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人衛泳在《悅容篇》中寫到:“飾不可過,亦不可缺。淡妝與濃抹,惟取相宜耳”。從衛泳的詩句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對女子化妝的理解:“化妝不可以太過豔麗,但是又不能不化”。所以自古以來,女子就一直十分注重自身的儀态,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女子的妝容。人類行為學研究認為,人類80%以上的思想情感與精神意識都通過人的面部來傳達,因此化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國曆史上,唐代是女子面妝最豐富的朝代,也是我國古代女性妝容巅峰的朝代,本文就将通過研究唐代女子面妝的不同部位來向大家講述唐代女子的絕代風華,把盛唐帶到大家的面前。
在《全唐詩》中有着對于唐代女子化妝比較詳細的步驟解讀。元稹 《恨妝成》 描繪了一位女性上妝的詳細過程:“曉日穿隙明,開帷理妝點。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柔鬟背額垂 , 重鬓随钗斂。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靥。最恨花落時,妝成獨披掩。”由此我們可知唐代女子化妝的一般步驟是:一敷鉛粉、二抹胭脂、三畫眉黛、四染額黃或貼花钿、五點面靥、六描斜紅、七塗唇脂。其中的花钿作為唐代女子妝容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把最繁華的大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本文也将對花钿進行比較詳盡的叙述。
底妝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底妝産品,而在唐代,底妝分為白妝和紅妝。白妝就是指隻塗抹鉛粉,不上胭脂的一種妝容;而紅妝則是使用胭脂暈染面部的妝飾。白妝和紅妝的美各不相同,因此也要分開來講述。
白妝就是指隻塗抹鉛粉。在唐代,人們把自己的化妝用具都用精緻小巧的盒子裝起來。鉛粉就是白色的粉,唐代社會以白為美,所以很多人都會塗抹鉛粉,在白居易的《江岸梨花》中“最似孀閨少年婦,白妝素袖碧紗裙。”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也是十分喜愛這樣的妝容的。根據鉛粉的塗抹部位,也産生了不同的妝容。其中包括漢桓帝時期的啼妝(一種将鉛粉薄塗于眼睑下方的妝容,因為很像淚痕所以叫啼妝),還有鉛粉與烏唇共同構造的一種外族妝容。
凡是用胭脂暈染面部的妝容都可以叫做紅妝。在唐代,楊貴妃非常喜歡胭脂,每次化妝時她都會把胭脂塗抹到很多地方,有時甚至連耳後也有。據說楊貴妃初入宮時和父母道别,淚流滿面,她的眼淚掉下來直接結成了紅冰,就足以得知楊貴妃有多愛胭脂。在唐代的很多詩句中,都有關于胭脂的叙述,可見當時唐代女子對胭脂的喜愛。根據胭脂塗抹的部位,面積,輕重不同,在唐代也産生了很多不同的妝容,其中包括桃花妝,酒暈妝,飛霞妝等等,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講述。
眉妝
眉妝是唐代女子妝容的重中之重,即使是在現在,眉毛能不能畫好在女生眼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羅隐《宮詞》中寫到:“巧畫蛾眉獨出群,當時人道便承恩。”說明眉毛對于女性的容貌有着決定性的意義。據說虢國夫人可以不施脂粉,但是卻不能不畫眉,就足以得見唐代人對于眉毛的重視。唐代眉毛的顔色和樣式都十分豐富,因為畫眉時作用的材料不同,所以眉毛的顔色也不同。唐代女性的眉色主要有三種:“翠眉”、“青眉”、“黑眉”,眉毛的顔色和她們畫眉時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大關系,唐代人一般使用青黛、石墨和煙墨來畫眉,所以唐代的眉色主要以這三種為主。
雖然眉色很少,但是唐代的眉毛的樣式卻是極多。據說,唐玄宗時期研究了很多種眉毛的樣式,但是更多的女子還是以柳葉眉為主,宋代範成大在《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中詩寫到:“柳眉翠已掃,桑眼青未放。”足見柳眉作為中國女子眉妝的盛行之況。有詩文中描寫到唐代女子的眉毛形如柳葉,色如翠柳,可見唐代女子的眉毛和柳葉有着不解之緣。為何中國古代女子的眉妝與柳樹的關系緊密呢?這可能與古人對柳生殖功能的崇拜有關。自唐代伊始,古人就有清明節插戴柳枝以迎接玄鳥的習俗,《永平府志》中載 :“插柳枝标于戶,以迎玄鳥。”玄鳥既是燕子,在中國文化中是生殖之神,在中國古代先民中既有“玄鳥生商”的傳說,所以插以迎接玄鳥的目的與祈求生殖關系密切。在佛教中柳枝也常常作為送子觀音的手作,象征賜子賜福。
