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将于7月12~18日組織開展,今年活動主題是關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
缺牙了,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牙“補”回來?種植牙,究竟是怎麼回事?能不能種植牙,主要看什麼?種植牙前後,需要做哪些準備?
今天,“種植牙科普”它來了,它來了,它帶着大家關心的問題走來了。
我國最近一次即第四次(2017年)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35~44歲的青壯年人群中約有1/3存在牙齒缺失;65~74歲老年人群中80%左右的人存在缺牙,其中大約有一半人群沒有進行修複。65歲以上人群中,還有5%~10%的無牙颌(全口缺牙)患者。
臨床上,常聽許多牙周病患者說,牙齒掉了沒關系,一樣可以吃東西,也因此忽視對牙周疾病的治療。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
把牙齒“補”回來,有哪些方法
缺牙之後,修複方法主要有三種:可摘局部義齒、固定義齒和種植義齒(俗稱種植牙)。
可摘局部義齒
可摘局部義齒是一種患者可以自己摘戴的假牙。可摘局部義齒是通過一些“鈎子”将假牙卡在健康的牙上,俗稱活動假牙。它的費用較低,而且磨牙相對少。但是它也有缺點:不夠美觀、戴着不舒服、影響發音和咀嚼效率較差等。
固定義齒
固定義齒是指固定在缺牙間隙兩側健康牙上的義齒,患者不用自己摘戴。這種修複方式很像在兩個橋墩上搭個橋,所以也叫固定橋。固定義齒咀嚼效率高、美觀、不影響發音。但是它也有缺點:需要把兩側的健康牙磨掉一部分,會造成牙齒硬組織的損失;它隻能在缺牙比較少時才能夠應用。
種植義齒
種植義齒是把人工制造的牙根植入到缺牙部位的牙槽骨裡(俗稱牙床),等它和牙槽骨長牢以後,利用這個人工牙根來支持與牙齒外形類似的牙冠。目前主流的人造牙根所使用的材料是钛。與其他修複方式相比,種植牙可以獨立發揮咀嚼功能而無須借助相鄰自然牙作為“靠山”和“橋墩”。
另外,種植牙修複後可以減輕天然牙的咀嚼負擔,有助于這些餘留天然牙的牙周組織愈合、恢複健康,與種植牙共同承擔口腔功能。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種植牙來修複缺失牙。
想與種植牙共度餘生,離不開定期檢查、維護。如果餘留牙的牙周狀況差,種植牙也會被波及,進而出現種植體周病。一旦出現種植體周病,會導緻炎症持續、種植牙脫落,治療難度非常大。對牙周病患者而言,天然牙和種植牙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牙是怎麼“種植”出來的
需要指出的是,種植牙“種”的是人造牙根,不是牙本身,也不是種一個種子等它長出牙來。
做好種植牙,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缺牙條件,綜合考慮和設計:第一,選用合适的人造牙根和恰當的個數,植入牙槽骨;第二,等人工牙根與牙槽骨愈合好了以後再給患者咬牙印,制作合适的牙冠;第三,将牙冠穩固地連接到已植入的人工牙根上,來代替缺失的天然牙實現美觀、咀嚼等功能。
種植牙前後,需要做哪些準備
要獲得種植牙治療的成功,需要做不少術前準備和術後維護工作。
口腔環境要健康
要全面檢查口腔狀況,分析牙列缺損情況及其上下颌咬合關系。積極控制好口腔内感染,如通過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積極控制餘留天然牙齒的牙周炎症,使口腔内餘留牙的牙周組織恢複健康。治療齲齒和牙髓疾病等。
“地基”必須紮實
由于牙周病等導緻牙齒喪失的缺牙區域,牙槽骨存在已有缺損或愈合過程中的牙槽骨改建等,使得缺失牙後種植治療需要的“牙床”條件(包括硬的骨組織和表面軟組織)塌陷和不足,給種植治療帶來了困難。種植牙好比建造一棟高樓,必須有紮實的地基為前提。因此,患者需要接受全面檢查和評估缺牙區的牙槽骨和牙龈條件,包括臨床、X線片和CT的檢查,來決定種植牙治療前是否需要先進行骨和軟組織的增量手術,以創造種植牙治療的基礎條件。
修複後定期維護
以往研究表明,想要長期保持種植牙的治療效果,不但要很好地控制口腔感染,給種植牙一個良好的口腔環境,避免其他牙周炎患牙的牙周袋内的微生物傳播到種植牙,還要像天然牙一樣接受定期複查,去除種植牙周圍的牙菌斑,維護好種植牙的健康。
做種植牙,主要看什麼
哪些人适合種植牙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又能接受種植牙治療所需的較長時間周期,種植牙往往是最佳選擇。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下牙全部缺失,并且下颌牙床嚴重吸收的患者。這類患者做普通全口活動假牙常常不太好用。
2.隻缺失1~2顆牙。缺牙處旁邊的牙齒健全,不願将健康牙磨小做固定義齒的患者。
3.不适合戴活動假牙,容易發生口内潰瘍或是惡心、嘔吐的患者。
4.做過頭面部手術,無法做普通活動假牙的患者。
5.以往曾戴用固定義齒,再次修複時口内餘留牙條件不夠好,不能做常規固定修複的患者。
哪些人不适合種植牙
