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小林的兒子文文是個懂事的孩子,平時在家都是乖巧、很聽話,我們大家都很羨慕小林,但是小林卻說孩子這樣才不好,孩子太聽話隻會不懂得變通,容易變得墨守成規,當時我們幾個都不信,直到有一次去小林家串門才了解到孩子身上的問題。
小林說文文是個一根筋的孩子,讓他做什麼事他就隻會做一件事,經常讓他們夫妻兩個不知道說什麼好。小林說:"文文,去把你今天的衣服都給收拾出來哈!"文文就聽話地跑進房間去收拾衣服,結果小林發現孩子房間裡面還有其他的髒衣服,就問:"文文,你為什麼不把這些東西都一起拿出去啊?"文文就說:"你又沒說讓我把其他的都一起拿出去。"
交待文文做家務的時候也是一樣,小林說:"文文,今晚你就幫忙把碗給洗了哈!"文文說:"沒問題。"然後就收拾好進去廚房洗碗了,但是小林發現孩子就真的隻洗碗,盤子和碗筷那些都還是放在洗碗池了,一點也沒有動過。
小林就反問文文:"為什麼隻洗碗呢?"文文疑惑地回答:"媽媽,你不是隻讓我洗碗麼?所以我就洗碗了,其他的都不洗。"
對于文文的表現,我們隻能說孩子的理解沒有錯,但是孩子就隻是簡單地按照命令來做事,不懂得延伸或是理解背後的意思,總是一味地遵循,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文文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學習上也是如此,題目講過就懂,但是遇到新的問題還是照樣做不出來,孩子不懂得變通、不懂得"舉一反三",總是墨守成規,遵守自己的或是長輩給的經驗,不敢貿然地改變自己的做法,規規矩矩地做事,不敢創新。
懂事的孩子更容易變得呆闆、墨守成規,因為他們不敢違背長輩的意思,隻會按照大人的交待來做事,即使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也是默默地放在心裡,隻會接受别人的命令。為什麼孩子做事不懂得變通,盲目地遵從安排,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了解一下"毛毛蟲效應",避免孩子盲目跟風。
孩子做事"墨守成規"孩子天生就是好奇心重,對于事情都想自己去探索,那麼究竟為什麼有些孩子後來就變成了"木偶",隻會讓大人牽着走,沒有自己的想法呢?究竟是什麼導緻了孩子"墨守成規"?
父母總是讓孩子"懂事"。
在父母看來,孩子懂事聽話才是最好的,這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會讓父母操心。懂事的孩子做事總是循規蹈矩,什麼事都要遵循規則去做,這樣的孩子做事更穩定、考慮事情也更全面,但是孩子的創新思維、打破常規的思維能力就會比較榮,也就是孩子會"墨守成規"。
父母總是為孩子包辦一切。
父母想着學習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因此生活上、甚至是學習上的許多事情都替孩子完成,例如收拾書包、整理房間和衣物等,這樣讓孩子失去了動手和動腦的計劃,總是依賴别人、按照父母的安排來做,慢慢地孩子就變得不願意思考、不懂得如何處理問題。
父母破壞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對于世界總是充滿好奇,有着強烈的探索欲望,但是父母總是害怕孩子會遇到挫折或是遭遇危險,所以總是阻撓孩子的探索過程,例如"這個危險,不能碰""這個髒,快點放手""廚房很髒,不要進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地被消磨,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欲望,對于事情也就不會太多地去思考,總是簡單地遵循父母的計劃。
什麼是"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源自法國科學家約翰·法布爾所做的關于毛毛蟲行為的實驗研究:法布爾把很多毛毛蟲放在花盆的外邊上,并把它們擺成頭尾相連的樣子,圍成一圈,另外也在附近擺了毛毛蟲喜歡吃的食物。但是由于習慣,毛毛蟲就一直繞着花盆轉圈,沒有任何一隻出來吃食物,就這樣,所有的毛毛蟲都相繼死去了。
因此,科學家把這種喜歡跟随經驗的習慣,稱為"跟随者習慣",而這樣的跟随行為帶來的失敗現象,就是"毛毛蟲效應"。
綜上來看,毛毛蟲效應的産生都是因為盲目跟從經驗或是慣性思維,總是簡單地按照以前的辦法和經驗來做事,不懂得變通,從而導緻了最後的失敗。不僅僅是毛毛蟲如此,小孩子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雖然按照經驗和習慣來做事能夠确保事情的穩定發展,也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而且出錯的幾率也是大大降低,因為這是别人成功的經驗,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以前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在現在的時代,所有東西都快速地變化,想要因循守舊是不可能的,因為因素變化的太多了。
要想讓孩子能夠适應社會的發展,父母需要引導孩子破除毛毛蟲效應,跳出固定思維,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鼓勵孩子自主思考,這些才是孩子以後發展所必須的,盲目跟随隻會帶來失敗。
如何避免孩子"盲目跟随"?
毛毛蟲效應會讓孩子産生惰性思維、創新思維受到抑制,降低孩子的思考能力,那麼,應該如何讓孩子逃離毛毛蟲效應,避免盲目跟随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因此父母要避免思維固化,遇到問題不要總是簡單地按照以前的方法來解決,而是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思考。父母要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的思考方式,認識事物的多樣性,開拓孩子的思考面。
2、引導孩子認識自身。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特點,制定适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不要總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找出孩子自身的特點,找出最适合孩子的學習方法,例如孩子早上的學習效率更高,那麼可以在早上安排困難的課程。
3、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催化劑,所以父母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親自去探索世界,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和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學習父母或是長輩的經驗,這樣子孩子會看到父母沒有接觸的世界。
4、培養孩子冒險創新精神。
教育家理查德說過:"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容易變得墨守成規,不善創新。"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讓孩子能夠勇敢地接受挑戰,同時引導孩子要學會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能夠自主思考、獨立創新,不是因循守舊,不要害怕失敗和挑戰。
孩子懂事聽話、能夠聽得進去父母的教導和勸說确實是值得高興的,但是太過懂事的孩子反而害怕去打破權威、沖破常規,變得因循守舊,不敢變通和創新,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無益的。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去探索、保持着好奇心,能夠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子孩子才能适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父母最想要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