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松三大原則?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預防骨質疏松三大原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前不久《北京市2020年度體檢統計報告》發布,該報告涵蓋了2020年度北京62萬人次專項體檢和353萬人次健康體檢的體檢數據。而在參檢者中排名最靠前的十大健康問題也随之曝光。
從體檢報告可以看出來,
骨量減少/骨質疏松位居前列。
體重升高了,骨頭卻輕了,
這是為什麼呢?
又該如何防治骨質疏松?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骨質疏松那些事~
骨質疏松——沉默的殺手
很多人對骨質疏松并不在意,認為“不痛不癢,沒什麼可怕”。骨質疏松本身可能不可怕,但是它帶來的骨折後果卻很可怕。骨折本身不緻命,而骨折造成的各種并發症卻是會要人命。
老年人骨折後翻身和坐起十分困難,一旦長期卧床,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和褥瘡等并發症,不論發生哪種并發症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
全世界50歲或以上的人群中,每三位女性及每五位男性中就有一位會患上與骨質疏松症有關的骨折。調查數據顯示,發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緻殘率可達50%,一年内死亡率可達20%~30%。
所以,早發現、早診斷,積極防治骨質疏松症,從根源上降低骨折的發生概率,顯得尤為重要。
出現這四種情況,小心骨質疏松症
身高變矮:身高比年輕時減少超過3公分;
駝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疼痛:腰背疼痛和全身骨骼疼痛;
骨折:發生過脊柱、腕部、髋部骨折;
目前醫院常采用測定骨密度的方法是雙能量骨密度測量法(簡稱DXA)。DXA檢查後,報告會給一個數值,常常以髋部、腰椎為主。
數值大于-1.0是正常骨量;
-2.5到-1.0之間是是低骨量;
-2.5以下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
負值越低,說明骨質疏松程度越嚴重。
但需要注意的是,骨密度檢測雖是“金标準”,但不是診斷骨質疏松/骨量減少的唯一依據。一旦發生脆性骨折,不管骨密度是否降低,都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骨密度檢查(DXA)
誘發骨質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國際骨質疏松症基金會(IOF)總結了以下可能導緻骨質疏松症風險因素:
您可以改變的高危因素
①是否每天食用乳制品?
鈣是骨骼中最重要的礦物質,主要包含在乳制品中。如果您很少食用乳制品,或對乳制品過敏或不耐受,且未服用任何鈣補充劑,您可能缺鈣,患骨質疏松症的風險更高。
②是否接受充足的日照?
曬太陽是獲取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維生素D有益于骨骼健康。如果您每天在戶外停留不足10分鐘(身體的一部分暴露在陽光下),并且未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患骨質疏松症風險會增加。
③是否很少進行體育活動?
您每天的身體活動水平是否低于30分鐘?缺乏體育活動會導緻骨質和肌肉的流失,定期負重鍛煉(如慢跑或散步)和肌肉強化鍛煉有助于增強骨骼和肌肉。
④是否經常跌倒?
跌倒是骨折的主要原因,任何經常跌倒的人骨折的風險都更高。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平衡鍛煉,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風險。
您無法改變的高危因素
①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以及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這種疾病,可能導緻骨質疏松症。
②是否患有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都與骨折風險增加有關。
③是否接受了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治療?
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治療是通過去除性激素來治療,激素去除會導緻骨丢失。化療、放療和皮質類固醇等癌症治療方法也對骨骼健康産生負面影響
④是否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
糖皮質激素,通常被稱為"類固醇”( 例如,潑尼松),通常用于治療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和一些炎性疾病,連續使用皮質激素超過3個月可能會導緻骨質流失,在治療最初的3-6個月骨丢失最快。
⑤是否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導緻骨丢失和骨質疏松症。
⑥早絕經?
您絕經是否發生在45歲之前?雌激素對骨骼有保護作用。一旦絕經期開始,您身體産生的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骨丢失的速度也會迅速增加。
⑦月經是否停止?
