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刷到一條視頻,看到标題“是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洗過手”,我就忍不住點開了。
天哪,這不就是我兒子湯湯曾經的“洗手方式”——
急吼吼地吃完漢堡和薯條,看着油乎乎的小手,遲疑一下,先将手指在冰可樂杯外輕輕摩擦。
再沾上杯子外凝結的水珠,待油漬附着水珠。
最後,将手指在紙上揉搓幾下。
這樣就擦幹淨了嗎?
看完後,我立刻讓湯湯看了視頻,湯湯居然說:“對,就應該這樣,省時省力。”
他的回答,讓我不得不搬出專業知識。
這樣的清洗方式看似新奇可行,可實際上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因為水是極性分子,而油屬于脂類,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它的極性很小,所以油水不互溶。
這也是為什麼日常中衣物沾油後無法用水洗幹淨的原因。
洗手容易,但洗幹淨不同意這樣投機取巧的洗手方法明顯不可取。
2011年,《全國居民洗手狀況白皮書》表示:我國居民“正确洗手率”僅為4%。同時,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有40多萬個細菌。在用過水龍頭後,接觸部位皮膚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個細菌。
辦公場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積的細菌可以超過3000個。
許多常見傳染病,如感染性腹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寄生蟲病、皮膚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經手傳播。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是預防經手傳播疾病的有效手段。
“勤洗手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疾病傳播的途徑之一。”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可以将皮膚角化上皮中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結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達90%~98%,從而有效降低傳染疾病的發病率。
王哲先後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生院,後赴美從事醫學研究以及艾滋病毒的研究和預防控制。
他在《大流感》一書中講到:
洗手可将感冒的危險降低45%,是預防感冒的最好方法。也是除了流感疫苗外,預防流感的最好方法。每天洗手的你,這6大誤區占了幾個?1.不髒不洗
手上的病菌肉眼無法看見,而且病菌繁殖速度大部分隻需20分鐘。
不髒不洗這種想法,隻會導緻手上的細菌越積越多,從而增加“病從口入”的幾率。
2.以擦代洗
紙巾、毛巾隻能清除手上少量病菌。
此外,在擦拭的過程中,指甲縫裡的細菌大部分都會殘留,所以并不能以擦代洗。
3.盆水洗手
一家人在一盆水裡洗手,這并不是節約用水。
當一個人洗完手之後,盆裡的水就已經帶有很多病菌,當另一個人再用這盆水時,不僅不能将手上的病菌洗幹淨,更易攜帶盆裡已有的病菌。
4.洗手時間過短
指縫、指甲裡的病菌附着能力強,泡搓時間短,沖洗遍數少,除菌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5.洗手過勤
不洗手不好,洗手過勤就好了嗎?
物極必反,洗手過勤容易破壞手上的正常菌落,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容易出現脫皮甚至感染的現象。
6.單純水洗
豐富的肥皂泡沫能夠破壞并殺死手上的病菌,達到很好的除菌效果。如果單純水洗,實際上大量病菌還停留在手上。
專業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
今天CC醬就教大家學習一下究竟什麼才是正确的洗手方法(每個步驟都配有高清圖片,點開可查看詳細内容)
第一步(内):洗手掌
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夾):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洗手僅僅占用您很少的幾分鐘,但卻可以讓您遠離醫生,免去苦惱。
做個加法,讓手洗得更幹淨1.選用“妝”字号洗手液
帶“消”字的洗手液有消毒、抑菌的功效,是醫務人員使用。
而“妝”字号洗手液有去污、清潔的功效,普通家庭用“妝”字号洗手液就足夠了。
2.使用普通肥皂,保持幹燥
正确使用肥皂可以有效去除病菌,需要注意的是濕肥皂會滋生很多細菌,所以要用镂空的肥皂盒,保持幹燥。
購買時要認準衛妝準字标簽。
3、60%酒精含量的濕紙巾
如果在外面找不到流水,又特别需要洗手,可以采用60%酒精含量的濕紙巾。
它可以暫時代替标準洗手法,因為不能清除某些特定的病菌或者化學物質,長遠來看并不推薦。
如此看來,貌似最簡單的洗手也有不簡單的地方,了解過洗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生活中一定要養成正确的洗手習慣,同時也鼓勵自己的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最大程度保護家人健康。
我是CC醬,兒子湯湯剛剛高一,女兒圓圓即将上初中。為了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從他們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學習育兒知識。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經驗,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兒經驗,讓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
更多精選文章,歡迎移步我的公衆号:CC醬在傲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