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士考試知識點梳理?1、 天然本底照射的類型,各種類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食入,吸入等)、陸地外照射緻成人年有效劑量,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被确定為職業照射的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是什麼? 答:(1)天然本底照射的類型:宇宙射線(初級宇宙射線、次級宇宙射線),陸地輻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 (2)各種類型的放射性核素緻成人年有效劑量: 1)天然本底照射2.4mSv ①宇宙射線年有效劑量 0.38 mSv;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mSv ( 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 ) ②陸地輻射 (原生放射性核素 40K 238U 232Th):外照射 0.46 mSv,照射(除氡)0.23 mSv氡222Rn:吸入:1.2 mSv(室1.0 mSv,室外0.095 mSv),食入:0.005 mSv;220Rn吸入:0.07 mSv 2)人工輻射人均年有效劑量: 醫療照射0.4 mSv ,大氣層核試驗0.005 mSv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0.002 mSv ,核能生産0.0002 mSv人工輻射源對職業人員産生的照射年有效劑量0.6 mSv (3)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磷酸鹽加工、金屬礦石加工、鈾礦開采、锆砂、钛色素生産、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氣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廢金屬工業 (4)被确定為職業照射的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是:機組人員所受的宇宙輻射 2、 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壽命字體的濃度限值是多少? 答: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3、 理解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 答:(1)天然輻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釋放出放射線的物質包括宇宙射線、 陸地輻射 (2)人工輻射源:人工生産的能釋放電離輻射的裝置或經加工提煉的天然輻射源包括核技術的軍事應用、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核能、放射性核素的生産和應用、醫用輻照、核事故) 4、 理解地球輻射帶、地磁緯度效應 答:(1)地球輻射帶:被地球磁場捕俘的宇宙輻射中質子和電子流等帶電粒子流所形成的區域 (2)地磁緯度效應:在赤道有最小的輻射強度和劑量率,而接近地磁兩極處則最大 5、 何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答:(1)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線與大氣層粒子相互作用産生的放射性核素,有3H、 7Be、,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放射士考試知識點梳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1、 天然本底照射的類型,各種類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食入,吸入等)、陸地外照射緻成人年有效劑量,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被确定為職業照射的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是什麼? 答:(1)天然本底照射的類型:宇宙射線(初級宇宙射線、次級宇宙射線),陸地輻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 (2)各種類型的放射性核素緻成人年有效劑量: 1)天然本底照射2.4mSv ①宇宙射線年有效劑量 0.38 mSv;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mSv ( 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 )。 ②陸地輻射 (原生放射性核素 40K 238U 232Th):外照射 0.46 mSv,照射(除氡)0.23 mSv。氡222Rn:吸入:1.2 mSv(室1.0 mSv,室外0.095 mSv),食入:0.005 mSv;220Rn吸入:0.07 mSv。 2)人工輻射人均年有效劑量: 醫療照射0.4 mSv ,大氣層核試驗0.005 mSv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0.002 mSv ,核能生産0.0002 mSv。人工輻射源對職業人員産生的照射年有效劑量0.6 mSv。 (3)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磷酸鹽加工、金屬礦石加工、鈾礦開采、锆砂、钛色素生産、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氣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廢金屬工業。 (4)被确定為職業照射的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是:機組人員所受的宇宙輻射。 2、 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壽命字體的濃度限值是多少? 答: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3、 理解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 答:(1)天然輻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釋放出放射線的物質。包括宇宙射線、 陸地輻射。 (2)人工輻射源:人工生産的能釋放電離輻射的裝置或經加工提煉的天然輻射源。包括核技術的軍事應用、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核能、放射性核素的生産和應用、醫用輻照、核事故)。 4、 理解地球輻射帶、地磁緯度效應 答:(1)地球輻射帶:被地球磁場捕俘的宇宙輻射中質子和電子流等帶電粒子流所形成的區域。 (2)地磁緯度效應:在赤道有最小的輻射強度和劑量率,而接近地磁兩極處則最大。 5、 何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答:(1)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線與大氣層粒子相互作用産生的放射性核素,有3H、 7Be、
