效果,也是亟待引起重視的臨床問題。
大部分臨床精神科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對于精神分裂症的轉歸預期是悲觀的,認為罹患這種疾病的患者很難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
但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療法”:
如果能在正确的時間進行正确的治療,許多飽受精神分裂症困擾的人是可以過上相當正常的生活的。
而且,首次出現精神分裂症相關症狀時,該患者越早确診、越早接受藥物 心理等綜合治療,其達到某種康複程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顯然,這類似于“衛生健康領域三級預防體系”裡面的二級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診療效果更佳,而且花費更少的費用,節省更多的醫療資源。
這個觀念已經提出了很多年了,為什麼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新療法”?因為他們發現,在很多地區,精神科醫生對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診療是非常不科學的。
一名澳大利亞的精神病學家帕特裡克·麥高瑞走訪社區後,很多醫生對該疾病的診斷是滞後的,而且診療方法也隻局限于藥物治療:“他們給患者的藥量是患者實際需要的10倍,其他什麼幫助或者治療也不給,然後就這樣直接把人扔回社區了。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是控制了一部分異常思維,但是病人們的正常生活卻被毀了。”
而且,基于病情延誤的情況下,他們使用藥物的劑量往往非常大,但藥物帶來的極大副作用,會令患者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不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雙相障礙的藥物治療也存在類似問題。很多抑郁症或雙相障礙患者服藥後,但病情總是沒有明顯緩解,有的醫生隻好加大藥量,又缺乏其它更高效的手段。在病情再加上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下,患者無法上學、工作,人生軌道開始偏離。
而麥高瑞具有極強的同理心,他決心改變這個現狀,臨床實踐證實了他的猜想,他的治療方案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複了一定的社會功能,具有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麥高瑞還意識到要為患者進行家庭幹預,令患者與家人的關系更加融洽,構建最關鍵的社會支持體系。
可以說,麥高瑞看到了精神分裂症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出現就被烙下烙印的不治之症。而且,他的治療是系統化的,較全面化的,并非隻局限于藥物治療。
他的這種觀念如果能推而廣之,不但能降低大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社會功能受損程度,還可以極大地減輕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而且,這篇文章令我最感興趣的是,麥高瑞指出:篩查模型、預防性治療和積極地早期治療不僅可以用于降低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也同樣适用于抑郁症和雙相情感障礙。
這與我們的臨床實踐發現是一緻的。大量患有抑郁症或雙相障礙的青少年患者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其早期往往表現出較簡單的情緒問題或學習障礙。但這些迹象沒有引起父母及老師的重視,往往被歸結于叛逆、不聽話、不上進等思想道德問題。
如果孩子此時就診于傳統的精神科,往往被診斷為情緒障礙,接受藥物治療。而藥物的副作用如嗜睡、體重增加等,反而會加重學習障礙和情緒障礙。而傳統的心理咨詢因為低效以及對于學習障礙症狀束手無策,甚至會對青少年導緻二次傷害。
因此,如果家人和老師對孩子的狀況不理解、甚至指責,就診于精神科或心理咨詢機構又得不到精準化的高效幹預,這些孩子的問題很容易形成了惡性循環,情緒波動及學習障礙不斷加重,最終達到抑郁症及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标準。
如果在此之前,有專業的機構能夠針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學習障礙、情緒問題,以及背後的家庭教育問題,提供專業化的早期幹預,引導家長和老師能及時重視,采取積極、科學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狀态往往就能及時得以調整,避免發展為抑郁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也就避免了後續的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這給我帶來了一個啟發,待時機成熟時,我們晴日心身醫療會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及深度催眠下的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RRDH)重新進行整合、提煉,針對學習障礙及簡單的情緒問題做出簡易版的心理幹預模式。
這種心理幹預模式比深度的心理幹預更簡單、步驟更少,希望能實現快速的複制和普及,應用于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早期預防和早期幹預,用“更少”的力量幫助更多的青少年心身健康地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