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僧都有自己的輩分,有的寺還把輩分排成口訣,隻要報上法名,就能推算出是哪一輩,避免稱呼上混亂,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是得道高僧,他和師弟智清長老都是智字輩,為什麼給自己的徒弟智深也起一個智字輩的法名呢?
魯智深與金翠蓮
關于這個問題,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趙員外的緣故,魯達拳打鎮關西救了金翠蓮,而金翠蓮當了趙員外的外宅,趙員外為了幫金翠蓮報答恩人,就引薦魯達到五台山文殊院當和尚以逃避官府的追捕,趙員外是五台山文殊院的金主,用現代話說是贊助商。趙員外與智真長老是平輩關系,趙員外與魯達也是平輩關系,所以魯達出家後與智真也是平輩關系。
趙員外
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把俗家與佛教中人混為一談,也嚴重低估了佛教中輩分嚴謹性,别說是趙員外,就算是皇上推薦的人來,最多可以選一個輩分高的老師,以提高其身份,但不可能和師父同輩。
智真長老
還有一種說法,智真長老給魯達起的是法号,不是法名,法名按輩分,法号不用在乎輩分。這種觀點也站不住腳,原著中寫道:“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請長老賜法名。長老拿着空頭度牒而說偈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從這段描述中寫得一清二楚,智深就是法名,而非法号。
智真為智深賜法名
既然如此,智真長老為什麼給徒弟起一個和自己平輩的法名呢?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呢?
魯達一進文殊院時,其他僧人看到了魯達的外貌兇悍,不像是出家人的樣子,而智真長老看人有自己的标準,他點起一炷香,盤膝坐在禅椅上,口誦咒語,入定去了,一炷香後,卻好回來,對衆僧說,此人正果非凡。這一段實際寫出了智真長老神遊了佛界,打聽到了魯智深的前世今生及來世,同時也知道了在佛界,智深的輩分正與自己是平輩,或者嚴格意義上說,這智深的法名也不是智真給起的,而是佛界的大佬們早就定好的,智真神遊時,知道了這一切,他賜名時隻不過把這個提前定好的結果用他的嘴說出來罷了。從這層意義上說,智真長老本來就是智深的師兄,隻不過行使老師的職責,所以當智深犯了許多錯誤時,智真一直非常忍讓包容魯智深。
師徒情深更像是兄弟情深
另外,魯智深是魔君下界,上應天星,這梁山108将,曾經是108個魔君,他們下界就像是犯了錯誤的官員被貶到基層當小官一樣,級别自然要下降,有的降一級,有的降兩級,錯誤越大,降的級就大,魯智深到了人間,降了一輩,相當于降了一級,給自己的師兄智真長老當徒弟。魯智深雖然不守清規戒律,但内心有一顆佛心,所以降了一輩,但還是給他保留本來的法名。當魯智深活捉方臘後,在六和寺内“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如同一個降職的官員完成了在基層改造的全過程,成績優異,官複原職,魯智深完成了在人間的曆練與自我救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重回佛界。
魯智深圓寂
今日一悟:魯智深的法名與智真同輩,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影射當時官場被貶職者現狀,這麼一想,就非常合理了。生活中或職場上許多看起來不合常理的現象,一定有其合理性,不要想當然,要綜合多種因素考慮研究。
舉報/反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