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便是相機之眼,通過不同的焦距和光圈,配合焦點與構圖的變化,進而捕捉世界萬千的變化。鏡頭的“門道”,是人們對于畫面品質的極緻追求;可更換鏡頭相機的出現,讓攝影題材變得更為靈活多變,自然在鏡頭的選擇上也變得五花八門。雖然優秀的鏡頭層出不窮,但在廣大攝影師的眼中,總有那幾款在他們眼中被“封神”的鏡頭——或許是昂貴的價格,或許是出色的表現,又或許是令人咂舌的鏡頭參數......那麼這一次,我将心目中一些被“封神”的鏡頭與大家一同分享,品味每支鏡頭的獨到魅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廣角鏡頭篇”。廣角鏡頭是最為考驗攝影師功力的鏡頭類型,雖然廣角鏡頭輕易便能帶來誇張的視覺沖擊,但所容納的畫面總是太過豐富,稍不留意便會讓畫面變得雜亂。今天要介紹的這幾隻廣角鏡頭,都有他們獨到的看家本領和非凡的亮眼之處,下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吧!
百變妖:尼康AF28mm F1.4D
市場價:13000-15000元(二手)
了解器材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廣角玩尼康,長焦玩佳能。不乏無理,在早些年間尼康所推出的廣角鏡頭無論從款式還是到素質,相比佳能都要略勝一籌,相反佳能的長焦鏡頭卻是風生水起,這一點從曆年奧運攝影席位上就能看出。
而提到尼康的廣角鏡頭,則不得不提到這樣幾個名聲在外的綽号了——金廣角:AF-S 17-35mm F2.8D ED、銀廣角:AF 18-35 F3.5-4.5D ED和鑽石廣角:AF 20-35mm F2.8D,當然還有著名的酒吧之眼AIS 28mm F2,而最具重量級的便是這隻被封神的“百變妖+碧玉刀”尼康AF 28mm F1.4D鏡頭 。
尼康AF 28mm F1.4D鏡頭
尼康AF 28mm F1.4D自1993年一出世,就被很多攝影師認為是最值得擁有的尼康鏡頭,連尼康自己的設計師都認為這是他們最用心做出的鏡頭之一。這支鏡頭的獨到之處在于其使用了一片人工研磨的鏡片,此外它采用8組11片結構,濾鏡口徑72mm,最近對焦距離0.35m,體積為75mm×77.5mm,重量約520g。外觀則采用了當時尼康的經典皺紋磨砂工藝,和經典的AF 85 1.4D異曲同工,十分有厚重感。但AF/MF環容易斷裂依然是這一時期尼康鏡頭的通病。
除了特殊的鏡片加入,AF 28mm F1.4D的另一大特色是尼康為其使用了雙CRC技術(近距矯正技術,或稱浮動鏡片系統)——該鏡頭的最後3組鏡片在聚焦時相互獨立運動,即便近距離聚焦時仍能保持較高成像質量。另外,極高的銳度和反差,較低的畸變和色散,也是這支頂級鏡頭的看家本領。
尼康AF 28mm F1.4D鏡頭樣片
不過,這種技術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加工難度,加上AF 28mm F1.4D鏡頭内部機械結構複雜、裝配困難、要求精度高,所以在自動化生産的今天,這樣的鏡頭還是隻能采取手工安裝,這也導緻該鏡頭産量極低的原因,據稱全球産量僅7000支。恰恰因為AF 28mm F1.4D采用純手工裝配,因此誇張點來說,可以認為天下沒有兩支一樣的AF 28mm F1.4D鏡頭!所以這支鏡頭也就有了“百變妖”的稱号。
新舊兩代尼康28mm鏡頭對比
即便來到26年後的今天,這支鏡頭的參數性能依然是頂尖的。但實際上,通過用戶的樣片來看,這支鏡頭在數碼相機上的表現隻能說勉強接受,全開偏軟分辨率低是這支鏡頭的軟肋,并且高光也顯得有些模糊,焦外也有些散,和同門最新推出的AF-S 28mm F1.4 ED有些差距。但這依然不能撼動其在尼康鏡頭中的地位,自然價格也代表了一切:二手價格一度逼近2萬元,目前穩定在1萬5千元左右(遮光罩要獨立購買),但依然有許多為情懷買單的尼康鐵粉。
色彩大師:蔡司Distagon 25mm f/2.8和Distagon 28mm f/2.8
Distagon 25mm f/2.8售價:3500-4000元(二手)
Distagon 28mm f/2.8售價:2000元左右(二手)
