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

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4:17:49

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 (11)鐘毓、鐘會少有令譽①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②于是敕見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④”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⑤”,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世說新語譯注言語第二11-25)1

世說新語第十八章翻譯

(11)鐘毓、鐘會少有令譽①。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②于是敕見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④。”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釋】①鐘毓(yù)、鐘會:是兄弟倆。鐘毓,字稚叔,小時候就很機靈,十四歲任散騎侍郎,後升至車騎将軍。鐘會,字士季,小時也很聰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後累遷鎮西将軍、司徒,因謀劃反帝室,被殺。令譽:美好的聲譽。

②鐘繇(yáo):任相國職。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戰戰惶惶:害怕得發抖。漿:凡較濃的液體都可叫做漿。按:惶、漿二字押韻。⑤戰戰栗栗:害怕得發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韻。

【譯文】鐘毓、鐘會兄弟倆少年時就有好名聲,鐘毓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他們倆,便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可以叫兩個孩子來見我!”于是下令賜見。進見時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道:“你臉上為什麼出汗?”鐘毓回答說:“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文帝又問鐘會:“你為什麼不出汗?”鐘會回答說:“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12)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寝,因共偷服藥酒①。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②。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注釋】①“鐘毓”句:這一則故事與本篇第4 則孔文舉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隻是傳聞各異。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裝睡着了。

【譯文】鐘毓兄弟倆小時候,一次正碰上父親白天睡覺,于是一塊去偷藥酒喝。

他父親當時已睡醒了,姑且裝睡,來看他們怎麼做。鐘毓行過禮才喝,鐘會隻顧喝,不行禮。過了一會,他父親起來問鐘毓為什麼行禮,鐘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用的,我不敢不行禮。”又問鐘會為什麼不行禮,鐘會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于禮,因此我不行禮”

(13)魏明帝為外祖母築館于甄氏①。既成,自行視,謂左右曰:“館當以何為名?”侍中缪襲曰:“陛下聖思齊于哲王,罔極過于曾。闵②。此館之興,情鐘舅氏,宜以渭陽為名③。”

【注釋】①魏明帝:即曹睿(ruì),文帝曹丕的兒子。館:華麗的房屋。甄氏:明帝的母親姓甄,這裡指甄家。

②聖思:皇帝的思慮。哲王:賢明的君主。罔極:無極;無窮無盡。這裡用《詩經·小雅·蓼莪》“欲報之德,吳天罔極”之意,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樣無窮無盡,難以報答。曾、闵(mīn):曾指曾子,名參(shēn);闵指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學生,是古時著名的孝子。③鐘:集中。渭陽:渭水北邊。語出《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邊)。這首詩據說是春秋時秦康公為送别舅舅(晉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時作的,後人以此說明舅甥之情。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賜死,明帝為舅家建館,也是為紀念亡母,因此缪襲以為應該根據這兩句詩的意思來起名。按:《魏書》記載,魏明帝給舅母修了一所樓館,并不是給外祖母修的。

【譯文】魏明帝在甄家給外祖母修建了一所華麗的住宅。建成以後,親自前去察看,并且問随從的人:“這所住宅應該起個什麼名字呢?”侍中缪襲說:“陛下的思慮和賢明的君主一樣周到,報恩的孝心超過了曾參、闵子骞。這處府第的興建,感情專注于舅家,應該用渭陽來做它的名字。”

(14)何平叔雲:“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郎。”①

【注釋】①何平叔:何晏,字平叔,曹操的女婿,曹爽執政時任吏部尚書,後被司馬懿殺了,五石散是何晏吃開頭的,後來士大夫們都跟着吃,形成一種風氣。參看《德行》第41 則注②。

【譯文】何平叔說:“服食五石散,不隻能治病,也覺得精神很清爽。”

(15)嵇中散語趙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②。”趙雲:“尺表能審玑衡之度,寸管能測往複之氣③。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注釋】①嵇中散:嵇康,見《德行》第16 則注①。趙景真:趙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遼東郡從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當見稱。

②白起:戰國時秦國的名将,封武安君。據說他瞳子白黑分明。人們認為,這樣的人一定見解高明。恨:遺憾。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單位,隻是形容其短。表:用來觀測天象的一種标竿。玑衡:古代測量天象的儀器,即渾天儀。管:指古代用來校正樂律的竹管。

【譯文】中散大夫嵇康對趙景真說:“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樣的風度,遺憾的是眼睛狹小些。”趙景真說:“一尺長的表尺就能審定渾天儀的度數,一寸長的竹管就能測量出樂音的高低。何必在乎大不大呢,隻問識見怎麼樣就是了。”

(16)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①。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②?”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③;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④。”

【注釋】①司馬景王:司馬師,三國時魏人,司馬懿的兒子,封長平鄉侯,曾任大将軍,輔助齊王曹芳,後又廢曹芳,立曹髦(máo)。毌(guàn)丘儉起兵反對他,被他打敗。這裡說的東征,就是指的這件事。晉國建立,追尊為景王。後來晉武帝司馬炎上尊号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黨郡人。司馬懿任相國時,召他出來任職,他托病推辭。下文說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這件事。從事中郎:官名,大将軍府的屬官,參與謀議等事。

