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艘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A-150計劃”,又稱超大和級戰列艦。
Satsuma 薩摩号戰列艦
不過提到超大和級,大多數玩家可能會想到遊戲裡已經正式登場有一段時間的敷島
Shikishima 敷島号戰列艦
實際上敷島仍是基于A-140-F6的産物,A-140-F6即為大和級戰列艦的最終定型設計。也就是說,敷島本質上是大型改裝之後的大和級,包括換裝試制510MM主炮,以及更換改進型防空炮組(使用100MM高平兩用炮和日本仿制40MM博福斯作為防空主力)。
曆史上原定的大和級三号艦——信濃便有類似的改裝計劃,雖然信濃的改進計劃中并不包括更換主炮,但包括了使用九八式100MM高平兩用炮替換早已老舊的八九式127MM高射炮,按理來說如果研發順利的話,日本仿制40MM博福斯高射炮的五式40MM高射炮也應該會安裝在信濃上,不過由于仿制進度并不順利,因此存疑。
110号艦——信濃号,可以看到在大和級基礎設計上将八九式127MM高射炮替換為九八式100MM高平兩用炮
信濃号是1938年第四次海軍軍備擴充計劃的産物,其中提到需要新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即110号艦和111号艦),使用1940年和1941年設計,基本可以看做是A-140-F6設計原形的改裝版本。
而1940年,日本最大的假想敵——美國,開始大規模擴充其海軍力量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歐洲戰場法國的光速投降。美國的海軍軍備擴充包括了近40萬噸噸位的戰艦建造授權,即使以保守估計每一艘戰列艦在四萬五千噸到五萬噸,這意味着至少有8-9艘戰列艦可能被建造出來(由于美國在設計戰列艦時必須考慮其戰列艦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問題,因此噸位必然受限)。當然實際上這些噸位是分配給了五艘六萬噸級的蒙大拿級戰列艦和兩艘四萬五千噸級的依阿華級戰列艦。
由于美國的軍備擴張,日本計劃的“質量領先”戰略優勢不複存在,畢竟即使有着質量優勢,僅依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和她們的460大根也無法和美國龐大的艦隊抗衡。因此1942年第五次海軍軍備擴充計劃中繼續增訂了三艘大和級戰列艦,797号艦,798号艦,799号艦。(不過可惜的是,這三艘戰列艦都沒有實際上下過訂單)
為了加快建設進度,新訂購的三艘戰列艦是基于信濃的設計改進而來,因此也被稱為Kai-No.110,即改110型。改進的内容包括增強艦底防護,可能包括完整的三重水下防護裝甲。修改魚雷防護設計,船頭和船尾增加縱向防雷隔倉。進一步增強防空套件,可以在圖上看出來,不但安裝了大量的九八式100MM高射炮,還有大量的三聯裝25MM防空機炮。
改110型戰列艦是大和級戰列艦的最終發展型(其實我覺得遊戲裡可以給大和加個B型船體,用這個改110型的藍本,不過估計是不太可能),在這之後便沒有正式在曆史資料中提到過的提交了建造計劃的日本戰列艦。
不是那麼超級的超大和級超大和級戰列艦的曆史最早需要追溯到1936年-1937年,藤本喜久雄(舊日本帝國的海軍造船少将)的原計劃是在四次軍備擴張計劃中建造共11艘戰列艦,當然這個計劃最終并未實施,但他對未來的估計仍然産生了影響。
藤本估計,到了1942年美國必然會得知大和級的真實口徑數據,并開始建造18艘同等級戰列艦以進行對抗。為了對抗美國潛在的威脅,并讓日本在質量上保持繼續領先,舊日本帝國海軍不得不繼續開發更大口徑的艦炮,即510MM艦炮。
由于曆史原因,現存資料堪稱少得可憐,我們能知道的隻有在1930年代初期,這種火炮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就已經展開,據稱IJN(舊日本帝國海軍)至少設計和制造了2門火炮(但似乎都非完成品)。1938年460MM/45主炮試射之後(即大和級主炮原型),510MM主炮開始實際制造,計劃在1940年安裝在第五和第六艘大和級戰列艦上(797号艦或798号艦)。
510MM火炮重達227噸,總長度達到了23.5米。雙聯裝主炮重達2780噸,圖紙上顯示的炮塔造型為一個平坦的頂部。而510MM炮發射的AP彈重達1950KG,長度則達到了153CM,不包含風帽(全長可能達到兩米)。
