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1:38:56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宋宇晟)從漫畫作者@old先的幾張古風漫畫到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套裝,再到演員許凱在網上曬出的古裝自拍照,最近,有關古代服飾的話題屢屢成為網友們讨論的話題。

不少網友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漢服’還是‘韓服’?”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1

微博截圖

網上的服飾之争

11月1日,漫畫博主@old先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組“古風混搭”漫畫。随即有國外網友質疑“圖中的帽子和服飾都是韓國的”。

同樣是本月初,遊戲《閃耀暖暖》的韓國網絡服務器開服後,公布的一組套裝因“漢服”“韓服”之争引發讨論。遊戲方面将争議套裝下架後,卻有賬号屢次發表“辱華”相關的過激言論。最終,遊戲關閉了在韓國地區的運營服務。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2

微博截圖

幾天前,演員許凱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出演新劇《尚食》中的古裝形象,卻被網友質疑像“韓國古裝電視劇”。近日,該劇制片人于正回應,“這妥妥的明朝漢服”,卻“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那麼,這些古裝到底為何引發争議?又為什麼會産生“漢服”“韓服”之間的争論?

從大帽說起

這其實還要從那頂黑色大帽說起。

之所以有人覺得畫中或者照片中的是朝鮮半島古代服飾,主要就是因為這頂帽子。

在朝鮮、韓國的古裝劇中的諸多形象,都戴着類似的帽子。這就讓不少人覺得,類似的帽子或許是朝鮮半島的傳統服飾。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3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高麗人形象。

那麼,笠帽是如何出現在朝鮮半島官服體系中的呢?

我們可以從李氏朝鮮時鄭麟趾撰寫的《高麗史》中找到答案。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4

《高麗史》書影。

其中明确記載,“東國自三韓儀章服飾循習土風,至新羅太宗王請襲唐儀,是後冠服之制稍拟中華。”

高麗毅宗時期,才“雜采唐制”,其中就包括王及百官冠服。“事元以來,開剃辮發襲胡服,殆将百年。”到了明朝,“衣冠文物煥然複新,彬彬乎古矣”。

從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朝鮮半島古時冠服的變化與中國的朝代更叠及其對華交往态度密切相關。笠帽也不例外。

高麗的剃發易服

具體到笠帽何時成為朝鮮半島的官服,則與元末明初的朝代更叠以及政局變化有關。

這一變化始于高麗忠烈王在位時期。

13世紀,愈發強大的蒙古逐漸與高麗接觸。公元1231年,蒙古開始對高麗用兵。此後直至1259年,雙方戰事不斷。

公元1259年,蒙古與高麗達成和解。當時的高麗太子王倎赴蒙古谒見忽必烈。王倎即位後,便是高麗元宗,其子忠烈王王愖後來成為首位與蒙古公主聯姻的高麗國王。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5

資料圖:元上都遺址内的忽必烈銅雕像。 劉文華 攝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愖即位成為高麗國王之後,開始在朝鮮半島推行剃發易服。

《高麗史》記載,忠烈王在位時,“令境内皆服上國衣冠,開剃”。也就是說,發型、衣服都參考了當時元朝蒙古人的打扮。本就存在各種形制笠帽的元朝官服自然也影響到了朝鮮半島。

到了高麗恭愍王六年(公元1357年),史書稱,其文武百官着“黑衣青笠”。這說明,笠帽這一形制已進入高麗官服體系。

《國家寶藏》服飾顧問董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就指出,由于當時的高麗奉蒙元正朔,笠帽也就出現在其官服之中。這樣的笠帽在以後的曆史中逐漸發展成今天朝韓影視劇中的古裝黑色大帽。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6

韓國曆史劇《六龍飛天》劇照,該劇以高麗王朝末、李氏朝鮮建國為曆史背景。

元明易代時服飾的變與不變

高麗恭愍王十六年(公元1367年),高麗頒布了各級官員所戴笠帽顔色和帽頂珠寶的詳細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是元至正二十七年,此時中國正值元末。次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改元洪武,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基本結束。

在明朝崛起的大背景下,高麗恭愍王關于官員服飾的新規定,其實是在大臣要求下采取的“複古措施”,其中已有弱化蒙元影響的明顯傾向。

隻是從今天的角度看,此次“複古”并不徹底:雖然從恭愍王起,高麗官員重新蓄發,但官服中還是留下了蒙元痕迹。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笠帽頂上要配飾珠寶,這顯然是曆史上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風俗的延續。