能否做種植牙不僅需要考慮患者的口腔局部情況,還需要考慮全身情況。如果口腔局部情況或者全身情況不符合要求,做種植牙是有困難和風險的。這些情況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叫禁忌證或相對禁忌證。
口腔局部禁忌證:牙槽骨量不足且無法通過手術增加骨量創造種植牙手術條件;患有未控制的牙周炎或口腔衛生太差且無法改善;張口程度過小或缺牙間隙過小;颌骨曾經接受過放射治療;口腔黏膜病變嚴重的患者。有上述情況的患者做種植牙都應慎之又慎。另外,局部有牙根殘留、囊腫以及炎症反應的患者應該接受治療并控制炎症後再做種植牙;需要做正畸矯治的患者一般在正畸完成後,再做種植牙。
全身禁忌證:患者有嚴重的内分泌疾病(如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重度腎上腺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中重度高血壓、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嚴重心理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細菌性心内膜炎病史、心髒等器官移植的患者;應用某些藥物(如抗凝血制劑、雙磷酸鹽、化療藥物等)的患者;懷孕期或準備懷孕的婦女。這些全身情況都應該慎重地評估,一般不建議種植牙。
其他:需要注意的是,嗜煙和酗酒者也不适合做種植牙。
呵護種植牙,應該怎麼做
種植牙治療過程結束以後,患者需要做點什麼呢?簡單地說,要記住三個原則:把種植牙刷幹淨、别咬過硬的東西和定期複查。
把種植牙刷幹淨
看似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有些人用一把牙刷全搞定的做法是很難做好種植牙的清潔工作的。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配合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種植牙專用牙線、沖牙器等工具,才能保持種植牙的清潔。
如果長時間不能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種植牙的清潔,那麼種植牙周圍的牙龈就會發炎,進而影響“地基”(牙槽骨喪失),導緻植入的人工牙根一步步走向失敗、脫落。到那個時候,種植牙就無法為我們服務了。所以,思想上的重視和行動上的維護都很重要。
别咬過硬的東西
種植牙是人工牙根,沒有“神經”,對壓力和疼痛不敏感,也就不能把“它很累”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大腦。當我們用它咬過硬的食物(比如堅果等),種植牙需要承擔的力量就會很大,由于缺乏神經反饋,我們就不容易意識到它的疲勞和損傷。如果讓它持續受累,那麼種植的牙根就會因為長時間過度負重而“英年早逝”。所以要對勤勤懇懇工作、不會“抱怨”的種植牙更加關心、呵護,才能讓這位“模範員工”在它的崗位上長時間、穩定地發揮作用。
定期複查
種植牙安裝完成後,需要定期複查。在戴牙最初的時間裡,可以1個月、3個月、6個月找醫生複查,并向醫生反饋種植牙的使用情況。醫生也會通過臨床檢查看看種植牙的健康狀況,給您提出一些指導和建議。
一般在種植牙使用了1年的時候,需要拍X線片做進一步檢查。有的患者使用種植牙1年以上,對種植牙越來越習慣了,認為牙齒“不痛不癢,沒有不舒服”,就不用複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确的。
種植牙從成功走向失敗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定期複查是量變階段對種植牙調整和挽救的唯一方法。如果長時間不複查,種植牙已經向不好的方向發展,而患者不自知,等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再就醫,醫生也無力回天了。所以說,定期複查非常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您在使用種植牙的過程中有什麼異常,比如牙龈紅腫、種植牙冠松動和牙冠破損等,包括使用過程中的疑問都可以随時和醫生聯系,進行複查。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提出專業的治療建議。
另外,全身的健康狀況不能忽視。全身健康對種植牙的未來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健康生活方式、全身性疾病、過大的精神壓力、過度焦慮等對免疫系統、内分泌系統的影響也會表現在口腔和種植牙周圍的組織上。
綜上所述,注重全身健康,重視口腔健康,才能與種植牙共度餘生。
作者|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胡文傑 劉雲松 邸萍 劉建 楊剛 王玲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主任醫師 彭歆
策劃|譚嘉
編輯|劉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