同時,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柳樹也與生殖繁衍關系緊密。在西藏,柳樹被作為生命樹栽種在拉薩神廟前,滿族也曾以柳枝作為始母神的标記而被奉祀為柳葉娘娘。古人以柳樹祈求生殖繁衍是由于柳樹具有旺盛頑強的生命力,《韓非子》中說柳樹:“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而且,柳樹的發芽返青時間比一般樹木早,象征着春天,也使其在中國文化中成為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旺盛的繁衍生殖能力。此外,從面相學上分析,女性的眉毛是夫妻宮,主系夫妻關系與生育,《雲笈七簽》雲 :“眉間神三人 :南極老人,元光,天靈君也。”因為眉是南極老人所居之地,而南也是太陽照射之地,所以“南”在中國文化中是與“生”聯系在一起的。如此,我們便知為什麼中國古代女性一般都會畫柳葉眉。
花钿花钿,即花子。是用金箔、魚鱗、茶油花子或雲母片等材料剪制成花樣,呵膠粘于眉心、額際或雙頰的女性面飾,色彩豔麗且形狀多樣。花钿是唐代女性妝容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女子在眉心處或描畫或粘貼的各種圖案。
關于花钿來源的史學記載有二,一曰其為壽陽公主所創,《太平禦覽 • 時序部》引《雜五行書》有詳盡記述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曰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此段記載的是壽陽公主在含章殿下額前落花而無意間創下花钿裝飾的夢幻傳說。但關于花钿來源的第二種說法卻更有說服力。唐人短成式謂,“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子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也”另,唐人宇文士及謂“今婦人面飾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也”此兩處将花钿的源起歸為唐代才女上官昭容始創。
據唐 • 段公路《北戶錄》卷三記載,上官昭容的才華得武則天賞識後委與帝後簾下書記獻策,但因昭容竊窺帝後與宰臣對事而被帝後覺知,獲在額間黥面之刑。雖然事後昭容再獲帝後的賞識,但日後皆以花钿掩飾面部瘢痕。宮人見其面貼花钿的樣子格外妩媚而競相模仿,此後花钿便在坊間廣為流傳。此外,還有史書記載花钿也是唐代民間女性掩飾面部瘢痕的常用手段,又因花钿的位置不同在唐代也産生了不同的妝容。
額黃額黃又稱“鵝黃”,就是化妝的時候女子把自己的額頭塗上黃色,但對于她們所使用的材料目前并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所以我們現在對于額黃是什麼仍不可知。不同的學者對于額黃所使用的物質有不同的猜測,在此筆者不再進行過多的讨論。
面靥
面靥是唐代女子在酒窩處的一種裝飾。面靥的式樣多種多樣,有像月亮一樣的,有像錢一樣的,還有像花一樣的,還有的隻是單純的一個小點。
斜紅
斜紅,是唐代女性用胭脂等紅色染料,描畫于鬓眉之間的一種特殊妝飾。這種妝飾以殘破為美,多呈紅色新月形,也有的呈瘢痕狀。據史料記載,斜紅源自于魏文帝曹丕寵愛的妃子薛夜來,因為她無意間撞到了水晶屏風便在臉頰上留下了傷痕。這個傷痕并沒有讓曹丕讨厭薛夜來,反而讓薛夜來看起來更加楚楚可憐,魏文帝對她更是喜愛了,因此宮人們便用胭脂在臉頰上競相描畫模仿,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唐代。據相關史料記載斜紅還引起了唐代女子對血痕妝的熱情。在長慶年間還曾流行過血暈妝,就是用濃豔的紅紫色顔料,在眼眶上下塗抹出大塊血迹,從遠處看雙目如血淚泣流,赫然醒目。
眼妝
明末清初的徐震在《美人譜》中運用以物比形的方法,對中國古典女子的各部位形态進行了具象寫實的描述,但是在描寫眼睛的時候作者隻用了秋波二字。縱觀唐代女子的妝容不難發現,唐代女子的眼睛比起其他的部位所用的修飾甚少。李芽曾述 :“在曆代仕女畫中,我們很難尋覓到對眼睛的刻意修飾,全然一派“素眼朝天”。這可能也是唐代女子在濃妝中的尋到的一絲甯靜,雖然她們對眼睛的修飾甚少,但是這并不影響她們的美麗。筆者個人覺得這反而是他們氣質的一種展現。
唇妝唇妝是面妝的收尾。唇妝,在中國古代又稱點唇,用唇脂塗抹口唇又稱“點唇術”,早在史前時期,中國就已出現了崇尚女性美唇的現象。1980 年,在遼西建平、淩源兩縣交界之處的牛河梁紅山遺址出土一尊女神頭像,年代距今約 5500 年 -5000 年左右,其出土時眼眶與面頰紅豔,唇部塗朱。通過考據紅山文化出土女神像的朱唇,以及三星堆青銅面具廓爾昌的唇邊上塗抹的朱丹等大量出圖文物,有學者認為,先民對朱唇的追求往往跟早期人類的生存需要和原始宗教活動有關。原始人類艱難的生存環境必然使其對血與火的紅色充滿敬畏,而唇色與生死健康緊密關聯也必然驅使先民通過塗抹朱唇而使個體生命被襯托的更有活力、更加容光煥發。所以在中國古代,女子的嘴巴一直都是這樣畫的,也有很多人誇贊女子美麗,說她的嘴巴是櫻桃小嘴。
總結
以上就是筆者對于唐代女子妝容的全部理解,其中可能有不足之處,還請讀者見諒。唐代女子的妝容是我國古代女子妝容的鼎盛時期,從她們面部的每一個部分都有所體現,尤其是花钿、斜紅、胭脂等裝飾,還有京城女孩妝容的相似程度,都像我們表現出在唐代文化的開放和包容性,也體現出了大唐的繁華盛世。這僅僅隻是大唐盛世的一個表現,這讓我們遙想當年的大唐,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參考文獻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