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七夕 傳承文化”手抄報征集活動,到目前為止以及收到了數百份作品,現将優秀作品做如下展示。
姓名:褚靜萱 年齡:9歲
對七夕的理解: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個節日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美麗的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慶祝。
在這天,人們在家和家人一起動手制作美味的巧果,有小動物形狀的,有花朵樹葉等各種樣式,都表達了同樣的美好心願!希望夫妻恩愛,和和美美!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做巧果吃巧果呢,有時間的話,都親手做一下吧!
姓名:初翼骁 年齡:9歲
對七夕的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姓名:王涵雪 年齡:9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節傳說是牛郎織女每年一次相見的節日,現在是比較浪漫的情人節!
姓名:仇镯融 年齡:9歲
對七夕的理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民間稱七夕。宗懔《荊楚歲時記》寫道:“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乞巧。”女孩子們對着新月焚香行禮,穿針獻巧,叫作“乞巧”。婦女們則對月穿針引線,或者把小蜘蛛放進一個紙盒裡,第二天打開盒子觀察,如果蜘蛛結的網又圓又正,就是“得巧”了。
姓名:甯昱涵 年齡:10歲
對七夕的理解: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傳說,這一天,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
七夕節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吃七巧果、種生、為牛賀生、祭拜織女、穿針乞巧、曬書曬衣服、拜魁星等等, 這些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姓名:賀茹彤 年齡:11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這樣的一個節日傳承至今,充分表達了我國人從古至今對夫妻團圓恩愛美好生活的美好願望。
姓名:劉星雨 年齡:10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節又名情人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傳說它的由來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互相送禮物,在我的家鄉,人們會在這一天制作巧果。巧果是一種非常好吃,花樣很多的面食,小孩子們除了吃巧果,還會把巧果穿根紅繩系在脖子上。希望牛郎和織女真的能在這一天相見。
姓名:呂昕宏 年齡:7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大緻是說苦孩子牛郎幸運地和一個名叫織女的仙女結婚生子,後來織女被王母娘娘帶回天庭,拆散了他們美好的婚姻。牛郎追上天庭,終被王母娘娘的天河所隔。後來,牛郎和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隻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做巧果等。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姓名:高悅鑫 年齡:10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節是中華人民傳統文化中最浪漫的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姻關系,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是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美好願望,令人感動不已。
姓名:王欣語 年齡:7歲
對七夕的理解:樹下聽牛郎織女說話,其實這些都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牛郎織女能夠團聚,今年的七夕,喜鵲銜起了國旗,月亮上的小兔子化身為天使宇航員,共同慶祝天上人間的佳節。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姓名:王澤明 年齡:12歲
對七夕的理解: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大家會有很多的美好想象,象征着牛郎和織女的團聚,叽叽喳喳的小喜鵲,今年不僅僅搭起來了兩人相聚的橋梁,同時還銜起了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神州飛船也在月球上安營紮寨,月亮上的小兔子化身為快樂小天使,陪着宇航員一起渡過美好的一天,國家富強,人民安康,國強民安,天地人和,巧果帶來祝福,“強國有我,同心向黨”。
我們從優秀作品中評出
7名“最佳畫風獎”
感謝小朋友和家長的積極參與
責任編輯:王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