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态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為過敏體質,對某些緻敏物質發生變态反應,引起廣泛的小血管炎,使毛細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滲,産生皮膚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時伴随皮膚水腫、荨麻疹等其他過敏表現。無血小闆減少和凝血功能障礙。
本病見于任何年齡,尤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男性多于女性(2.5:1)。春秋季發病較多。
病因
1、感染 細菌中以β-溶血性鍊球菌為常見,其次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分枝杆菌和肺炎球菌等;病毒中以流感病毒、風疹病毒、水痘病毒等最常見;寄生蟲以蛔蟲感染最多見,其次為鈎蟲以及其它寄生蟲感染。
2、食物 以高蛋白動物性食物為主,主要有魚、蝦、蟹、蛋、牛奶、雞等。
3、藥物 主要為抗生素(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磺胺類),解熱鎮痛藥(水楊酸類、保泰松和吲哚美辛)以及抗結核藥(異煙肼)。其他如鎮靜劑、阿托品、噻嗪類利尿劑等。
4、其他 如寒冷、外傷、昆蟲叮咬、花粉、疫苗接種、結核菌素試驗、更年期,甚至精神因素等。
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發病前1-3周有全身不适、低熱、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驅症狀,随之出現典型臨床表現。根據表現不同,可分為幾種類型。
1、單純型(紫癜型)
為最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其紫癜特點是:1、局限與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臂部,對稱分布,軀幹極少受累及;2、成批反複發生;3、紫癜大小不等,按之不褪色,初呈深紅色,随後數日内紫癜漸變成紫色、黃褐色、淡黃色,經7-14天逐漸消退;4、可同時伴有水腫、荨麻疹。
2、腹型
因消化道黏膜及腹膜髒層毛細血管受累而産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狀及體征,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黏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為常見,常為陣發性絞痛,多位于臍周,也可在下腹或全腹;發作時可因腹肌緊張及明顯壓痛、腸鳴音亢進而誤診為外科急腹症。在幼兒可因腸壁水腫、蠕動增強等而至腸套疊。腹部症狀、體征多于皮膚紫癜同時出現,偶可發生于紫癜之前。
3、關節型
除有皮膚紫癜外,因關節部位血管受累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壓痛及功能障礙等表現。多發生于膝、踝、肘、腕等大關節,呈遊走性、反複性發作,經數日而愈,不遺留關節畸形,皮膚紫癜不明顯時常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4、腎型
病情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發生率可高達12%-40% .在皮膚紫癜基礎上,因腎小球毛細血管炎性反應而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偶見水腫、高血壓及腎衰竭等表現。腎損害多發生于紫癜出現後一周,亦可延遲出現,多在3-4周内恢複,少數因反複發作而演變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
5、混合型 皮膚紫癜合并腹型、關節型、腎型中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者。
6、其他
除以上常見類型外,少數患者還可因病變累及腦或腦膜血管,表現為頭痛、嘔吐、谵妄、抽搐、癱瘓和昏迷等或伴腦膜刺激征;累及眼部血管,而出現視神經萎縮、虹膜炎、視網膜出血及水腫等;累及呼吸系統,表現為咯血、哮喘、胸膜炎、肺炎等。
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常可自愈,病程多為2-4周,但可複發,少數腎型患者可轉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預後較差。
預防
積極尋找過敏原,避免使用可誘發本病的藥物或食物;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在春秋好發季節更應注意預防病毒和細菌感染。
文章僅供參考。
如想了解更多疾病知識,可點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