14C、 22Na等。
(2)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來就存在于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有40K、238U、232Th等。
6、 理解确定性效應和随機性效應
答:(1)确定性效應:當受照劑量超過某一特定效應的域劑量以後,病理改變的嚴重程度将随受照劑量的增加而加重。其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随受照劑量的增加而增大,劑量與效應的關系呈S型,存在域劑量,表現主要是:①皮膚的損害(非惡性損傷但有損美容),②眼晶體白障,③再生障礙性貧血,④不育。
(2)随機性效應:發生癌症的概率(不是嚴重程度)随着受照劑量的增加而增大,這種效應稱為随機性效應,意思是“随機性質的,或統計性質的效應”,如果是具有向後代傳遞信息的細胞受到輻射危害,那麼輻射危害效應将表現在受照人員的後代身上,這種效應可能有許多不同種類,嚴重程度也不同,這種随機性效應稱為遺傳效應。表現主要是:緻癌、緻畸(除此之外均為确定性效應)。
7、 職業照射和公衆照射的含義
答:(實踐的照射類型包括: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公衆照射)
職業照射:放射性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受到的照射,它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公衆照射:與人工輻射無關人員受到的照射,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8、 現行的輻射防護标準是什麼,具有什麼職能?何時頒布,何時實施?具體職業人員、公衆、慰問者的劑量限值?
答:(1)現行的輻射防護标準:《國際電離輻射防護盒輻射源安全的基本準則》
(2)發布2002年10月8日,實施2003年4月1日。
(3)具有職能:法規職能
(4)劑量限值
1)職業人員:
①◆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n◆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50mSv;
n◆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0mSv;
n◆ 四肢(手和足)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mSv
②◆對未懷孕婦女職業照射控制與男人相同
◆對懷孕婦女(保護胎兒)腹部劑量當量:2mSv
◆放射性核素攝入量不超過攝入量的1/20
2)公衆:
◆公衆成員平均劑量不超過下述限值:年有效劑量,1mSv;
◆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 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mSv;
◆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mSv;
◆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mSv。
3)慰問者:
◆對患者的慰問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約束,使他們在患者診斷或治療期間所受的劑量不超過5mSv。
n◆探視食入放射性物質的患者的兒童所受的劑量限制 于1 mSv以下。
9、 理解緊急行動幹預水平
答:如果在2天以可有效防止10mSv,可采取隐蔽行動。
n 如果在7天以可有效防止50mSv,可采取臨時撤離。
n碘防護的通用優化幹預水平是100mGy(指甲狀腺的可防止的待積吸收劑量)。
10、 放射防護的目的和任務?
答:目的:防止确定性效應的發生、減少随機性效應的誘發。
任務:既要積極進行有益于人類的伴有電離輻射的實踐活動,促進核能利用及其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預防和縮小電離輻射對人類的危害。
11、 理解放射衛生防護的發展經曆。(葉文浪版本有)
答:
12、 什麼是推定限值
答:根據一定模式從基本限值推導出的限值。
13、 放射衛生防護的三項基本原則是什麼,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答:三項基本原則:
(1)實踐的正當性(是最優化過程的前提):輻射照射的實踐對受照個人或社會帶來的利益足以彌補其可能引起的輻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利益>危害
(2)輻射防護最優化(是最優化過程的基本要求):在考慮了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後,輻射實踐過程中,保證做到将輻照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3)個人劑量限值(是最優化的約束):
對于職業照射,它是一種源相關的個人劑量值,用于限制最優化過程考慮各種選擇的圍。
對于公衆照射,它是公衆成員從任何受控源的計劃運行中接受的年劑量的上界。
對于醫療照射,劑量約束值應被視為指導水平。
關系:實踐正當化是防護最優化的前提,個人照射限值是最優化劑量的約束條件。
能把個人劑量限值直接作為防護設計和人員工作安排的依據。
14、 對放射防護最優化(ALARA)的理解,放射防護設計和人員工作安排的依據。
答:放射防護最優化(ALARA):用輻射防護最優化方法,使在一項已判定為正當并已準予進行的實踐中,個人劑量的大小、受照人數、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盡量低水平的原則。
放射防護的生物學依據:确定性效應;随機性效應;胚胎或胎兒在子宮受照射的輻射危險。
工作安排的依據:放射防護最優化,最優化的依據是劑量約束值,不能把個人劑量限值直接作為防護設計和人員工作安排的依據。
15、 幾個重要的輻射防護的國際機構
答: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16、 ICRP推薦的放射防護最有用的判斷方法是什麼?
