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15:25:32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嬌弱敏感的心,父母的語言,包括态度和語氣,不僅決定了親子關系的好與壞,也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内心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記得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孩子内心一天比一天富足。

01 "我理解你,我懂你的感受"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孩子也是一樣。

所謂“理解”不是對孩子所作所為的理解,而是承認孩子的情緒、感受的合理性。

生活中,父母往往很難做到理解孩子。

當孩子闖禍了、發脾氣、哭鬧,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

“不要哭了,哭就不是好孩子!”

“我數三下,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人家孩子打針都不哭,就你一個人痛嗎?”

這種做法往往讓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不該有的,是錯誤的,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内心的憤怒、羞恥、悲傷無法排解,行為反而越發失控,難以溝通。

隻講道理,不談感受,很難教育好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沒關系,媽媽會一直陪着你的。”

這句話不會慣壞一個孩子,相反,這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讓孩子知道情緒存在的合理性,它可以被理解、被接納,反而能真正推動孩子做出積極改變。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1

你懂了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

02 "我相信你"

曾經有個刷爆全網的視頻:

媽媽從教練那得知孩子踢足球的基礎很差,但她沒有如實轉達,反而鼓勵孩子:“教練說你很努力,進步很大,再努力一點點就好了。”

男孩在一次訓練中摔倒,非常失落:“我追不上其他人。”

媽媽一邊幫孩子系好鞋帶,一邊堅定地告訴他:“沒關系,努力去超過前面的那個人就好。”

有了媽媽溫柔的鼓勵,孩子在最後一場比賽中為隊伍赢得了第一。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信任,會讓孩子做得更好。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大概的意思是說人在不知不覺中會接受身邊人的影響和暗示。

對于孩子來說,這個人就是父母。當你對孩子保持信任和鼓勵,孩子會慢慢朝着你期待的樣子發展。

當你相信眼前的事情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麼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好。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盡可能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判斷,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這份相信,會成為孩子心中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2

03 “你想要什麼,你試試自己來選擇"

一個内心獨立的孩子,必然是有主見的孩子。

你無法想象一個從小被父母事事做主的孩子,成年後就能馬上獨立思考,遇到事情絕對會茫然不知所措。

孩子越小,選擇能力的培養效果越好。出門穿哪件衣服、節假日去哪裡玩、餐廳點菜,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

可能有家長會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讓他們選擇不是添麻煩嗎?”别小看這些事情,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十分重要。

考慮到孩子的能力,有些信息并不能完全交給孩子自由選擇,父母可以提供選項,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内,思考出自己的結論。

比如“你今天想穿黃色的裙子還是粉色的?”“你想吃甜的?還是鹹的?”“暑假你想報舞蹈班還是遊泳課?”

這個過程中,最忌諱的是父母一邊為孩子提供選擇,一邊又否定他,比如當孩子的選擇沒有達到預期時,父母就會對孩子說:“這個不好,你選得不對。” 最終,孩子的選擇也沒有被采納。

不僅打擊他們思考和選擇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會學着隐藏自己真實感受,對自己的選擇不自信,迎合别人的想法。

試着相信孩子的判斷和選擇吧!

哪怕他選錯,這種失誤也應該在童年盡情體驗,孩子未來的人生要面對無數選擇,童年犯錯的代價反而是最小的,這種“錯誤”的教育意義遠遠大于你的口頭說教。

如果孩子在童年就能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事情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未來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内心也會多一份笃定。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3

04 “你來幫幫我好嗎?”

一位媽媽曾經發朋友圈誇孩子:

她的腳扭傷了,從醫院回家對兒子說:“最近這段時間,要拜托你了哦。”

結果驚喜地發現,兒子突然變得懂事了,給她端水送藥,跑前跑後,活生生一個“小暖男”。

同樣是生病,有的媽媽還要強撐着給孩子做飯,結果孩子不僅不領情,還嫌媽媽做得慢,嫌飯菜不好吃。

這種時候,我們能全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可曾讓孩子明白過:你也需要他的愛?

很多大人替孩子抗住一切,努力變得強大,不舍得讓孩子替自己分擔一點點,幾乎是下意識地剝奪了孩子愛的機會。

最後大人越全能,越強,孩子就越弱,越想依賴。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4

愛是一種能力,教育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人。

如何教呢?首先就是制造機會,讓孩子來關心我們,适當地向孩子尋求幫助,給孩子機會去幫助你,讓他體驗到被需要的感覺。

當你對孩子說:“媽媽拎不動,你幫幫媽媽好嗎?”、“媽媽忙不過來,你可以過來幫我摘摘菜嗎?”、“謝謝寶貝的幫忙,有你就是不一樣!”

孩子看到媽媽也有需要照顧的時候,強烈的責任感會讓他們變得更有擔當。

如果孩子做得好,你再表達感謝,會更加強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會不會愛别人,真的得看父母怎麼教。

05 “我愛你”

中國人習慣了含蓄,内心有愛,但不一定會說出來。

有報紙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有80%的孩子想對爸媽說“我愛你”卻說不出口,愛你在心口難開。

孩子鮮少對父母說我愛你,父母也好不到哪裡去。随着孩子長大,他們越來越不會直接口頭表達對孩子的愛,在這一點上,爸爸們似乎更加“矜持”。

在紀錄片《幼兒園》中有過一段簡短的采訪,記者問孩子:“聽沒聽過媽媽說我愛你”。

孩子茫然地搖頭說着沒有。記者随後提問另外一個孩子:“你會對什麼人說我愛你”,這個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那個惡心”。

“我愛你”被孩子認為是一種肉麻、惡心的表達,這源于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愛的表達太過陌生。

在父母眼中,切切實實地行動比說說更重要,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非常重要。

當孩子遇到困難,對他說:“别怕,我們愛你,我們在你身後支持你!”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及時說:“我愛你,但是錯了的事情就好好改正。

當孩子成功了,請說:“我愛你,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這樣的話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孩子成長中遭遇再大的困難,也能守住心理防線。

每周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5

孫瑞雪老師曾說:“(對孩子說‘我愛你’)也許你說不出口, 不習慣說,沒有人對你說過。那麼就學習着說,或者假裝說,這比不說要好,假裝說1000 遍後, 假裝的成分就轉成了自然說,如此越來越有感覺。”

愛要大聲說出來,要讓孩子感受到。

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小兔子和大兔子睡前進行了一項特别的辯論,那就是誰愛誰多一點。

小兔子用它誇張的動作和僅有的詞彙認真地告訴大兔子:“我好愛你”,但是大兔子每一次的答案都能勝過小兔子。

故事的最後,大兔子說了一句:“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從月亮繞回來。”

這句發自肺腑的我愛你,感動了許多小朋友。

愛是需要表達的,我愛你這句話的分量,遠遠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唯有愛,才能真正養育出一個内心富足的孩子。

來源:錢志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