元明易代,中國官服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力圖消除元代蒙古服制的影響,“悉命複衣冠如唐制”。

但從後來的曆史發展看,這一要求未能得到真正貫徹。不僅明朝官服發展出具有其特色的“補子”,前朝的一些服飾特征也難以全部清除。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7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大帽。

以大帽為例,這類源于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在明代萬曆年間成書的《三才圖會》中依舊有體現。

董進告訴記者,雖然明初也有官員戴大帽,但後來主要成為監生、舉人等标志身份的裝束;此外,大帽因其使用功能也用于騎馬、出行。而明代帽頂配飾的使用範圍,較之元代越來越小;下方的帽珠則在明英宗時被完全取消。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8

故宮博物院藏《朱瞻基行樂圖》,畫正中為朱瞻基。畫作描繪明宣宗朱瞻基便服簷帽在禦園觀賞各種體育競技表演的場面。故宮博物院官網截圖

“襲大明衣冠”與大明的态度

元順帝北遁後,明朝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增大。

明朝對朝鮮半島的賜服也始于此時。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即以冠服、祭服、文绮紗羅、錦繡絨绮等物賜之。在當時的宗藩體系之下,賜服是兩國外交活動中的重要項目。

而此後取代高麗、建立李氏朝鮮的李成桂,更是提出了在朝鮮“襲大明衣冠,禁胡服”的口号。

這些做法無疑對朝鮮半島冠服演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9

韓國曆史劇《大長今》劇照,其故事背景為李氏朝鮮時期。

不過,在曆史上,朱元璋對于朝鮮半島的此項提議似乎并不熱心。

史載,高麗使臣長壽曾對朱元璋說,“本國為衣冠事兩次上表,未蒙允許”,“國王朝服、祭服,陪臣祭服,都分著等第賜将去了,隻有便服不曾改舊樣子。有官的雖戴笠兒,百姓都戴著了原朝時一般有纓兒的帽子。這些個心下不安穩。”

很明顯,已與明朝建立聯系的高麗此時已經在改換大明衣冠,但便服依舊如前朝式樣。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10

朱元璋畫像。來源:《漫談朱元璋畫像之謎》論文截圖

朱元璋對此的态度倒很開放——

據《高麗史》載,他對高麗使臣長壽說:“這個卻也無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害其為賢君。我這裡當初也隻要依原朝樣帶帽子來,後頭尋思了:我既趕出他去了,中國卻蹈襲他這些個樣子,久後秀才每文書裡不好看,以此改了。如今卻也少不得帽子,遮日頭、遮風雨便當。伯顔帖木兒王有時我曾與将朝服、祭服去。如今恁那裡既要這般劈流撲刺做起來,自顧戴有官的紗帽,百姓頭巾戴起來便是,何必隻管我根前說?”

“遵何代之制?”

距離高麗使臣和朱元璋的那次談話過去幾百年後,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35歲的洪大容随朝鮮使節團出使清朝。

這天,他穿着盛裝去朝拜大清皇帝,當他走出午門時,引來了很多人圍觀。究其原因,問題就出在洪大容的衣冠上。

當時朝鮮使團穿着的正式冠服其實就是他們當年承襲下來的“大明衣冠”。可在乾隆三十年,大清的讀書人似乎已經認不得這樣的服飾了。甚至有清朝人問,“貴處衣服,是遵何代之制?”

最後,反倒是洪大容告訴清朝人,“我們衣服皆是明朝遺制”。

現在的漢服都不陌生了(有人說漢服來自)11

韓國電影《南漢山城》海報。其故事背景為清朝攻打李氏朝鮮的戰争,朝鮮半島曆史上稱之為“丙子胡亂”。其中的人物形象可見明清易代時朝鮮半島的裝束。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今天,我們其實很難用“漢服”或者“韓服”這樣簡單的詞語,去定義曆史上某一時期的服飾。

時間的确會模糊記憶,但曾經發生的曆史卻不會因時間流逝而改變。(完)

參考資料:

《高麗史》《三才圖會》《中國服飾史》《中國古代輿服論叢》《大明衣冠今何在》《高麗王朝的“華化”與“土俗”之争》《元麗“舅甥之好”與服飾文化交流》《衣冠與認同:明初朝鮮半島襲用“大明衣冠”曆程初探》《唐宋服制對高麗前期服制的影響》《一衣帶水異邦華服——從〈明實錄〉朝鮮賜服看明朝與朝鮮服飾外交》《高麗使臣的“小中華館”與朝鮮“小中華”意識的起源》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