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你們了,幫我把錢包找了回來,你們真是人民群衆的守護神......”近日,市民馬先生拿着錦旗來到甯夏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區分局長城中路派出所,握着民警的手感激地說。9月5日,馬先生來到所内求助,稱自己的錢包丢失。值班民警張志明依托信息化手段,尋找到撿包人,錢包終于物歸原主。
近年來,甯夏銀川公安堅持以公安大數據戰略為牽引,建成标準化智慧安防小區1003個、改造老舊小區468個,創建“零發案”小區893個。新華街派出所、閩甯鎮派出所入選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玉皇閣北街派出所榮獲“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2019年至2021年,甯夏銀川市連續3年入圍全國最安全城市30強。
甯夏銀川公安依托科技賦能,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标,結合道路規劃、交通流量、治安形勢等實際情況,以環市域為周界,在國省幹道科學布建公路檢查站、治安交通卡口,建成具備引導、安檢、特檢、處置、攔截等功能的智慧公安檢查站查控平台。全市739所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公共信息安裝聯網率、保安員派駐率、封閉式管理率和一鍵式報警設備聯網率均達100%,17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警務室全覆蓋,實現治安要素實時監控、全面感知。打造“聯合實驗室”,及時推動基層“微創新”轉化為全警普惠應用,形成上下互動、人機協同、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公安大數據建設應用良性循環,推動人防、物防、技防、空防一體智能化,為治安防控植入智慧大腦。推動前端感知設備、中端研判中心、末端一線民警全時空聯動、一鍵式響應,多措并舉織密智慧圈層查控網、智慧小區安防網、智慧行業單位網、智慧智能指揮網、實戰實效打擊網。
以“警格 網格”融合機制為抓手,社區警務機制堅持“以防為主”工作理念,強化巡邏防控,構建“點、線、面”巡防機制,實現“屯警街面、動中備勤、高峰勤務、武裝聯勤”,形成整體聯動的巡邏防控網。
着眼防範“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多元化、滾動式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部納入平台,形成預警提升、核查化解、依法處置、跟蹤問效“全流程閉環”。“鳳城義警”平安志願服務隊,培育“青山大媽”“金盾餘晖”“滿城衛士”等500餘支品牌群防群治隊伍,實現群防群治力量多元化。
如何讓傳統手段與科技手段、基礎性制度與創新性舉措相結合。銀川公安堅持“傳統 科技”“網絡 腳闆”,不斷完善信息采集網絡,構建“民警 網格員 居民”三位一體采集維護機制,堅守信息質量“生命線”。并以派出所工作“兩為主、兩化”為改革方向,深入推進警務網格、綜治網格“雙網融合”,建設7個“石榴籽”警務室,構建以社區(村)聯合黨委為核心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公安工作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銀川公安圍繞“塞上楓橋”警務品牌創建,立足完善派出所内部運行機制,積極打造‘一所一特色、一室一品牌’經驗亮點,在全市選樹38個标準化警務室進行重點打造,湧現出青山警務室‘12345’等經驗做法并在全市推廣”。甯夏銀川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盛華榮介紹到。(中國日報甯夏記者站 胡冬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