您的月經是否曾經連續12個月或更長時間停止過(并非因為懷孕、絕經或子宮切除術) ?長時間沒有月經表明雌激素水平低,這是一個增加骨質疏松症風險的因素。
⑧是否切除了卵巢?
您是否在45歲之前摘除卵巢,并未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療?卵巢負責雌激素的産生,缺乏卵巢就意味着您患有雌激素缺乏症,這是增加骨質疏松症風險的因素。
⑨睾丸激素水平是否過低?
您是否患過陽痿、缺乏性欲或其他與睾丸激素水平低有笑的症狀?男性睾丸激素與女性雌激素的作用相似,這種激素水平較低會對骨骼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并可能增加骨質疏松症的風險。
⑩是否患有消化系統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或腹腔疾病等疾病會導緻食物中營養吸收不良,骨質疏松症風險增加的原因是鈣和其他營養素的吸收不良(通常體重較輕)。
如果您有以上任何風險因素,并不意味着您患有骨質疏松症,隻是您有更大的機會患上這種疾病。建議您定期檢測骨密度,保持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檢查骨密度。
做好七件事,護骨更健康
做好以下七件事,儲備更多骨量,更好地保護我們的骨骼。
一 補鈣
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每天至少喝300ml牛奶,如果乳糖耐受(喝牛奶肚子脹、拉肚子)可選擇無乳糖牛奶或者酸奶,奶酪。戳文了解:這個補鈣的謠言,爸媽别再信了!
深綠葉蔬菜富含鈣質和維生素K,是補鈣佳品之一,建議每天吃夠300~500g(約炒熟的蔬菜兩盤)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生菜、卷心菜、西藍花等。戳文了解:防治骨質疏松,少了它也不行
二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最主要的作用是促進鈣的吸收,是鈣的好夥伴。如果維生素D缺乏,鈣的吸收隻有10%。所以不能忽略維生素D的補充。曬太陽是增加維生素D攝入的主要途徑,如果陽光照射不足,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無法暴露四肢曬太陽皮膚的季節,建議遵醫囑适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詳情戳:曬太陽能補充維生素D,如何曬?曬多久?
三 重視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蛋白質也是骨骼生長的重要營養元素。雞蛋、大豆、豆制品、瘦肉、牛奶中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戳文了解:營養專家評出「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照着吃提高免疫力
四 低鈉飲食
研究證實,腎髒每排出2300毫克鈉(相當于6克鹽),同時就會丢掉40~60毫克的鈣。一些有關高血壓的研究也提示,鈉攝入量高,不僅是升高血壓的因素,也是促進人體鈣流失和提高腎結石風險的因素。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建議,成人每日鹽攝入量≤5g(約等于2000毫克鈉)。世衛組織也建議成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
五 适當運動
規律而恰當的運動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質量,同時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反而能降低發生跌倒及骨折的風險。2020版《原發性骨質疏松症患者的營養和運動管理專家共識》總結了适合骨松患者的運動方式,以助大家“動”出健康骨骼。戳文了解:得了骨質疏松,可以做哪些運動?
六 謹防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的“頭号殺手”。想要降低骨折的發生率,除了骨質疏松症的綜合治療,最重要的就是預防老人跌倒。具體防跌倒措施戳文了解:老人跌倒可能會緻命!兩大權威機構發布12項防跌倒措施
七 戒煙限酒
研究發現,女性每吸煙10年骨密度會下降2.3%~3.3%,在絕經女性中,因吸煙帶來的骨頭變脆風險更大。酒精會弱化骨骼,它會過濾掉骨骼中的鈣、鎂和其他礦物質。所以盡量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最後要強調的是,治療骨質疏松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單純補充鈣和維生素D就可以的,而是包括生活方式調整、運動康複和服用抗骨質疏松藥物等在内的綜合性,長期性治療過程。對已确診骨質疏松症或骨質疏松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到醫院尋求規範化的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