卡爾·蔡司鏡頭怎能落選榜單?提到廣角鏡頭,蔡司擁有多個系列多個不同焦段的産品。而最為經典也最為傳神的産品,便是本次要向大家介紹的Distagon 25mm f/2.8和 Distagon 28mm f/2.8兩支鏡頭,簡稱為D25與D28。是這兩隻鏡頭的最大特色是格外小巧,鏡頭口徑因版本不同,有49mm和55mm的區别,光圈葉片為6片,最近對焦距離達到了0.25m,有一定的近攝能力。
日産的康泰時D25鏡頭
祿來版本的德産D28鏡頭
這兩隻鏡頭的血統是頗為複雜的。卡爾·蔡司作為一家德國鏡頭制造廠商,最早為祿來、康泰時甚至是哈蘇都生産過鏡頭,而随着康泰時品牌被日本确善能的并購,其鏡頭産品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因此,早期的卡爾·蔡司鏡頭在玩家眼中更為經典和純粹。
祿來版本的德産D25鏡頭,具有HFT鍍膜,表現出淡紅色
早期蔡司鏡頭的特色便是其标志性的鍍膜工藝。早期的D25和D28鏡頭分為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為祿來QMB卡口設計的鏡頭采用了HFT鍍膜,而後期為康泰時生産的C/Y系列則使用了經典的T*鍍膜(日産)。當然,卡爾·蔡司的T*鍍膜工藝也原自于HFT鍍膜的改進和升級。從這一區别來看,早期全金屬版的D25和D28全部是正宗西德生産,據說使用了肖特玻璃,所以一般價格比的後期康泰時版本要高。
無論是D25還是D28,他們的設計年代都比較早,而其中的Distagon實際上為一種鏡頭結構的名稱,稱為反望遠結構,是一種典型的廣角鏡頭結構,焦距範圍适用于15mm到35mm,以精準的畸變矯正為特色,被人們啧啧稱贊。
而在同門之間,D28和D25該如何取舍呢?從結構來看兩支鏡頭區别甚微,隻是視角廣了幾度但價格卻要翻倍。Distagon T* 2.8/25據說是紀實攝影大師寇德卡最喜愛的一支鏡頭,有色彩之王的美稱。D25在光圈全開時,畫面中央分辨率便已超過220pl/m的解像度。而D28則顯得平淡一些,雖然在整體銳度上要略勝D25一籌,但氛圍則顯得有些不足。25mm相比28mm視角的微弱擴大,更考究制造設計工藝,25mm所适用的題材也更廣泛一些;但如果從預算角度考慮,D28也是同等價位中不錯的選擇。
日本生産的蔡司D28鏡頭,采用了T*鍍膜
小巧是D25、D28這兩款廣角鏡頭的優勢,55mm的口徑非常适合無反用戶轉接
如果從版本的角度推薦,那麼首要推薦的是祿來版本,但需要改口才能使用在現今的産品上。其次是YC口版本,同樣需要轉接環或改口才可以使用。而現行版本則擁有ZF、ZE等版本(現行版D28鏡頭為28mm F2規格),對應尼康、佳能等主流品牌。無論哪個版本,這兩支鏡頭都是極為推薦的,堪稱2000-4000元價位的王者。
昂貴的玻璃:徕卡 Summilux-M 21mm f/1.4 ASPH.
市場價:約53000元
令人仰望的鏡頭榜單中,怎能缺席了相機中的貴族徕卡呢?在廣角端,徕卡所下的心血也絕對是足夠大的。得益于其經典的旁軸系統,廣角鏡頭是最适合徕卡M系統使用的鏡頭焦段。因此,徕卡在廣角端提供了從21mm到28mm多支鏡頭可供選擇,光圈的範圍也從最大的F1.4到F5.6,适用于不同的拍攝題材和風格。
徕卡 Summilux-M 21mm f/1.4 ASPH.
今天所要介紹的這支徕Summilux-M 21mm f/1.4 ASPH.鏡頭更具傳奇色彩,因為它刷新了新的光學記錄——這是35毫米攝影史中首支使用最大光圈為1.4的21毫米鏡頭。徕卡Summilux-M 21mm f/1.4 ASPH.鏡頭擁有非凡的高性能,結合了超高速的優勢,尤其是在如此廣的焦段内設計如此大的光圈,并且體積保持了小巧,重量被控制在580g。不過對于一枚徕卡鏡頭而言還是有些偏重了。
徕卡 Summilux-M 21mm f/1.4 ASPH.與徕卡M240機身
這款鏡頭由8組10片鏡片構成,其中包含兩片非球面鏡片,為了在近距離也獲得高質量的影像,徕卡同樣使用了浮動鏡片的設計。此外,徕卡付出很多的努力來矯正色差:Summilux-M 21mm f/1.4 ASPH.使用了7片不同設計的色散鏡片,這樣奢華的配置,也帶來了極高的售價。
徕卡 Summilux-M 21mm f/1.4 ASPH.樣片,可見其在弱光和近距拍攝下的優勢
如果說尼康的百變妖是為了經典的情懷,蔡司的D系列廣角鏡頭是純粹的實用主義,那麼這支鏡頭絕對是王者級别的存在。由于其昂貴的價格,更是讓許多用戶望而卻步,或許這支鏡頭的價值,更多是為了崇拜可樂标的信仰吧!