②先公:稱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謙稱。

③進退:指出來做官或辭官。

④明公:對尊貴者的敬稱,繩:約束。

【譯文】司馬景王東征的時候,選取上黨的李喜來任從事中郎。李喜到任時他問李喜:“從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現在我召您來,為什麼肯來呢?”李喜回答說:“當年令尊以禮相待,所以我能按禮節來決定進退;現在明公用法令來限制我,我隻是害怕犯法才來的呀。”

(17)鄧艾口吃,語稱“艾艾”①。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風②。”

【注釋】①鄧艾:三國時魏人,司馬懿召為屬官,伐蜀有功,封關内侯,後任鎮西将軍,又封鄧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說話時,多自稱名。鄧艾因為口吃。自稱時就會連說“艾艾”。②鳳兮鳳兮:語出《論語·微子》,說是楚國的接輿走過孔子身旁的時候唱道:“鳳兮風兮,何德之衰..”(鳳啊鳳啊,為什麼德行這麼衰微),這裡以鳳比喻孔子。鄧艾引用來說明,雖然連說”鳳兮鳳兮”,隻是指一隻鳳,自己說“艾艾”,也隻是一個艾罷了。

【譯文】鄧艾說話結巴,自稱時常重複說“艾艾”。晉文王和他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回答說:“‘鳳兮鳳兮’,依舊隻是一隻鳳。”

(18)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①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注釋】①向子期:向秀,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标榜清高。嵇康被殺後,他便改變初衷,出來做官。到京城後,去拜訪大将軍司馬昭。這裡記的就是他和司馬昭的一段對話。郡計:計是計薄、帳簿,列上郡内衆事的。按:漢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椽、吏各一人為上計簿使,呈送計簿到京都彙報。引進:推薦。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堯時巢父、許由在箕山隐居。這裡說箕山之志,就是指歸隐之志。

②狷(juàn)介:孤高;潔身自好。多慕:稱贊、羨慕。

③咨嗟:贊歎。

【譯文】中散大夫嵇康被殺以後,向子期呈送郡國帳簿到京都洛陽去,司馬文王推薦了他,問他:“聽說您有意隐居不出,為什麼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說:“巢父、許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稱贊、羨慕。”文王聽了,大為歎賞。

(19)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數,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③。”帝說,群臣歎服。

【注釋】①晉武帝:司馬炎,奪魏國政權而稱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東邊的台階。帝王登上阼階來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來指帝位。策:古代占蔔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時,靠占蔔來預測帝位能傳多少代。

②世數:指帝位傳承多少世代的數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白《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貞”作“正”,二字意義可通。《老子》所謂一,是指它所說的道,以為夭地侯王都是來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譯文】晉武帝剛登位的時候,用蓍草占蔔,得到一。要推斷帝位能傳多少代,就在于這個數目的多少。因為隻得到一,武帝很不高興,群臣也吓得臉色發白,沒人敢出聲。這時,侍中裴楷進言道:“臣聽說,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甯,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聽,高興了,群臣都贊歎而且佩服裴楷。

(20)滿奮畏風①。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②。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③。”

【注釋】①滿奮:字武秋,曾任尚書令、司隸校尉。

②琉璃屏:琉璃窗扇。

③吳牛:吳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帶的水牛。據說,水牛怕熱,太陽曬着就喘息。看見月亮也以為是太陽,就喘起來。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譯文】滿奮怕風。一次在晉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實際很嚴實,看起來卻像透風似的,滿奮就面有難色。武帝笑他,滿奮回答說:“臣好比是吳地的牛,看見月亮就喘起來了。”

(21)諸葛靓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

①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釋】①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親諸葛誕反司馬氏,被司馬昭殺害。他入吳國,任右将軍、大司馬。吳亡,逃匿不出。朝堂:皇帝議政的地方。孫皓:吳國末代君主。“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義是思考,考慮,所以孫皓才這樣問。

②如斯:如此;這樣。

【譯文】諸葛靓在吳國的時候,一次在朝堂大會上,孫皓問他:“你字仲恩,是思什麼?”諸葛靓回答說:“在家思盡孝,侍奉君主思盡忠,和朋友交往思誠實。不過是這些罷了!”