答:直觀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代價利益分析法(最常用最有效)、決策分析法。
17、 X射線通常用的屏蔽厚度計算的方法
答:主屏蔽要求2mm鉛當量――15cm的混凝土或25cm實心磚的屏蔽體厚度。
注意:樓上樓下、門窗、來自患者身體的散射;對于患者非檢查部位的屏蔽。
18、 醫用放射源事故原因及預防對策?
答:(易發事故及其發生率⑴密封源丢失和源洩漏事故:事故數60 %;⑵人員受到過量照射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⑴輻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70%;
⑵違規操作:專業知識、操作規程等;
⑶安全連鎖裝置功能故障;
⑷輻照裝置傳輸源的機械系統故障。
事故預防對策:
⑴建立健全輻射安全管理制度;
⑵操作人員接受崗前培訓;
⑶定期檢驗和維護安全連鎖裝置的功能;
⑷調試和檢查直線加速器時應注意安全防護;
⑸确保輻射警示系統功能正常可靠。
19、 密封源的分類方法
答:按密封源的輻射類型:α輻射源、β輻射源、低能光子源、γ輻射源、中子源
按幾何形狀不同:點狀源、線源、平面源、圓柱源
按活度不同:檢驗源、參考源、标準源、工作源
按用途不同:輻射探測器刻度(校正)源、放射性探井源、工業照相源、輻射儀表源、離子發生器用源和γ輻照裝置用源等。
20、 密閉源的洩漏檢查方法?什麼情況表示無洩漏
答:放射性檢驗(有無放射性物質的洩漏)
(1)濕擦拭法:拭子擦拭後測活度
(2)浸泡法:50℃±5℃浸泡4h後測浸泡液放射性活度
(3)射氣固體吸收法:226Ra源以棉花包繞置密室12h 後取出棉花測之。
活度<185Bq者無洩漏。
非放射性檢驗(包裝容器有無洩漏)
⑴真空鼓泡法:盛水密封容器中使負壓達15- 25kPa,觀察數分鐘。
⑵氦質譜法:置于密封容器後抽取其氣體,測氦氣濃度。<1.33╳10-6Pa·m-3·s-1者無洩漏。
21、 半值層
答:把γ源輻射劑量率減弱到原始劑量率的一半時所需要的屏蔽體厚度,它反映了射線的穿透能力。
22、 理解開放源的特點
答:極易擴散,可能會影響工作場所表面或環境介質。(開放源指非密封的,與環境介質接觸的放射源。)
23、 開放性放射性工作場所分級、分區、分類
答:(1)分級(依據—最大等效日操作量: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場所各種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日用量分别乘以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組别系數,其積之和構成最大等效日操作量):
甲級:〉3.7×109Bq(100mCi)
乙級:1.85×107Bq到3.7×109Bq(0.5mCi)
丙級:3.7×104Bq到1.85×107Bq(0.001mCi)即豁免活度值以上到2×107
(書上3.7為4,185為2)
(2)工作場所的區域劃分:
控制區: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專門防護措施或安全手段的任何區域,以便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擴展和防止潛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l( 控制區設置在獨立的建築,或整體建築的一端, 底層。)
監督區:未被确定為控制區、通常不需要采取專門防護措施的安全手段的、但要不斷檢查其職業照射條件的任何區域。
(3)分類(依據—等效年用量: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單位各種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分别乘以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組别系數,其積之和構成等效年用量):
