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阿卡貝拉什麼樣

阿卡貝拉什麼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8:19:11

阿卡貝拉什麼樣(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1

什麼是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意大利:Acappella )即無伴奏合唱,其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當時的教會音樂隻以人聲清唱,并不應用樂器。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貝拉曲種,是格列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s)。多聲部的阿卡貝拉音樂約于公元第10世紀出現。

阿卡貝拉的發展曆史

10世紀:多聲部阿卡貝拉的出現

根據著作《Musica enchiriadis》和《Scolica enchiriadis》,多聲部的阿卡貝拉音樂約于公元第10世紀出現。這些早期的多聲部樂曲,稱為奧爾加農(organum),它們的主旋律多為素歌,其下則加上一條稱為“vox organalis”的和聲聲部,這聲部有時與主音形成平行四度或五度進行,有時也會與主音反向進行。

阿卡貝拉什麼樣(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2

11-13世紀:演變

經過多年發展,早期奧爾加農先後演變成自由奧爾加農(Free Organum)、裝飾奧爾加農(Flarid Organum)。到了裴洛丁(Perotin,約1170-約1236)的時代,更出現了三、四部的奧爾加農。除奧爾加農外,複音康都歌(polyphonic conductus)、經文歌(Matet)、斷續歌(Hocket)等,都是重要的中古時期教會無伴奏合唱音樂。

14世紀:新景象

公元14世紀,歐洲進入了文藝複興時期,阿卡貝拉的發展也迎來了一番新的景象。著名作曲家約斯昆德普瑞(Josquin des Prez, 1440-1521)、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的作品,都是傳統阿卡貝拉曲目中的瑰寶。此時的阿卡貝拉作品,以牧歌(Madrigal)最具代表性。

阿卡貝拉什麼樣(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3

17-19世紀:器樂超越合唱地位

17世紀後,受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之影響,西方樂器的發展迅速,近代小提琴、鋼琴等成了作曲家的至愛,紛紛為它們譜寫樂曲。至19世紀,管樂的性能也有顯著的改良,管弦樂大盛。就是歌劇、藝術歌曲(lied)、合唱歌曲等聲樂樂種,通常也都應用到樂器伴奏,無伴奏合唱可說是進入了消退期,著名的作曲家莫紮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也沒有為我們留下什麼阿卡貝拉的曲目。

20世紀:阿卡貝拉熱

經典的音樂從來不會被人遺忘,到了20世紀初,人們開始懷念和諧的純人聲合唱,阿卡貝拉重新流行起來,并發展出近現代的版本。這陣“阿卡貝拉熱”,先由美國開始,再逐漸蔓延至歐洲以至世界各地。

阿卡貝拉什麼樣(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4

豐富多彩的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從錄音室發展到舞台現場表演,其合唱組織形式具有豐富多彩的表演性,在舞台上能夠呈現出造型豐富,形态多樣的表演方式,增強舞台表演的觀賞性。

作為一種無伴奏的合唱形式,阿卡貝拉能夠通過模仿人聲來表達出多聲部的音響效果,從而呈現出獨特的自然、豐富的音響效果。在阿卡貝拉作品中,各種樂器旋律的聲音都是可以通過阿卡貝拉人聲來模仿,包括自然現象、喇叭、動物叫聲以及大小提琴的聲音等等,這些不但起到了突出音響豐富性的作用與效果,還讓聽衆有了全新的聽覺體驗。

音樂作品中節奏和旋律是“骨骼”,阿卡貝拉運用于流行音樂中,它能夠豐富流行音樂作品的音樂性,擴展聽覺上的節奏,将流行作品中節奏多樣性和個性獨特性充分表達出來。比如布魯斯音樂中采用的“shuffle”節奏,通過阿卡貝拉這種無伴奏人聲合唱的方式演繹這種節奏,能夠将其靈活地展示出來,着重連音節奏和重點位移節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