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難忘的一次采訪?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記者手記:難忘的一課,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記者最難忘的一次采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記者手記:難忘的一課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寶貝,明天就是兒童節了,從這個不平凡的“六一”開始,北京、上海等地的很多小學生,曆經4個多月居家時光,即将重返校園。在跨進校門之前,阿姨想和你再聊聊,地球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正在經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重回親切的校園,書包裡除了書本,還應該裝些什麼?
(一)
寶貝,“停課不停學”的日子裡,課堂遠不隻是在“雲端”。環顧社會的大課堂,我們看到了很多——
打赢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每個人的力量都不可或缺。在抗擊疫情中,各種職業前所未有地生動起來,它是暖心“大白”“醫者仁心”,是建築工人不眠不休,是快遞小哥穿過風雪長夜,是志願者挨家敲門,是方艙醫院保潔阿姨把每個廁所都消毒并打掃得幹幹淨淨……大家的工作不同,卻有着共同的職業精神——哪怕是一棵草,也要把綠色留在春天。
一個人的力量可能隻是一滴水,但無數滴水卻是一條波瀾壯闊的江。
“人生幾十年,國家真正需要我的能有幾次?如果這時候不來,我心裡過不去……”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即使面對未知與恐懼,人們的血依然是熱的。不管藍領白領還是金領,衡量一種職業的重量,并不隻是衣服的顔色,更應是心裡的顔色。
寶貝,你一定發現了,一雙雙緊握的手,力量多麼大;一顆顆相連的心,節奏多麼強。這種集體的行動力正是我們民族的生命力。面對自然界湧起的暴風雨,無數人努力抗争,哪怕犧牲。祖國有未來,民族才有明天。親愛的孩子們,你們是我們眼中寶貴的明天。
校園,開始響起琅琅讀書聲,但并不意味着戰鬥已經結束。環顧世界會發現,不僅湯姆·索亞的北美和安徒生的歐洲還在戰鬥,就是我們的國家,也不能放松警惕。同一片天空下,不同膚色的孩子們也在共同“戰鬥”——努力認識自然界的密碼,通過網絡學習新知,為同胞和家人祈禱。在這極其特殊的時刻,掌握科學利劍攜手打“怪獸”的種子已深深播下,這将為人們共同的未來增加一份可貴的确定性。
(二)
漫長的假期,時光仿佛停滞,隻有寶貝們日漸長高的個子、圓了一圈的臉蛋,讀過的越來越厚的書籍,枝頭次第開過的臘梅、玉蘭、櫻花和月季,讓我們感知光陰的流淌。然而有些人永遠不會再回來。他們拼搏和奮鬥的精神,卻會一直珍藏在親人心底,勉勵我們共同擔當。每一個生命曾經點亮的光,都使我們頭上的星空從此多了不同的含義,使路途中的腳步有了更堅定的力量。
轉眼已是初夏,房前屋後處處是綠的影子。這讓人感到,陽光是能夠融化一切的,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如此強大。
“我是愛生活的。”“小提琴爺爺”身體日漸恢複時,在病房為醫護人員拉起悠長的《送别》樂曲。各種藝術形式和生活的美好,有着撫慰人心的力量。它是護士小憩時窗邊的夕陽,是醫院牆上的漫畫與小詩,是人們心裡念念不忘的熱幹面。中國和世界的藝術家發起網上音樂會,人們用鼓掌、鳴笛等各種方式緻敬英雄。災難面前,即使各種聲音紛繁複雜,人們依然能夠聽到相同的愛的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能夠越過艱難,傾聽彼此,尋找解決共同難題的答案。
來自小朋友的愛,簡單而倔強,值得大人們學習。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小男孩用雙手給流浪者戴上新口罩;小哥哥“喝止”弟弟想媽媽時的哭泣;女孩給開公交車的父母做飯;清明的街巷,孩子牽着大人,在舉國鳴笛中眉眼低垂。經曆過料峭春寒的寶貝們堅強成長,是每個小家和祖國大家最可貴的希望。
親人之愛,朋友鄰裡之愛,對陌生同胞之愛,對不同膚色心靈的共鳴,一直在我們的基因裡。正因如此,扶老攜幼、扶危濟困義不容辭,我們才有守望相助、攻堅克難的力量。
(三)
身處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我們一直在奔跑。一個暫停鍵,讓大家停下來,關注身處的世界,并前所未有地端詳我們自己。
你看那張方艙醫院的照片,碩大的“方舟”裡,一個個小格子間濃縮了人生百态:有人織毛衣,有人看手機,有人吃水果,還有人讀書……臨事不亂是一種堅強的力量,面對難事積極處理,如果暫時做不了什麼,就面對現實把生活安排好,沉澱自己,蓄積力量,等待新的轉機。
寶貝,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未來路且長。迎面風雨是常态,社會就是在困難和挑戰中努力前進的。開學前這一堂大課,有太多内容值得學習,老師、父母和你一樣都是學生。重返校園後,我們就從最基礎做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自私、不添亂,長知識、學文化,愛自己,敬他人。
一切苦難都蘊含着力量,值得奮鬥者思考。疫情終将過去,成為記憶,但生命中的戰鬥與忍耐不會停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每一次困境、抵抗與浴血堅持都是一次重新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認識自我的機會。
我們要記住那張小患者治愈出院時和護士阿姨互相鞠躬的照片。我們要向自然和社會的這一堂大課深深鞠躬,然後背上書包,向着未來更多的未知與挑戰,攜手并肩,一往無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