第一類:>1.85×1012Bq(50Ci)
第二類:1.85×1011Bq到1.85×1012Bq
第三類:<1.85×1011Bq(5Ci)
24、 對于職業照射人員,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的途徑及主要途徑
答:呼吸道:工作場所主要方式
l 消化道:皮膚污染主要轉移方式
l 皮膚:污染皮膚浸潤、擴散
l 傷口:快速通道
l 藥物方式:注射、口服、吸入
25、 照射防護的原則、基本措施、個人衛生措施
答:(1)原則:切斷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各種途徑,減少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一切機會。
(2)基本措施:圍封:縮小操作圍
l 保潔去污:保持表面清潔,去除放射性污染
l 個人防護:個人防護措施與設施
l 廢物妥善處理:分類收集、統一處理
(3)個人衛生措施:正确使用、妥善保存個人防護用品
嚴格執行衛生通過間制度
工作場所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
注意暴露皮膚破潰傷口的包紮
不同分區的物品不得随意交叉串用
注意個人衛生(頭發、指甲等)
26、 皮膚去污的主要方法
答:一旦發現立即清洗;普通肥皂溫清水清洗2~3次;禁止使用對皮膚有刺激的去污劑;如污染嚴重,選用專用去污劑;先清洗手部,再清洗其他皮膚;手部清洗注意甲溝、甲床。
27、 放射性氣溶膠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積規律主要取決于核素的什麼物理因素
答:其粒徑大小:活度中值空氣動力學直徑(AMAD)。
28、 核醫學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防護
答:•使用治療量γ藥物的區域劃為控制區,病人床邊1.5m處或單人病房應劃為臨時控制區。
• 控制區入口處設有輻射危險标志,無關人員不得入,病人也不應該随便離開該區。
• 配藥室靠近病房,減少放射性藥物和接受治療的病人通過非限制區。
• 根據放射性核素的形态、活度,确定病房的位置及其屏蔽防護要求。
• 病房應有防護栅欄,與普通病人保持距離。
• 病人應使用專用便器或專用洗手間。
•病人的被服和個人用品應經常去污。
•使用過的注射器、繃帶等,應作放射性廢物收集。
•131I治療者,出院時體允許最大活度1.1×109Bq。
•近期接受放射性藥物治療病人,做外科手術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⑴盡可能推遲到病人體放射性活度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且不需進行放射防護時再作手術;
⑵手術中外科醫師及護理人員應佩戴個人劑量計;
⑶手術後的手術室應進行輻射監測和去污,敷料、覆蓋物等其他物件的污染情況,無法去污的物件作為放射性廢物收集,待處理。
29、 核醫學科給藥誤差應小于多少
答:給藥誤差不能超過±5% 。
30、 核醫學診斷治療中給藥失誤的應急處理原則?
答:失誤:錯誤用量――多或少;用錯患者。
應急處理原則:
⑴阻吸收:催吐、絡合以及封閉要害器官等;
⑵加速排出:催吐、利尿等;
⑶确定體滞留量:收集和檢測排洩物;
⑷會診;
⑸告知并采取措施以免無辜者被照;
⑹上報。
31、 少許放射性物質灑落時,應該如何做
答:(1)液體,以吸水紙吸幹;粉末,以濕抹布清除。
(2)以清水濕抹布仔細清洗,由外而,呈螺旋形,防止污染擴散。
(3)一般清洗3次左右即可,若效果不明顯,可使用去污劑。
32、 放射性藥物操作的防護要求
答:•有放射性藥物應操作專門場所。
• 給藥用的注射器應有屏蔽。
•放射性藥物應在襯有吸水紙的托盤操作。
•工作人員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品。
• 放射性碘化物操作應在通風櫥進行,操作人員應注意甲狀腺保護。
•在控制區和監督區不得進食、飲水、吸煙,存放無關物件。