廣闊天地:福倫達Voigtlander 12mm f/5.6 Ultra Wide Heliar
市場價:二代版本3000元左右(二手),三代版本6000元左右
福倫達鏡頭的名聲相比前幾款鏡頭而言絕對小太多了,參數平平,也沒有太多噱頭和亮點,價格便宜倒是其最大的優勢。但殊不知福倫達在廣角鏡頭方面所做出的的貢獻。
福倫達Voigtlander 12mm f/5.6 Ultra Wide Heliar
在這裡要介紹的這支福倫達12mm鏡頭除了焦距很廣外,的确沒有太多耀眼的光環。體積小重量輕、畸變控制出色、逆光很好、星芒漂亮是這支鏡頭的基本素質。但缺點也比較多,比如光圈太小,雖然對于拍攝風光不是太大問題;并且相對于其他為徕卡打造的鏡頭而言色彩一般并且暗角嚴重。
但這是第一支為徕卡M系列打造的超廣鏡頭,在徕卡系列的廣角鏡頭中可以稱得上是大熊貓一樣的珍貴了。當然,最近福倫達又推出了10mm F5.6的版本,刷新了超廣角鏡頭的極限,但名聲要遠不如這支12mm的鏡頭。
福倫達Voigtlander 12mm f/5.6 Ultra Wide Heliar鏡頭樣片
在福倫達同門下,還有一支VM15鏡頭,但根據網友的體驗,這支鏡頭在數碼相機上的成像會出現眼中的紅移問題,因此這支VM12鏡頭在一段時間内成為了性價比最高的一支全幅超廣角鏡頭,被許多索尼A7系列用戶作為挂機鏡頭。
福倫達R系列旁軸相機
其實提到福倫達在廣角鏡頭方面的貢獻,還要從其所推出的一台經典旁軸相機說起。福倫達在早些年曾經推出過一款搭載廣角鏡頭的旁軸産品:R4。這款産品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52,最廣對應21mm鏡頭線框。而徕卡相機的取景器一般為0.72,通常隻支持到28mm線框,也就是說超過28mm的鏡頭都需要外置取景器才能進行構圖參考。這台機身的出現,的确可以證明福倫達對廣角鏡頭的重視,因此福倫達為徕卡M口所打造的數款廣角鏡頭,也都是可圈可點的經典之作。
最“快”的廣角:徕卡 SUMMARON-M 28mm F5.6
市場價:20000元
在這個追求大光圈鏡頭的年代,徕卡這支鏡頭的參數會讓人大跌眼鏡——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支如此小光圈的定焦鏡頭出現呢?而說到這支鏡頭的綽号,則會讓更多人難以理解,為何會稱之為“最快”的廣角呢?下面就讓我來一一解答。
徕卡SUMMARON-M 28mm F5.6鏡頭和遮光罩
其實這隻鏡頭的來曆還是頗有名堂的。早在在1955年至1963年之間,Leica公司推出了一支Hektor 28mm F6.3鏡頭,後升級為Summaron-M 28mm F5.6規格,配套徕卡IIIG L39螺紋卡口相機使用,是徕卡鏡頭體積小巧、畫質出色的典範,隻不過這支鏡頭隻被生産了9000多支便自此塵封,并且沒有推出過原生的M卡口版本。時間來到2016年10月,Leica公司才遲遲發布了這支被遺忘了五十年之久鏡頭的複刻版。
這是一支尺寸極為小巧的鏡頭,便于攜帶
在徕卡目前的28mm鏡頭産品線上,已經擁有28mm F1.4、28mm F2和28mm F2.8三支不同規格的鏡頭。這支28mm F5.6鏡頭除了複刻的光環外,或許在規格上的确有些重複,但其實還有更多拍攝和使用上的價值。首先,這支鏡頭格外小巧,34mm的濾鏡尺寸、18mm的鏡頭高度,和僅有165g的重量,讓其非常便于攜帶,可以随着機身放入衣服口袋中。
其次,由于這支鏡頭在F5.6光圈下即可實現超焦距拍攝,也是這支鏡頭被稱為“快”的原因:因為不用對焦即可直接拍攝,才是最快的拍攝方法,拍攝時隻需要專注于構圖即可,并且在全開下的畫質已經到達巅峰,不用擔心任何與成像有關的問題。因此這是一隻純粹為抓拍而生的産品,傳承了徕卡相機骨子裡的精髓。
