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4期)
扯了幾期的老十四胤禵,他的命運還不算是最悲慘的,最起碼活到了乾隆朝。可是在劇中有一個人命運就沒有這麼好了,他最終被雍正帝賜死了。
他就是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時!
在雍正帝剛剛即位之後,就組織了一次科舉考試,可是這次考場洩題的主謀就是弘時,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弘時要洩露考題?弘時:先生,先生,我要撒尿!
一、
雍正帝的兒子們:
雍正帝一共育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隻有四個,參與排序(序齒)的阿哥有六個,分别是:弘晖、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場了三個兒子,分别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
其實在康熙一朝,就已經決定了這幾個阿哥的命運:
弘時出場次數不多,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場就是老四胤禛在南方赈災,弘時生病,太子胤礽沒有關心。是老八胤禩他們連夜陪同,并跟弘時說:
“等你的病養好了,八叔帶你去野外放鷹兒去。”
這也說明,弘時跟老八胤禩的關系不一般!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親自挑選的皇孫,并帶進宮裡培養,甚至還讓弘曆“騎大馬”,所謂“騎大馬”就是騎着康熙帝的脖子哦,試問哪個皇孫有這待遇?
小小的弘曆還說出了一句:
“皇爺爺,你可要扶好我啊!”
雖說小孩子是無意中說出的話,但是也引申一個意思,預示着弘曆就是未來的皇帝!
二、
三個兒子的立場:
在康熙一朝弘晝出場的次數最少,如果楊角風沒有記錯的話,隻出場過兩次,一次是拜師,一次就是年秋月給邬思道送護膝,當時是年秋月抱着他:
“弘晝,把護腿給邬先生試試!”
這也是劇中年秋月唯一抱過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晝跟年秋月和邬思道的關系必定不一般!
其實從後來弘晝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經曆了邬思道的離去,經曆了年秋月的去世,經曆了浩浩蕩蕩的八王議政逼宮,他的小心髒徹底承受不了了。
為了徹底離開權力的漩渦,于是玩了一出出看似荒唐的鬧劇,比如“活出喪”,比如在雍正帝面前自貶等等,可以說他學到的是邬思道的自保之道,并把它發揚光大。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自帶光環,雖然他也有些腹黑,比如曾經就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讀書人跟雍正帝讨論,最後惡人讓雍正帝做了,比如弘時被賜死,弘曆不住的追問自己的三哥去哪了,直到得到了圖裡琛的暗示後,才放下了懸着的心,總總迹象表明,他還是有些腹黑的,但是在劇中做事是光明正大的!
他身上有邬思道的腹黑,也有康熙帝的光明磊落,他是結合了兩個人的優點,所以才能最終登上皇位。
唯獨弘時,聰明是有點小聰明,可是卻是愚蠢的表現,直到臨死前才突然明白過來,從而大罵八叔是“阿奇那”、“塞斯黑”。
劇中的他隻有邬思道一個老師,可惜,他并沒有從邬思道身上學到最本質的東西,反而沾染了老八胤禩的一些陰謀詭計,最終導緻了滅亡。
三、
其實邬思道早已教導過弘時:
大家還記得熱河狩獵時弘曆出盡了風頭嗎?
有些人會有疑問,當時弘時和弘曆都在熱河,為什麼邬思道隻告訴了弘曆關于康熙帝的狩獵經曆,而沒有傳授給弘時呢?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邬思道本來沒有私心,是想同時教好兩個孩子的,可惜弘時實在不争氣!
在熱河時,邬思道同時教弘時和弘曆讀書,教着教着邬思道突然發問:
“弘時,剛才講到哪了?”
弘時一愣,回答了曹操帶領兒子們打獵了,邬思道又問曹丕看到一頭母鹿沒有射殺,為什麼啊?
結果弘時吱吱唔唔答不上來,反而是弘曆回答的很棒,随後邬思道就給大家講了一個大道理: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來就有了主張……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記住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弘曆後來做事的底線,也是他一直在堅守的東西,反觀弘時,邬先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喊着: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邬思道無奈的讓他去了,看得出他的表情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随後他就面對弘曆的提問,做了一番詳細的解答,也注定了弘曆在狩獵場的精彩表現!
四、
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
回到我們的題目,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呢?
剛才也分析過了,弘時要想奪位,最大的障礙就是弘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後,他的一切行為,主要目的就是壓過弘曆的勢頭。
可是他憑什麼壓過弘曆呢?
就像邬思道曾經說過的那樣,弘曆這裡占着“理”呢,不管是“法理”還是“情理”,都是弘曆占優。
此時的弘時隻記住了邬先生說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于是開始想一些歪門邪道,如果他當初不被尿憋急,用心聽了邬思道後面的關于不守死理的前提條件的話,我想他或許就不會這樣做了。
不守死理的條件是:
“隻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隻要你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可以不守死理,顯然,弘時并沒有占據這三項。
于是弘時在天時地利都不具備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隻不過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洩露考題就是為了籠絡一批自己的人,能買得起試題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備一定的話語權,隻要籠絡了這些人,就等于籠絡了一個大财團和自己的堅定擁護者。他希望通過造勢,也就是通過輿論來影響雍正帝,從而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舉把張廷璐綁到了自己的船上,張廷璐是主考官,這一批高中了的進士們必然要拜師張廷璐,那時候的人們很重視師生裙帶關系,有了這層關系,弘時就可以控制這一批進士,而不僅僅是買了考題的那幾個人。
當然,他要想籠絡人心,還是需要銀子的,為了最終能與弘曆抗衡,他必然缺錢,賣考題正是營收的一個手段,俗話說人為财死鳥為食亡嘛。
隻是,他根本就沒有學到邬思道的精髓,也沒有學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占住一個“理”字,最終落得個命喪黃泉的下場,真是可悲可歎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顧: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為何拒絕再次出任大将軍王?胤禵:我不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