•為體外放射免疫分析目的而使用含3H、14C和125I等核素的放免藥盒可在一般化學實驗室進行,無需專門防護。
• 操作後離開工作室前應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監測,如污染水平超限值,應去污。
•從控制區取出任何物件都應進行表面污染水平監測。
•生産和操作放射性核素或藥物的通風櫥,在半開的條件下風速不應小于1m/s。
• 排氣口應高于附近50m圍建築物屋脊3m,并設有活性炭過濾裝置或其他專用過濾裝置,排出空氣濃度不應超過有關限值。
33、 醫療照射過程中,輻射防護的重點人群
答:病人、病人的陪護者
34、 X射線是誰發現的。
答:倫琴。
35、 醫用X射線診斷檢查中對患者的防護措施?以及一般技術上可以采取的措施的理解
答:減少患者受照劑量的措施:醫務人員職責;減少不必要的照射;在一般技術上可以采取的措施;特殊X線檢查中可采取的措施;改造舊X線機的防護條件;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一般技術上可以采取措施的理解:
1)提高線質,增加透射比以降低皮膚劑量;2)控制照射野并準直定位;
3)器官屏蔽;4)控制焦-皮距和焦點與影像感受體的距離;
5)減少散射輻射劑量;6)使用高效增感屏;
7)控制并記錄照射時間;8)正确處理感光膠片可以減少重複攝片率。
36、 X射線申請和攝片醫生的職責
答: 申請醫生的職責:
提出申請之前,确認從其他臨床檢驗和檢查中都不能獲得必要的診斷信息;
結合臨床指征提出X線檢查申請;
盡可能與放射科醫生商量;
清楚地填寫申請單,說明患者的基本情況,指出檢查的目的。
攝片醫生的職責:
與建議醫生商量,取得最優化效果。
根據建議醫生提出的臨床症狀,對拟施行的X線檢查是否合理以及采用的技術提出意見。
首選對患者危險最小的方法,如攝片與透視。
X線檢查的程序因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而異。
X線檢查操作人員應十分熟悉電離輻射的物理性質和輻射損傷效應。
37、 控制可行的最小照射野并準直定位的作用
答:⑴減少患者受照劑量;⑵提高影像質量;⑶避開患者要害部位。
38、 放射診斷過程中,應防護的重點人群
答:患者(特别注意孕婦、兒童)。
39、 腫瘤放療科工作人員的類型及各自的工作職責;
答:放射腫瘤學醫師:職責是臨床醫師,其使用的手段是放射線,必須全面且獨立對病人負責。
放射治療物理師:職責為放射治療設備校準、驗收、維護,劑量數據測量,劑量計算規程,協助制定放療方案的劑量,并提出劑量學建議等。
放射治療技術員:職責為治療實施過程、治療設備的使用等。
40、 射線能量超過多少能引起感生放射性?加速器産生的感生放射性如何防護。
答:超過10MeV,就會産生非常明顯的感生放射性。
防護:1)室強制性通風(氣态放射性核素、化學毒物);2)盡可能減少在加速器室滞留時間,或停機10分鐘後再進入機房(短半衰期核素多);3)穿戴防護衣。
41、 放射治療過程中,病人最大的無用照射是什麼
答:最大的無用照射是:靶組織的散射線。
42、 放射治療的質量保證。
答:定義:指醫生在正确診斷的整個過程應當施行的有計劃的系統活動。
目的:以最小的代價使受檢者接受的照射劑量最低并獲得最優的診斷信息。
容:質量控制測試、評價、設備驗收與維修,臨床輻射劑量與影像質量的評價和研究,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統貫全局的質量保證計劃等。
(1)驗收檢驗
(2)X線診斷設備的質量控制
1)X射線透視診斷設備的質量控制檢測項目與要求
2)X線攝影機的檢測項目與要求
(3)醫用X射線診斷質量保證的防護意義
(4)人員培訓和組織建設是質保前提
43、 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治療中,工作人員、病人輻射的來源,及其主要來源。
答:工作人員:散射線、機頭漏射線、高能電子束産生的感生放射性等。
病人:射野照射(有用的照射)、靶組織的散射線(最大的無用照射)、外加職業人員相同照射。
44、 什麼是放射性廢物、清潔解控水平,熟悉放射性廢物的特點、放射性廢物的管理原則?
