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每年4~10月就是蜱蟲活躍的季節,而蜱蟲特别喜歡生活在樹林牧場草叢裡面。
蜱蟲有點像蚊子,需要吸血才能存活下去。
所以家長在夏秋兩個季節帶孩子去公園,或者是植物園玩耍的時候,就很可能會遭遇到蜱蟲。
01
前段時間皮膚科醫生徐春雲就接診了一個三歲的孩子,原來前幾天家長們帶着孩子出去公園玩,回來之後爸爸發現孩子的脖子上好像有一顆黑痣。
而媽媽第2天在觀察的時候發現這個應該不是黑痣,因為她看到有爪子,聯想起自己之前看過關于蜱蟲的介紹,她覺得孩子身上這個應該是蜱蟲。
夫妻倆帶着孩子去看醫生之後,醫生發現蜱蟲已經吸血變大,取出來的時候還發現完整的8個爪子,而孩子脖子上的黑痣也消失了。
蜱蟲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媒介,比如說萊姆病,斑疹熱,森林腦炎,出血熱,可以傳播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
徐醫生說孩子沒有發熱及其他的症狀,蜱蟲取出來,回家觀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就行。
02
4歲的璐璐前段時間也跟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在公園裡面也有很多的小朋友,璐璐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瘋跑,有時候甚至躺在草叢上覺得特别的開心,特别的舒服。
璐璐玩了一會兒,覺得口渴就跑到野餐墊上要喝水,而媽媽卻不小心看到璐璐的脖子邊上有一個小黑點,媽媽趕緊讓璐璐不要動。
媽媽湊近去看了一下這個小黑點好像是一隻蟲子,媽媽聯想起之前在手機上刷視頻的時候,就刷到一個關于蜱蟲的視頻,好像就是這樣子的。
媽媽趕緊掏出手機看了一下,裡面還有講到蜱蟲要怎麼處理?幸好媽媽出來還帶着一個小型的醫藥箱。媽媽趕緊按照手機視頻上的建議進行處理。
第1步:用酒精滴在蜱蟲上面
媽媽在醫藥箱裡面拿出酒精倒到蜱蟲的頭上,慢慢地觀察到蜱蟲似乎不在動了,應該是被酒精給迷昏了。
第2步:拿出鑷子拔除
媽媽的小型醫藥箱剛好有一個鑷子,于是媽媽用鑷子輕輕地夾住蜱蟲的頭部,讓爸爸在一旁扶住璐璐的頭,并叮囑璐璐不要動,媽媽幫你把蜱蟲拔出來。
因為蜱蟲它的口器是彎曲的,所以在拔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點,避免蜱蟲的頭斷了,埋在皮膚上面更加容易導緻感染。
所以媽媽把蜱蟲的頭夾住之後,輕輕地向上拉扯,一邊拉扯一邊安慰璐璐有點疼,但是媽媽幫你把這個蟲拔出來,就不容易發炎了,等一會兒媽媽帶你去買吃的。
4歲的璐璐也很聽話,因為之前媽媽就跟她說過,蜱蟲紮到皮膚上可能會傳染疾病,所以她也忍着疼痛配合媽媽。
一直拔了将近一分鐘,媽媽才把蜱蟲拔了出來,這時候媽媽已經緊張得滿頭大了。
剛好家裡面還拿了放大鏡給孩子觀察植物,于是媽媽把蜱蟲放在紙巾上面用放大鏡來觀察,才發現它有8個爪子,而且它頭部的口器還是彎曲的。
看來已經完整地把蜱蟲全部拔出來了,幸虧頭部沒有斷在裡面。
第3步:給孩子消毒
用酒精給孩子消毒剛才被蜱蟲咬過的地方,還用了一些紅黴素軟膏,給孩子擦一下被蜱蟲咬過的地方,徹底的消毒,預防孩子皮膚發炎。
第4步:把蜱蟲裝起來
媽媽拿來一個小的礦泉水瓶把水全部倒了,然後把蜱蟲裝了進去,蓋上蓋子。
做好這些工作之後,媽媽跟爸爸就帶着璐璐去了醫院,到了醫院,媽媽跟醫生說已經把蜱蟲拔了出來,蜱蟲也放在這個瓶子裡了。
我剛才看了是完整的,沒有留頭部在孩子的皮膚裡面,但聽說蜱蟲身上可能會帶有各種病菌。
醫生說現在孩子沒有發燒,也沒有其他不适的症狀,也有可能是這個蜱蟲沒有把疾病傳染給孩子,而且你也給孩子消毒了,也不需要怎麼處理,回家去觀察就好了。
如果孩子發燒就趕緊送來醫院,把這個蜱蟲也帶上,可以檢測一下有什麼病毒。
醫生說媽媽的處理過程非常的高明,也顯智慧,很多媽媽都不敢拔,或者是沒有注意看,結果孩子已經長成了一顆黑痣,越來越大了才來醫院。
夏天帶着孩子出門,一定要多觀察孩子的皮膚,如果發現有小黑點,要警惕如果是蜱蟲及時處理。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請點擊:
3歲孩子被蜱蟲咬,媽媽的“三個果斷”救了娃,醫生點贊:有見識
孩子經常摳屁股,爸爸半夜帶娃看急診,醫生脫娃褲子後發現元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