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勞動法骨折賠償

勞動法骨折賠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04:06:13

勞動法骨折賠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和建立勞務關系,就勞動者權益而言,有非常大的差别,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勞動法骨折賠償?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勞動法骨折賠償(同樣是手指骨折)1

勞動法骨折賠償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和建立勞務關系,就勞動者權益而言,有非常大的差别。

勞務關系雙方沒有隸屬關系,都是平等主體,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合同法》。而勞動關系雙方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保護。

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勞動者,在勞動中受到意外傷害,所享受到的待遇賠償有多大的差别?

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工作中受到意外傷害,應當享有的賠償項目:

治(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外地就醫交通費、食宿費、康複治療費、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工資、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工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勞務關系勞動者受到意外傷害,應當依照人身損害賠償标準,項目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複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同樣是骨折,人身損害傷殘鑒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的标準一樣嗎?

以手指骨折和肋骨骨折為例,看看評殘标準有什麼不同。

因工受傷賠償傷殘鑒定标準依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緻殘等級》,将殘疾分為十級,最重為一級,最輕為十級。

八級:45)雙側≥3根肋骨骨折緻胸廓畸形;

十級:12)身體各部位骨折愈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

4.2 晉級原則 對于同一器官或系統多處損傷,或一個以上器官不同部位同時受到損傷者,應先對單項傷殘程度進行鑒定。如果幾項傷殘等級不同,以重者定級;如果兩項及以上等級相同,最多晉升一級。

人身損害賠償傷殘鑒定标準依據《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标準(試行)》該标準依據裡面對人身傷殘等級也分為十級。

九級殘疾:

2.9.54雙手指缺失10%或功能喪失20%以上。

2.9.55雙手掌缺失10%以上。

十級殘疾:

2.10.30 2根以上肋骨骨折,畸形愈合。

2.10.48雙手十指缺失5%或功能喪失5%以上。

2.10.49一手掌缺失5%以上。

可以看出,同樣是手指骨折,勞動能力鑒定隻要是骨折就可以認定為十級傷殘,人身損害賠償要缺失5%以上才能認上十級。

人身損害賠償兩根肋骨骨折,畸形愈合才能認定為十級,工傷鑒定根據晉級原則,兩根肋骨骨折可以認定為九級工傷。

可見,同樣的身體損害,勞動能力鑒定要比人身損害賠償,認定的等級高一些。

同樣是九級傷殘,工傷賠償與人身損害賠償有多大差距?

醫療費、交通費、護理費這些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工傷保險待遇數額較大的項目是:

1、停工留薪期工資:比如員工治療康複要花7個月,單位應該支付7個月的本人工資

2、傷殘補助金:傷殘補助金賠償金額=本人工資(元/月)×9;

3、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各地區标準不一樣,以四川為例,九級傷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6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

4、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各地區标準不一樣,以四川為例,九級傷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10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

以上四個賠償項目是工傷賠償的主要組成,金額為16個月本人工資加上16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

同樣,人身損害賠償除了交通、食宿、醫療、器具等費用外,勞動者還能要求賠償的項目是誤工費和殘疾賠償金。

誤工費: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的賠償應當按照其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無固定收入,或者受害人是承包經營戶或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參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者當地同行業、同工種、同等勞動力的平均收入酌定。

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傷殘系數

(注:傷殘賠償系數為:一級:100%;二級:90%;三級:80%;四級:70%;五級:60%;六級:50%;七級:40%;八級:30%;九級:20%;十級:10%。)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

75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緻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由此可以看出,就傷殘賠償而言,工傷比人身損害賠償要高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