答:放射性廢物:含有反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濃度或活度大于國家審管部門規定的清潔解控水平,并且預計不再利用的物質。
清潔解控水平:由國家審管部門規定的,以放射性濃度、放射性比活度和/或總活度表示的一組值,當輻射源等于或低于這些值,可以解除管控制。
放射性廢物的特點:1)具有放射性,兼有化學毒性;2)淨化處理要求高;3)某些放射性廢物衰變釋熱或産生氣體;4)有些廢物經後處理可濃縮回收;5)治理的基本途徑(濃縮貯存:廢物與環境隔絕,不造成環境危害;稀釋排放:豁免水平,排入環境)。
管理原則:1)以安全為目的,以處置為核心;2)遵循“減少産生,分類收集,淨化濃縮,減容固化,嚴格包裝,安全運輸,就地暫存,集中處置,控制排放,加強監測”的四十字方針。3)輻射防護原則(正當化、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及保護後代原則。4)環境保護原則(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中低放廢物區域處置,高放廢物全國集中處置)及三同時原則(廢物管理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
45、 理解放射性廢物的預處理、處理、處置。
答:預處理:在處理放射性廢物之前對廢物進行收集、分揀、化學調制和去污等操作。
處理:采用物理、化學、生物學方法,改變廢物的化學組成和物理性狀,以達到減弱、淨化固化,有利于廢物進一步排放、貯存、運輸。
處置:1)低放固體廢物處置:減容、埋藏;
2)中高放固體廢物處置:地下臨時埋藏(深于6米,考慮通風散熱),海洋處置(2000米深海,或海底鑽井),鹽礦處置。
(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包括:固體液體氣體三方面,此處隻有放射性固體,不全面,需要結合46、48的放射性廢水和放射性氣體的處置)
46、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及各方法間的比較
答:(1)低放廢水的排放:1)向地面水體排放豁免廢水可向城市下水道排放;2)其他排放:淺地面排放;土壤滲濾;深井排放;與外環境不交通的深層地下;零排放(廢物=淨化水重新利用,不向外環境排放廢水)
(2)中高放廢水的處理:1)中高放射性廢液的臨時貯存:大多貯存于地下貯罐;2)中高放射性廢液的固化處理:水泥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煅燒固化等。
47、 什麼樣的放射性廢水、廢氣可以分别直接向城市下水道、大氣排放
答:豁免廢水、廢氣。
48、 醫用放射性廢物的氣體排氣口、廢液貯槽或容器離開居民點的距離、存放期限等的要求。
答:1)氣體排氣口超過周圍建築物3米以上。
2)廢液貯槽或容器離開居民點的距離:30米。
3)存放期限:中低放射性固體廢物貯存期不宜超過5年。
4)無廢水池的單位,應将廢液注入容器存放6-10個半衰期後排入下水道。如廢液含長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後固體廢物處理。
5)注射過或服用過放射性藥物的病人的排洩物在專用化糞池貯存10個半衰期後排入下水道。
49、 放射性廢物的分類(按活度的大小的分類)
答:1)豁免廢物:比活度<0.5×10-6Ci/kg;2)低水平放射性廢物:μCi級;
3)中水平放射性廢物:mCi級; 4)高水平放射性廢物:Ci級。
50、 固體放射性廢物的隔離期
答:中低放射性固體廢物的≥300年;高放射性固體廢物和α放射性核素≥1萬年。
51、 理解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培訓
答:1)放射工作人員必須接受放射防護培訓;2)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放射衛生防護技術單位舉辦;3)上崗前培訓時間一般10天;4)上崗後每2年複訓一次,複訓時間不少于5天。
52、 就業後定期醫學檢查的頻次。
答:甲種工作條件者,每年全面檢查1次;乙種工作條件者,2-3年全面檢查1次
53、 什麼是放射性工作人員證,熟悉放射性工作人員證的日常管理,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包括就業前,及就業後定期健康檢查)
答:放射性工作人員證:1)從事放射性工作的資格憑證;2)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3)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後頒發;4)持證後方可從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日常管理:1)複核:1年/次,換發:5年/次。2年未複核,需重新辦證。2)如從事限圍外放射工作,須辦理變更手續。3)調離:30日向發證部門注銷并交回放射性工作人員證。4)遺失放射性工作人員證,在30日持單位證明,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補發。
