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1 03:43:13

5月14日,經過兩天的搬家,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獅子山上的84戶貧困戶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懸崖村”,搬進了縣城裡的新家。

阿土勒爾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接受上遊新聞記者(報料shangyounews)采訪時表示,涼山州、昭覺縣正在結合“懸崖村”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進行旅遊規劃,逐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懸崖村以後有纜車、有民宿、有風光,大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再見懸崖村)1

5月13日,村民背着行李,沿着鋼梯走下“懸崖村”。圖片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

路途艱險“懸崖村”

被稱為“懸崖村”的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有人居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元代:日光充足、土地肥沃,地勢易守難攻,這裡似乎也成為了陶淵明筆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但随着時代的發展,“懸崖村”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也給居民們帶來了生活的煩惱,出行困難就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天然障礙。

“懸崖村”村民某色伍哈的家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曆史,家裡的收入依靠種植玉米、土豆等基本農作物,微薄的收入和一家六口的花費,讓這個家庭成為了村裡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

進出“懸崖村”最大的困難就是路途艱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用藤條和木棒組成的“天梯”是必經之路,稍有不慎就會受傷,上下山一趟花費兩三個小時還算走的快。

某色拉作今年已經17歲了,還在昭覺縣中學就讀初一。“村子裡沒有學校,上下村子太危險了,年級太小不敢走,我都是到了11歲那年才去讀的書”,某色拉作向上遊新聞記者解釋稱,因為家在“懸崖村”,給自己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讀書讀的晚。

2015年,“懸崖村”被外界所了解,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成為了當地的當務之急。2016年5月,涼山州和昭覺縣撥款100萬元,投資将“天梯”從藤梯升級為鋼梯,村民們的出行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阿土勒爾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交通改善之後,不僅村裡的農産品能夠方便的“走出去”,關心“懸崖村”的遊客也能夠“走進來”,曾經的“桃花源”也開始被世人所了解。

昭覺縣統計顯示,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共有164戶688人中,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401人,貧困發生率超過50%。84戶401人如何跟上脫貧攻堅的步伐,如期保質保量的脫貧成為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異地搬遷成為了選項。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再見懸崖村)2

5月13日,村民在新家内整理床鋪。 圖片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

“懸崖村”的縣城新家

“懸崖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懸崖村”搬遷計劃從2016年就開始征集村民們的意見和籌劃,“當時大部分的貧苦戶還是有些思想障礙,不願意搬下去,有一些故土情節吧”。帕查有格說,“懸崖村”的光照條件較好,适宜居住,地裡的農作物産量一直也不錯,加上準備搬遷過去的昭覺縣城因為海拔等關系,沒有“懸崖村”暖和,“後來經過動員工作,說明了安置條件、地點之後,願意搬遷的就越來越多了,最重要的是大山外面和村子裡的交流越來越多了,人們對于教育更重視了,搬到縣城能夠最大程度改變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情況,這應該是促使村民們搬遷的最重要因素”。

有4個孩子的某色伍哈家是“懸崖村”勒爾組最後一家下山的貧困戶,某色伍哈樂觀開朗臉上總是挂着笑容,他被當地人稱為“娃哈哈”。5月13日的搬家路上,某色伍哈的臉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叫我娃哈哈,今天更是笑哈哈,去了城裡有了新家,以後的生活就是好日子了”。

5月14日,某色伍哈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家裡一共有6口人,世代都居住在“懸崖村”上的老房子裡,“都是原來的土胚房,條件比較差,最主要的就是娃娃的教育問題,讀書上學很困難,還是希望能夠改變一下”。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再見懸崖村)3

“懸崖村”搬遷前的航拍全景圖。圖片來源/涼山日報

通過此次扶貧異地搬遷,某色伍哈在昭覺縣城裡的安置點裡有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間裡已經準備了鋼制衣櫃、鋼制碗櫃以及一套鋼制桌椅,大小兩張床,這些設施由政府免費提供。三室一廳的新房子對于某色伍哈的家庭來說,居住條件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從新家到女兒的學校,步行隻需要半個小時,“房子裡有廁所、有廚房,點火就能煮飯,擰開水龍頭就有熱水,這就是電視劇裡的生活”。

5月14日上午,某色伍哈已經将新家打掃幹淨,即将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他并不擔心在樓房裡住不慣,“新房子裡面和山上肯定有不一樣,慢慢适應就行了,政府能夠想到讓我們下山居住,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某色伍哈說,新房子裡基本的家具都配了,整個搬家過程都有人幫忙,從“懸崖村”下來的時候隻用蛇皮袋帶了一袋換洗衣物和自家腌制的臘肉,“明天把房子收拾好,就準備去縣城裡找工作了”。某色伍哈說,孩子可以在縣城裡讀書,不用往返學校和“懸崖村”,這對于某色伍哈家還在讀小學的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改變。

搬家之後,“懸崖村”上的家也不會丢,某色伍哈的老婆準備留在老家照管莊稼和牲畜,“我在縣城裡照顧孩子和打工,老婆就在山上照顧地裡和發展旅遊,兩邊都能照顧起來,以後生活應該好多了”。

按照某色伍哈的想法,他要利用“懸崖村”上的老房子開民宿、做農家樂,“懸崖村”以後的發展已經有了計劃。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再見懸崖村)4

5月12日,阿土列爾村第一批26戶貧困戶陸續下山搬到新家。 圖片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

“懸崖村”确定旅遊脫貧路

截止5月14日,“懸崖村”一共有84戶共401人貧苦戶搬遷到了昭覺縣城的集中居住點。

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介紹說,“懸崖村”上其餘的非貧困戶共77戶仍将在村裡居住,他們将通過土地流傳等方式,将搬遷離開的村民們騰出來的土地有效利用起來,搞更大規模的種植、養殖。

子克拉格表示,基礎條件落後的“懸崖村”如果采用就地脫貧模式,就必須進行交通、通信、電力等建設,成本較高,而如果選擇将貧困戶易地搬遷,成本要小得多,“旅遊産業具有很長周期性,不可能短期内見效益,貧困老百姓等不起也拖不起。于是我們選擇折中路徑: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搬出來,其他村民繼續留在村裡搞旅遊”。

對于搬遷進入新居的群衆,昭覺縣方面也進行了充分的考慮,當地提供了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出,對于村民們外出務工有獎補。對于某色伍哈打算讓老婆回到“懸崖村”進行種植、養殖的想法,昭覺縣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介紹,“貧困戶在老家的土地,他們随時可以去管理經營,也可以将其流轉給别人經營,或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也能得一份收入。”

“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2015年開始駐村工作,全程見證了“懸崖村”從大涼山裡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變成“網紅”的全過程。帕查有格看到村裡的貧困戶全部搬遷下山,感觸良多,“我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更是一名參與者”。

帕查有格介紹,“懸崖村”火了之後,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到這裡,特别是周末或者節假日,許多從成都、重慶等大城市來的遊客都會聚集在村裡,感受這裡的獨一無二的風光與鄉土人情,“接下來會利用搬遷村民留下的土坯房打造一些民宿,搞旅遊接待。目前正在進行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年底還準備動工修纜車,基礎設施跟上了,遊客進來了,居民們收入也就起來了”。

帕查有格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懸崖村”紅起來的這幾年,村裡的變化除了物質層面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變化,這才是脫貧工作最為重要的改變,“我剛開始來的時候,村民們都不會講普通話,現在經過和外界的交流之後,普通話已經成為了村民們的标配,這其實就是主動學習、主動改變的表現,這是最重要的”。

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

懸崖村的貧困戶搬遷時間(再見懸崖村)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