為了遵循“質量領先”戰略,早期的A-140艦隊(大和艦隊)從大和号到797号總共至少有五艘戰艦會使用雙聯裝510MM炮塔替換掉三聯裝460MM炮塔——這實際上創造了一個改進型的的大和級戰列艦。由于需要滿足替換标準,雙聯裝510和三聯裝460的整體造型類似,炮座數據也非常趨近,雖然并非完全相同,但并不是無法替換。
換裝了雙聯裝510MM主炮的A-140
藝術家筆下的A-150型超大和級戰列艦
真·超大和級戰列艦雖然整合了雙聯裝510MM主炮和改進型防空炮的大和級的确有點超大和級的味道了,但這并不能改變其本質上仍是大和級的一個子型号的事實。因此在1938年-1939年左右,A-140型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直接後繼型号A-150型戰列艦開始設計工作,A-150型被要求安裝8-9門510MM主炮。防護方面則要求IZ(immunity zone,免疫區,指主裝甲帶能夠防禦某型主炮的直接射擊的距離,雖然名稱上來看有着絕對性質,不過實際上并非如此)為20-30KM,要求能夠防護510MM火炮直擊。
雖然遺憾的是,A-150設計的具體資料幾乎全部被銷毀,裝甲設計資料也不例外,不過主炮塔設計依舊保留了下來。據信,雙聯裝510MM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800MM,炮塔頂部裝甲厚度達到了295MM,堪稱誇張。(遊戲裡是直接沿用了大和同樣的數據,這很不曆史~)
使用八門510MM主炮的A-150型設計 也是薩摩的原型
由于要求航速達到30節(就和A-140早期設計指标一樣)導緻整艘船的排水量增加到了十萬噸級别。
此外30年代中期,甚至還有三聯裝甚至四聯裝炮塔的方案出現,然而炮塔重量所帶來的旋轉等問題排除了這些方案,不過如果将航速控制在26到27節附近,排水量十萬噸級,使用四個三聯裝炮塔是可以嘗試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即使是建造A-140規模的戰列艦,也對日本的造船業是個巨大的挑戰,實際上A-140項目的實施過程極大的推動了日本造船業的發展。IJN隻能将A-150的最終規模縮小到A-140級别,因此最終的A-150型戰列艦隻能選擇使用三座雙聯裝510MM主炮,這使得其看上去就像是A-140删去了155三聯裝副炮,更換了510MM雙聯裝主炮的樣子。
現實中的A-150更像是A-140的一個變種,這意味着超大和級并不是那麼的“超級”,至少和幾個潛在的A-150設計相比。她更像是一個改進或是增強的變體,一個自然産生的基本概念。
薩摩與敷島0.10.5版本将上線的GRAND BATTLE中将允許玩家使用Satsuma,薩摩号戰列艦。這實際上是根據A-150設計藍本之一修改而來的東西。
四座雙聯裝510MM主炮安裝在艦體前後,不同的是WG為薩摩配備的次要武器是雙聯裝100MM高射炮和雙聯裝203MM副炮。
薩摩号戰列艦上使用的雙聯裝203MM副炮,以及雙聯裝100MM高射炮
使用另一種炮架的雙聯裝100MM高射炮,以及三聯裝25MM機槍
雖然曆史上更傾向于為戰艦配備統一口徑的小口徑副炮,這更有利于彈藥管理和火控。不過WG對于GRAND BATTLE中的超級戰列艦的定義是“如果航空母艦沒有取代戰列艦的地位,戰列艦會發展成什麼樣”。因此防空能力倒并不是那麼的重視,畢竟在WG腦中的世界線,戰列艦仍是海上霸主~
薩摩可以看做是A-150的正統産物,沒有任何的妥協,将大艦巨炮主義發揮到了極緻。
而敷島,則是更為現實的A-150,更符合現實,更有可能真正地被建造出來。
敷島大體上就是一個全面增強版的大和,和曆史上一樣,将老舊的八九式127MM高射炮替換為新式九八式100MM高射炮,增設五式40MM高射炮,以及将460MM三聯裝主炮更換為510MM雙聯裝主炮。
敷島更像是“如果努力一把,可能就造出來了”,這樣的産物。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毫不猶豫的一鍵三連!~
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
「戰艦世界」那些仿佛被WG遺忘的存在——博羅季諾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