健康檢查:1)就業前:目的是判定拟參加職業照射人員是否具備承擔職業照射工作的健康條件,為其就業後的定期健康監護或事故後的醫學檢查提供對照。就業前未經全面醫學檢查或檢查不合格者,不得從事放射工作。
2)就業後:目的為保證職業工作人員能适應他們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定期醫學檢查不合格者,視其嚴重程度,暫時或永久停止放射性工作。
54、 個人劑量管理
答:(1)必須建立個人劑量檔案:如工作調動,随本人轉給調入單位;脫離放射工作後繼續保存20年;
(2)工作期間必須佩戴個人劑量計,測讀周期30天,但最長不得超過90天;
(3)個人劑量監測由省級及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技術單位負責,監測結果及時通知所在單位,單位應将監測結果抄錄在放射性工作人員證;
(4)進入控制區及參加應急處置的放射性工作人員,須佩戴個人劑量計和報警式劑量儀;
(5)對操作開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員,攝入量可能超過年限值的1/10時,應開展攝入量監測;
(6)受照劑量高于年劑量限值的3/10時,查明原因,并采取改進措施;
(7)受照劑量>年劑量限值時,應對受照人員的器官劑量和全身劑量進行估算。
55、 職業人員受照劑量分别高于年劑量限值的多少時,需展開攝入量監測或需查明原因,采取改進措施
答:受照劑量高于年劑量限值的3/10時。對操作開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員,攝入量可能超過年限值的1/10時。
56、 活度、劑量當量、當量劑量、有效劑量的國際單位、國際單位的專有名詞。αβγ射線的特性(穿透性等),以及該用何種防護器材進行防護?
老師強調要注意區别國際名稱和國際地位的專有名稱,專有名稱是國際地位的名字,如:J·kg-1是一個國際單位,它的專有名稱叫戈瑞(Gy)
答: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單位時間發生衰變的原子核數。
SI制:1貝克(Bq)=1次· s-1;1Ci = 3.7X1010q
劑量當量:1)照射量:X=dQ/dm;專用單位:倫琴(R)
照射量隻對空氣而言,隻适用于X或γ射線。
2)SI制單位:J·kg-1,專用名稱:戈瑞(Gy);專用單位:拉德(rad) 1Gy=100rad
反映被照介質吸收輻射能量的程度,适用于任何類型的電離輻射
當量劑量:某一組織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劑量按輻射權重因子加權的量。
SI制單位:J·kg-1,希沃特(Sievert, Sv)
有效劑量:組織或器官被組織權重因子加權後的當量劑量。
SI制單位:J·kg-1,希沃特(Sievert, Sv)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防護器的選擇:α射線常用10cm空氣薄玻璃闆、外科手套、衣服、紙、生物組織的表皮,重點不讓其進入人體造成照射;β射線常用鋁片、衣服、有機玻璃;γ射線的穿透力強,常用水、磚、混凝土、鋁、鐵、銅、鉛、鎢、貧鈾。
57、 帶電粒子和中性非帶電粒子和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
答: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電離、激發、散射、韌緻輻射、吸收。
中性非帶電粒子和物質的相互作用:核反應、彈性散射、非彈性散射、中子俘獲。
58、 同位素、同質異能素等的理解
答:同位素:原子核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多種核素。
同質異能素:中子數和質子數都相同而僅僅是能量狀态不同的兩種核素。
59、 急性放射病的定義,分型分度,中重骨髓型度急性放射病的主要的臨床表現(分期、進入極期的标志、四大臨床表現)和病理基礎(感染、出血等的病理基礎和特點,照後1~2天淋巴細胞的絕對值,恢複的敏感指标等)、診斷最重要的依據,治療原則和主要治療措施,骨髓移植的适應症(>7Gy)。
答:(1)急性放射病定義:機體在短時間(數秒-數天)受到大劑量(>1Gy)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2)分型分度:骨髓型(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腸型、腦型。
(3)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①分期:初期、假逾期、極期、恢複期。
②進入極期的标志:體溫升高、食欲降低、嘔吐腹瀉、全身衰竭。
