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中雖有八珍賞,哪及山鄉野筍香。”
清明前後,經過雨水滋潤的土地開始“冒出尖尖芽”。呼朋喚友上山“扯春筍”成為一大樂趣,再不然,也要趁着這個時節到菜市場買上一兩把回來嘗嘗鮮。
口感爽脆、清香甘甜,作為春天裡的獨一味,春筍素來被文人墨客和美食家贊歎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
但凡事必有兩極,【吃對了嘛】食養專家提醒,春筍誘人,吃起來也大有講究~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小孩以及過敏者,春筍可不能随便吃,文末會有介紹。
先來說說春筍的營養價值
春筍是春天健康飲食的佳品,其營養素含量可以總結為: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多粗纖維素。
根據食物成分表,春筍可食部分約為66%,每100g可食部約含能量20kacal,蛋白質2.4g,碳水化合物2.3g,膳食纖維2.8g,維生素C5mg,鐵2.4mg等,有點“不怎麼挑得出毛病”的味道。
春筍還有着藥食同源的功效。中醫認為春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名醫别錄》記載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本草綱目拾遺》說其,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尤善于清熱化痰。
推薦食譜及食療功效
1.春筍燒肉,可滋陰益血;
2.芝麻油悶筍,能化痰消食;
3.小兒患麻疹,可食嫩筍尖做的湯,使麻疹出透,縮短病期;
4.食筍粥,對久瀉形成的脫肛亦有療效;
5.現代醫學還認為,竹筍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酵、有助消化和排洩的作用,所以常食春筍對單純性肥胖者大有益處。
春筍雖好,也得悠着點吃
春筍的營養價值雖高,但性寒,多吃會使人氣虛;又含較多粗纖維素,較難消化;同時,對于容易産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春筍還容易引起荨麻疹。
所以,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吃時一定要細嚼慢咽;為防止出現過敏,吃筍時,應先少量嘗點,如有反應,馬上停止,如沒有反應,可适當再吃。
對于本身患有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胃出血等)的人,同樣不能多吃,淺嘗即可。同時,吃春筍前後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鮮等,否則,腸道會受到雙重刺激,造成胃腸功能紊亂,誘發胃腸不适。
【吃對了嘛】食養專家還提醒,春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老慢支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皮炎等,在烹制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一來可以去除草酸,二來可以軟化粗纖維,幫助消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