其他廣角神鏡介紹
毫無畸變:康泰時Carl Zeiss hologon 16mm/f8 T*
市場價:約10000元(二手)
超廣角G hologon 16mm/f8 T*鏡頭曾被稱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好的超廣角民用鏡頭,如果在Hologon拍攝的照片上發現直線彎曲了,那麼一定是被攝體原來就是彎的,這個世界上除了Hologon,再也沒有任何一支鏡頭能有這樣超凡脫俗的表現。
裝載在康泰時機身上的hologon 16mm/f8 T*鏡頭
其後鏡頭組很長,在轉接使用時要各位注意
早年間,蔡司曾生産過一批為徕卡打造的15mm超廣鏡頭,總共隻生産了300多支,非常稀有,市值一度超過1萬美金。這支早年的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由于畫面不均勻,必須使用中灰漸變鏡使畫面亮度均勻,卻由于光學構造隻由3片鏡片組成而聲名大噪。大家都知道廣角鏡頭是最難設計的,因為會有嚴重的變形所以要用鏡片矯正,通常20mm以下的超廣角鏡頭用個十幾片鏡片矯正是很正常的事,而鏡片越多則獲得的像質通常會越差,所以在當時這個三片鏡片組成的15mm Hologon廣角代表了光學設計的一個颠峰,即使是現在光學材料發展了這麼多,也依然無法逾越。
hologon 16mm/f8 T*鏡頭樣片
90年代由Contax推出的G hologon 16mm/f8 T*,光學結構5枚3組,鏡片數量少便決定了其超強的抗逆光性。用它拍出來的照片,色彩通透且濃郁。固定光圈F8,看上去好像不利于暗光下手持拍攝。但是結果卻非常令人吃驚。即便是在1/4,1/8這樣的速度下,Hologon仍然能保持非常高的銳度。
鑽石般耀眼:尼康AF 20-35mm F2.8D
市場價:約4000元(二手)
尼康在廣角鏡頭上的建樹在此不再贅述。在這裡,我要着重介紹一下這支被網友稱為“鑽石廣角”的尼康AF 20-35m mm F2.8D鏡頭,也可算作是前文所講的尼康AF 28mm F1.4D鏡頭的小師弟。這支鏡頭由于被認為可以獲得如鑽石一般閃耀的星芒效果而著名,并且在尼康玩家眼中也有這樣一句戲稱:“金廣銀廣都不如鑽廣”,可見這支鏡頭的地位。
尼康AF 20-35mm F2.8D鏡頭
從左到右依次為:鑽石廣角,金廣角,銀廣角
這支鏡頭最難能可貴的,是那一片精密研磨的非球面鏡片,而且是用在第一片,在使用這種鏡片上尼康非常吝啬,隻在AI58/1.2、AF28/1.4、AF20-35三款鏡頭上使用過。同時,這支鏡頭也被稱為“定焦殺手”,可以勝任20mm、24mm和35mm三支鏡頭的工作。在外觀上,這支鏡頭保持了尼康90年代鏡頭特色的外觀設計,自然包括那個容易斷裂的M/A環。
這支鏡頭的星芒效果格外顯著,也是“鑽石廣角”鏡頭的來源
尼康AF 20-35mm F2.8D樣片
不過還是不得不服老,出産于1993年的這支鏡頭在現如今的數碼相機上的成像質量隻能說勉強夠用,全開下的色散和銳度都不盡如人意。但在收縮光圈後,便展現出一支尼克爾鏡頭的本色,其銳利的畫面讓人相信這支鏡頭的王者氣質。
總結
在這個相機“性能過剩”的年代裡,我們實際上幾乎不用考慮鏡頭的成像素質。在廣角鏡頭方面,各家16-35mm規格“大三元”級别鏡頭素質勢均力敵,并且也都相應推出諸如20mm 1.4、24mm 1.4等規格的廣角大光圈定焦鏡頭。科技的進步讓制造高性能鏡頭不再困難,現代化的鏡頭擁有更完美的畫面品質和使用體驗,卻很難像那些經典鏡頭一樣在人們心目中留下封神般的烙印。還有哪些經典的廣角鏡頭是你心中的“神鏡”呢?歡迎在評論裡補充和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