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怎麼建設的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怎麼建設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37:10

新華社杭州2月2日電(記者魏一駿)冬日暖陽下,泛舟于河汊縱橫的水系中,盡管目之所及不如春夏葳蕤,但含苞待放的梅花,綠意蔥茏的樟樹,以及随風搖曳的蘆葦,仍将濕地之美原汁原味呈現于遊客眼前。

這裡是2005年被批準為全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的西溪濕地。在杭州城市的西北方,這片11.5平方公裡的“城市之腎”為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發揮着重要作用。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怎麼建設的(一方和諧共享的綠色空間)1

1月31日拍攝的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所在地——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50歲的周忠偉出生在西溪濕地範圍内的周家村,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的西溪濕地是他和小夥伴們摸魚抓蝦的樂園。“20世紀90年代,受到生産生活影響,西溪濕地也一度失去了原生的景觀。”

“從2003年開始,杭州堅持‘最小幹預’原則,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兩年後,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對公衆開放。”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濕地保護科科長張巧玲說。

穿過紅梅、綠萼梅交錯種植的梅林,遊客金惠宇不停按下相機快門。“早就聽說過西溪濕地,這次帶着家人親身遊覽,才真正感受到濕地的自然之美。”

濕地貴在原生态。張巧玲介紹,西溪濕地始終把“生态優先、保護第一”的理念納入濕地保護利用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

通過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科學配水、生态修複等綜合治理措施,西溪濕地水生生态系統得到完整構建,濕地的水質由2005年前的劣Ⅴ類提升至目前的總體Ⅲ類。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怎麼建設的(一方和諧共享的綠色空間)2

一位攝影愛好者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蓮花灘觀鳥區拍攝鳥類。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在西溪濕地公園的東部,一片淺灘成為蒼鹭、白鹭等鳥類栖息的樂園。而不遠處一幢小木樓,則是攝影愛好者拍攝“濕地精靈”的好去處。“公園經過精心設計,讓我們在不打擾鳥類的同時,能用畫面記錄,真正把濕地打造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空間。”一位攝影愛好者說。

根據連續十多年生物多樣性監測記錄,西溪濕地現有維管束植物1040種、昆蟲898種、鳥類196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進展。

作為地處寸土寸金主城區的城市濕地,如何辯證把握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西溪濕地努力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千百年來,原住民的農耕、漁業等傳統農業生産及其形成的民俗文化,讓西溪濕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張巧玲介紹,在确保維持生态特征和功能的前提下,西溪濕地合理利用濕地自然資源和曆史文化資源,形成了“探梅節”“花朝節”“火柿節”等獨具特色的活動,讓市民遊客深度了解濕地生态保護。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怎麼建設的(一方和諧共享的綠色空間)3

遊船在西溪濕地水域行駛。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到西溪濕地的魅力,我作為見證濕地變化的原住民,也同樣很有獲得感。”2005年加入濕地公園管理單位成為工作人員的周忠偉說,他所在的車船部近200名員工中,附近原住民約七成。

“現在濕地的環境可以說比我小時候更好。”周忠偉說,“理念的變化,讓人與濕地的相處共生更加和諧。”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