③四大臨床表現:造血功能的嚴重障礙、嚴重感染、明顯的出血、嚴重的物質代障礙。
2)病理基礎:
①初期:淋巴細胞迅速降低,白細胞一過性增加。
②假逾期:造血機能迅速惡化,外周血有形成分迅速減少,減少程度和病情平行。
③極期:造血功能障礙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特征,也是出血和感染的基礎。
骨髓相:極度衰竭,有核細胞減少,網狀細胞、漿細胞、脂肪細胞等造血支持細胞的相對數增加。
血象:WBC達最低值、淋巴細胞絕對數減少,相對數增加、RBC,Hb,PIT均減少。
感染早期:口腔G 球菌為主:牙龈炎,咽峽炎,扁桃體炎;
晚期:G-杆菌為主:肺炎,尿路、腸道感染。
缺乏炎細胞性的炎症反應,紅腫不明顯,而出血壞死嚴重,滲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出血病理基礎:PIT數量明顯減少,功能下降;凝血因子減少;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
特點:全身廣泛性出血,一般髒出血早于體表出血。出血越廣泛、量越多,病情就越重。
④恢複期:骨髓相:恢複早期呈島狀分布(單一或混和造血竈)各系細胞以紅系恢複最快,中幼紅增加尤為明顯
血象:随骨髓相的恢複,外周血象開始恢複,網織紅增加最明顯。
網織紅的增加是觀察ARS的造血恢複的敏感指标
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
分型(度) |
照後1-2d(x109) | |
骨髓型 |
輕度 |
1.2 |
中度 |
0.9 | |
重度 |
0.6 | |
極重度 |
0.3 | |
腸型和腦型 |
<0.3 |
(4)診斷最重要的依據:照射史。
(5)治療原則和主要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根據放射損傷的程度,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針的選用各種綜合治療的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療原則:以造血損傷為中心,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針的選用綜合治療的措施。
治療措施:消毒隔離、周密護理;早期使用抗放藥,改善微循環的藥;極期抗感染、抗出血;刺激造血機能。
(抗放藥:半胱氨酸、半胱氨、雌激素、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磷酸單鈉鹽WR-2721。
改善微循環: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COA、氫化可的松、6一氨基己 酸、對羧基苄胺。
抗感染:尤其注意黴菌和病毒;抗菌素使用指針:1、WBC降到3000/mm3以下,或無菌條件下降到1000/mm3;2、出現明顯的脫發;3、皮膚黏膜出血;4、出現感染竈。停藥時機:體溫降低至正常後3~5d, WBC上升至1500/mm3以上,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感染征象時,可解除隔離,停用抗菌藥。
抗出血:以新鮮的PLT懸液為佳;時機:PIT<5萬/mm3時;用法:2~3d一次,每次PIT的量應在1~3X1011以上,連續3-5次。
刺激造血:中重度骨髓型ARS:胎肝細胞移植;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極重度骨髓型ARS:骨髓移植。)
老師說這裡隻要掌握大原則就好,不用掌握具體的藥物名稱,因為是我們考的是簡答題,不是大的論述題,不用答得那麼細。
(6)骨髓移植适應症:緻死劑量和超緻死劑量照射的病人即極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
移植時間:照後1~5d為宜。移植方式:自體移植(最好),異體移植。
60、 腸型和腦型放射病的主要特點
答: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
腸型急性放射病 |
腦型急性放射病 | ||
受照劑量Gy |
1-10 |
輕度1-2 中度2-4重度4-6 極重度6-10 |
>10 |
>50 |
主要表現 |
主要損傷造血血液系統,在造血抑制和破壞的基礎上發生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的造血障礙綜合症,主要臨床表現在出血和感染 |
主要損傷胃腸道,小腸黏膜上皮廣泛的變性、壞死,黏膜大面積脫落。臨床表現是高燒、嘔吐、反複腹瀉、血水樣便。 |
小腦顆粒細胞、腦幹部細胞大面積固縮壞死、腦循環障礙,出現水腫,主要表現為多發性點狀出血。臨床表現為共濟失調、肌力增加和振顫、強直性或痙攣抽搐、昏睡、眼震(S五大症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