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濱州幾種方言

濱州幾種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8:33:29

方言也稱“土話”,但簡單地把方言理解成“土”是不對的,千百年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方言和所謂的官方語言是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其實官方語言的前身就是方言,它的詞彙、發音和語法都是來源于“土話”。現在推廣的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言。另一方面,生活中一些普通百姓也會學着文人說一些“文绉绉“的詞彙,這樣方言的詞彙、發音和語法也在不斷地豐富。曆史上秦始皇他老人家統一六國後,統一了文字、貨币、度量衡,甚至還統一了車轍的寬度,卻唯獨沒有統一語言,所以至今我們還保留着南腔北調的各地方言。試想一下,當時滿朝文武大臣們的語言五花八門,讨論起朝政來是一片“莺歌燕舞”,他老人家當初怎麼就沒有考慮一下統一語言呢?實在想不通。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土話”不“土”,方言裡有一個詞“瞧瞽”,讀作qiāo gǔ,意思是說人眼瞎、看不到,也可以理解為不長眼。生活中不小心碰撞到他人,被撞的人會生氣地說:“你眼瞧瞽嗎?那麼大個人看不到,愣往我身上撞!”這個“瞧”現在意思是看,可它的本意卻是眼睛昏花。“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在他的文章《難自然好學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睹文籍則目瞧,修揖讓則變伛,襲章服則轉筋,談禮典則齒齲。翻譯成白話就是:看文章就眼睛變瞎,作揖謙讓就成駝背,穿上正統的禮服就抽筋,談論禮法經典牙齒就會生蛀蟲。這裡“瞧”就是眼睛昏花,眼瞎的意思。“瞽”這個字現在不常用也很難寫,上面一個“鼓”字,下面一個“目”字,意思是盲人、瞎子。《陰符經》裡有一句話:瞽者善聽,聾者善視。意思是:眼瞎的人聽覺好,耳聾的人視覺好。這樣看來“瞧”和“瞽”都是眼瞎的意思,“瞧瞽”就更是眼瞎了。《難自然好學論》和《陰符經》當然不“土”,你還能說方言“土”嗎?

下面繼第一篇,再說惠民的土話。(注音盡量接近方言,與标準注音可能不同)

D

方言朗讀示範(D)

打嘚嘚(dǎ dei dei):哆嗦,天氣冷凍得發抖。

例句:今天早上太冷了,凍得我直打嘚嘚

打紮兒(dǎ zhár):很多地方稱打尜(gá)兒,紮(尜)是用一段短木棍削成的兩頭尖中間粗的遊戲工具,把紮放在地上,手持另根一木棍去擊打“紮”的尖端,在“紮”彈起來的一瞬間,再次去擊打它,讓它向遠處飛去,根據遊戲規則來評斷輸赢。“尜”字上下各一個“小”,中間是“大”,這個字更形象一些。“打紮兒”也許是“打尜兒”讀音的誤傳。(遊戲場景見下圖)

濱州幾種方言(濱州惠民方言二)1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打夠嘚(dǎ gōu déi):一般指吃飽飯後引起的膈肌痙攣,人不由自主地收縮胸腔,咽部會發出“額”的聲音。。

例句:你娘給你做地啥好吃地,你看撐地你光打夠嘚

打瓜(dǎ guā):應該是由“呆瓜”演變而來,指頭腦不靈活,智力有缺陷的人,一般用來罵人。

例句: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真是個打瓜

打呱啦(dǎ guā la):雷雨以前猛烈炸響的雷電。

例句:你不用光幹壞事,到時候打個呱啦劈死你。

打欄(dǎ lān):母牛、母羊等家畜進入發情期,稱為打欄。

例句:老張家的小牛這才将(jiāng)了幾個月,大牛又開始打欄了。

道麼子(dào mō zi):說話絮絮叨叨,讓人厭煩。

例句:你這個叨麼子,一天到晚嘴閑不着。

道道麼麼(dào dào mó mó):頭腦不靈活,行為古怪、循規蹈矩。

例句:你受啥刺激咧,咋變地道道麼麼地了。

道瑟(dào sé):多指年齡大的人(女性)說話、辦事不明事理,不看形勢不守規範。

例句:你咋麼道瑟囔,孩子給你買的你就收下吧!

道了嗒瑟(dào le dà sé):意思同道瑟,但程度更重一些,稍有貶義。

例句:她上了年紀道了嗒瑟地,别跟她一般見識。

道悶(dào mēn):理解、明白的意思。例句:這麼簡單的帳,你咋道悶不過來呢(ni)!

得了便宜賣乖(dē le pián yi màiguāi):指願望達成後卻裝出一幅不以為然的樣子。

例句:給他買了他又說不買也行,他這是得了便宜賣乖,一開始怎麼不攔着不讓買啊。

得了屁想屎吃(dēi le pì xiǎng shǐ chī):得寸進尺,不知滿足的意思。例句:别人都一個,已經給了他兩個,他還想要,真是得了屁想屎吃

瞪眼猴(dèng yǎn hóu):空歡喜的意思。這是一句哄騙小孩子的話,大人趕集時小孩子要跟着去,大人會騙他說:你聽說好好在家裡等着,我在集上給你買個”瞪眼猴“回來,實際上什麼也不給買,讓小孩子幹瞪眼,稱之為瞪眼猴

睇希(dì xi)一般指小孩子不斷用啼哭等方法乞求大人給自己想要的事或物。泛指多次用各種乞求的手段達到目的。

例句:孩子光在家裡睇希,不給買就躺在地上打滾。

掉鍊子(diào liàn zi):原指自行車掉了鍊子,無法前進,泛指關鍵時候出了差錯,影響事情的進展。

例句:自己說得很有把握,關鍵時候卻掉了鍊子,鬧出了笑話。

叠不地(dié bū di):抽不出身,沒有時間。

例句:如果你叠不地,我就讓小張去吧。

蹀躞(dié xié):原意是小步走路,徘徊,惠民方言中意思是搞砸了、失敗了。蔬菜等失去水份,不再新鮮也會用“幹毛蹀躞”一詞來表達。

例句:這下行了吧,蹀躞了,讓你狗筋!

頓混(dùn hún):停頓一下,變得清醒。

例如:剛睡醒了,我頓混頓混再出去。

掇活(duō huó):掇,有拾取、摘取的意思。“掇泥”就是小孩子玩泥巴,把淤泥往地上摔。掇活指做事不認真、雜亂無章,有貶義。

例句:都怪你把事情掇活亂了。

多咱(duō zan):什麼時候,何時。

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你聽見過隊伍了?”“聽見了。”“多咱?”“前天夜裡。”

例句:你多咱放假啊?我去接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