(22)蔡洪赴洛①。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厭陋,采賢俊于岩穴②。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馀,有何異才而應斯舉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侖之山⑤。大禹生于東夷,文王主于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⑥!昔武王伐纣,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釋】①蔡洪:字叔開,吳郡人,原在吳國做官,吳亡後入晉,被認為是才華出衆的人,西晉初年太康年間,由本州舉薦為秀才,到京都洛陽。

②幕府:原指将軍的官署,也用來指軍政大員的官署。群公:衆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辟命:征召。“求英”兩句:這兩句意思是差不多的,隻是要造成對偶句,增強文采。仄陋,指出身貧賤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這裡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③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兩國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國:滅亡了的國家,這裡指三國時吳國,公元280 年為西晉所滅。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時代隋國國君的寶珠,又叫隋侯珠,或稱隋珠,傳說是一條大蛇從江中銜來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縣南。周武王伐纣時和各國諸侯在這裡會盟,是一個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滿滿一把。這裡形容大小。壁:中間有孔的圓形玉器。昆侖:古代盛産美玉的山。⑥大禹:夏代第一個君主,傳說曾治平洪水。東夷:我國東部的各少數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時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封地在今陝西一帶。西羌:我國西部的一個民族。按:這裡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帶的人。常處: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滅了殷纣以後,把殷的頑固人物遷到洛水邊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門。戰國以後,洛邑改為洛陽。得無:莫非。表示揣測。苗裔(yì):後代。

【譯文】蔡洪到洛陽後,洛陽的人問他:“官府設置不久,衆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尋求才華出衆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尋訪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國遺民,有什麼特出才能,敢來接受這一選拔?”蔡洪回答說:“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帶的河中,滿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從昆侖山開采來。大禹出生在東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聖賢的出生地,為什麼非要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呢!從前周武王打敗了殷纣,把殷代的頑民遷移到洛邑,莫非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後代嗎?”

(23)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

①王曰:“裴仆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緻②;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③;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④。”

【注釋】①樂令:樂廣,字彥輔,累遷河南尹、尚書右仆射,後任尚書令,故稱樂令。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曾任太尉。

②裴仆射:裴頠(wěi),字逸民,曆任侍中、尚書左仆射。名理:考核名實,辨别、分析事物是非,道理之學,是魏晉清談的主要内容。混混:滾滾,形容說話滔滔不絕。雅緻:高雅的情趣。③張茂先:張華,字茂先,博覽群書,晉武帝時任中書令,封廣武候。靡靡:娓娓,動聽的樣子。

④王安豐:王戎,封安豐侯。見《德行)第17 則注①。延陵:今江蘇武進縣,這裡以地代人。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少子季禮封在這裡,稱為延陵季子。有賢名,吳王欲立之,辭不受。子房:張良,字子房;本戰國時韓國人,秦滅韓,張良以全部家産求刺客刺秦王。後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封為留侯。按:以上所及人、事,都是當日清談的内容。超超玄著:指議論超塵拔俗,奧妙透徹。

【譯文】名土們一起到洛水邊遊玩,回來的時候,尚書令樂廣問王夷甫:“今天玩得高興嗎?”王夷甫說:“裴仆射擅長談名理,滔滔不絕,意趣高雅;張茂先談《史記)《漢書》,娓娓動聽;我和王安豐談論延陵、子房,也極為奧妙。透徹,超塵拔俗。”

(24)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雲:“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貞。”孫雲:“其山嶵巍以嵯峨②,其水浃渫而揚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釋】①王武子:王濟,字武子,太原晉陽人,曆任中書郎、太仆。孫子荊: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人,仕至馮诩太守。

②嶵(zuì)巍:山險峻的樣子。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③浃渫:浃渫(jiá dié):水波連續的樣子。

④磊砢(lěi luǒ):形容人才卓越衆多。英多:傑出衆多。按:以上幾句描寫人和物多用兩個形容詞,而兩詞意義都是相近的。

【譯文】王武子和孫子荊各自談論自己家鄉的土地、人物的出色之處。王武子說:“我們那裡的土地坦而平,那裡的水淡而清,那裡的人廉潔又公正。”孫子荊說:“我們那裡的山險峻巍峨,那裡的水浩蕩湯波,那裡的人才傑出而衆多。”

(25)樂令女适大将軍成都王穎①。王兄長沙王執權于洛,遂構兵相圖②。長沙王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樂令既允朝望,加有昏親,群小讒于長沙③。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豈以五男易一女④?”由是釋然,無複疑慮。

【注釋】①成都王穎:司馬穎,晉武帝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後進位大将軍。在八王之亂中,武帝第六子長沙王司馬義(yi)于公元301 年入京都,拜撫軍大将軍。公元303 年8 月,司馬穎等以司馬義專權,起兵讨伐。這裡所述就是這一時期内的事。

②構兵:出兵交戰。

③允:确實。朝望:在朝廷中有聲望。

④“豈以”句:意指如果依附司馬穎,五個兒子就會被殺。

【譯文】尚書令樂廣的女兒嫁給大将軍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正在京都洛陽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圖謀取代他。長沙王平素親近小人,疏遠君子;凡是在朝居官的,人人感到不安和疑懼。樂廣在朝廷中既确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親關系,一些小人就在長沙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長沙王為這事曾經查問過樂廣,樂廣神色很自然,從容地回答說:“我難道會用五個兒子去換一個女兒?”長沙王從此一塊石頭落了地,不再懷疑和顧慮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