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歲的周先生,在3月份的某一天中午,因吃飯向前探頭時自覺頭頸肌肉有牽扯感,午睡起來後便突發眩暈,天旋地轉,伴惡心嘔吐,心悸胸悶,出冷汗。
于是通過網絡渠道了解到龍脊康門診,于5月上旬來門診進行第一次面診。
在我看診期間,看到周先生帶了一沓厚厚的檢查片子和報告(包括彩超、MRI、CT、X光),自訴自己在廣州已經看了三十多家三甲醫院以及診所,經過神經内、外科、耳鼻喉科各種檢查,均未發現器官明顯異常。
目前,主要出現頭重腳輕,頭暈,昏沉感,眼睛脹痛,偶有雙側手麻,日常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工作。睡覺也是難入睡、淺睡眠、早醒,曾口服藥物和中藥貼敷治療,效果一般。
經過龍氏三步定位診斷和針對性治療,在8月中旬回門診複查時,患者自訴經過數次系統治療後,頭暈的症狀終于得到緩解,無再複發。之後仍需每2-3個月,回門診定期手法複位理療,繼續加強鞏固治療。
檢查1、體格檢查
C1左,C2/3左,C5/6右,左斜角肌緊張,左斜方肌緊張,T1-3左壓痛。
2、影像檢查
2021-04-26外院顱腦MRI閱片示:①顱腦MRI平掃未見異常。②顱腦MRA未見确切異常。③掃描野,右側椎動脈V2、5段流空信号略纖細。
2021-04-09外院頸動脈彩超閱片示:雙側頸動脈未見異常聲像。
2021-03-31外院DR閱片示:頸椎退行性變、寰齒間隙不等寬,請結合臨床、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診斷結果:混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診斷依據:結合影像檢查和體格檢查,初步診斷是該患者頸椎退行性變、寰樞間隙左右不對稱、有頭暈、雙側手麻等症狀,判斷頸椎小關節錯位卡壓神經根、血管等,誘發不适症狀,通過針對性的松解關節調整處理後,症狀緩解。
治療方案:頸胸椎肌肉松解,龍氏手法複位4~5次;中頻脈沖電療和中藥封包4~5次。重點松解枕後部肌群、斜方肌、頭部點穴。
治療意見:患者在家可自我熱敷患處,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注意糾正體态、姿勢。每天做頸椎保健功2次,注意保暖,定期複查、治療。
總結現在上班族坐辦公室的越來越多,經常面對電腦屏幕,長時間保持僵持的狀态,所以患有頸椎病的人群,也就逐漸傾向于低齡化。
因此,在辦公時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确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維持頸部生理曲度,保持脊柱的軸線。
還要注意動靜結合,每工作1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脊柱保健功、八段錦,活動四肢關節。做頸椎保健操,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過度勞損。
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少坐多動,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可以做一些頭部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還有像爬山、遊泳這類運動,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最後還要提醒一下大家,午間休息盡量不要趴着睡,夜間睡眠時要選擇合适自己身高及肩寬的枕頭,仰卧與側卧時,都不宜使用過高或過低的枕頭。
#健康#@頭條号@頭條健康@頭條健康情報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