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答題模闆

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答題模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2 19:01:07

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答題模闆(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1

題型一

“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是什麼?或有什麼意蘊?

【解題方法】

考查詞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動、形象、含蓄的句子;

2、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

解題時要先從詞句的表層含意理解,再聯系前後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規範答題」

1.标明句子出處。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

3.去掉喻體成分,概括為平實準确的語言即可。

4.抓關鍵詞 分解句子 整合答案(結合主旨)

題型二

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規範答題」

1.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适于心理描寫以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小說除外——小說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強見聞和感受的真實性。

2.第二人稱:以對面交流的形式,加強了互動效果,親切(有親和力),強化了抒情作用,還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稱:作者從旁叙述,增強了客觀性,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議論。

題型三

分析作品結構

語段在文中的結構作用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從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分析作品結構,考查某句(段)話或某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規範答題」

1.文首:

(1)開篇點題、總領全文。

(2)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3)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2.文中:

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照應後文。

3.文末:

(1)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

(2)收縮全文(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題型四

鑒賞藝術手法類

題型表述方式通常為:

1.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寫“……”?

3.“……”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好處、妙處)?

4.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的藝術手法和作用或表達效果。

5.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

「答題模式」

手法 分析 藝術效果(注意疊詞) 表達感情

1、表達方式:叙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順叙: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較清楚地進行記叙。

倒叙:從結尾或情節中的某一段寫起,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插叙: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内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叙:對上文内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補充、豐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懷;

借古諷今:懷古傷今。 (含蓄委婉)

(3)描寫方法(特點)

①寫景的順序:如由遠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寫: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③描寫景物的手法技巧

A、結合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以聲襯靜

虛實結合 :如《雨霖鈴》 正側結合:如《口技》

點面結合 : 如《江雪》 聲色結合

B、對比:明與暗、昔與今、

C、襯托:以動襯靜、以聲襯靜、樂景寫哀、哀景襯樂

D、白描(粗筆勾勒)與工筆(精雕細刻)

人物描寫:環境、場面描寫: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生動再現景物特征,營造一種氣氛,創造身臨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為下文議論、抒情作鋪墊。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可用細描,精雕細刻,具體傳神,纖毫畢現;也可用白描,勾勒輪廓,簡潔傳神。

正面描寫:也稱直接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

側面描寫:也稱間接描寫,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側面描寫一般不單獨出現,往往與正面描寫結合起來。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共性與個性、總體情況與局部特點統一。

2、其他表現手法:想象、聯想、象征、渲染、襯托、映襯烘托對比、懸念、類比、用典、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線索、繁簡。

4、行文結構:承上啟下、起承轉合、銜接、鋪墊、伏筆、照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首尾照應

5、修辭手法:比喻、比拟、設問、反問、對偶、排比、對比、借代、誇張

(1)描繪類——比喻、誇張、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點以彼物比此物,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

誇張:誇大、縮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強烈,增強文字感染力;創設氛圍,引人入勝;揭示本質,給人啟示。

拟人:物被賦予人的神情、動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滿生機。

借代:借助于某種關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設問:提出問題,自問自答,引發思考,吸引讀者。

反問:加強語氣,突出觀點,語氣強烈,增強感情。

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本質,給人以啟示。

(2)結構類——對偶、排比、反複

對偶:句式整齊,意義豐富,有節奏感,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排比:節奏鮮明,加強語勢,豐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複:多次強調突出,語勢緊湊連貫,給人以深刻印象,寫景抒情感染力強。

題型五

鑒賞作品語言

要注意句式,如長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規範答題」

鑒賞語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語言風格。以下是概括語言特點的常用術語:

①濃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體物入微:④行雲流水:⑤言近旨遠:⑥言簡意豐: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蘊藉:⑨整散結合:

此外還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質樸,淡雅,明快,華麗,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諧,情韻悠長,引人回味等等。理解并積累一定量的術語,會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特色的體會。 

題型六

引文的作用

「答題要點」

①對當前語段的内容作用,

②對全文的内容作用,

③增加權威性、文學性、曆史性、文化性等(視文體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羅列)

「引用」

①引用傳說故事:增強文章的傳奇性、事物的神秘性,豐富(充實)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詩詞:豐富(充實)文章内容,結合描寫的景物,可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關于句子的表達效果

「提問方式」

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分析句子的表達特色——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文中成功地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作者是怎樣把本文寫得情趣盎然的?

「答題格式」

描寫(表現)對象(内容) 手法(修辭格) 分析 表達(藝術)效果(情感、語言等)。

另外,此類題型還需從以下角度思考:

動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

虛實:虛實相生、以虛寫實(以實寫虛即化抽象為具體)。此種手法常和想象、聯想聯系在一起。

順序:時間、古今、春夏秋冬、早晚

空間:遠近,、表裡、俯視、仰視與平視,整體與局部,

感覺:視覺、觸覺、味覺、聽覺、嗅覺(這個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運用)

題型七

關于文題的理解和作用

「要點」

①概括内容作用

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線索作用

④修辭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辭等)

散文閱讀專練

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答題模闆(散文閱讀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2

一、(2019·山東濰坊模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大雪的故鄉

林清玄

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當代知名的作家索爾仁尼琴,站在台灣嘉義的“北回歸線”标志碑前露出了開心的微笑,他高興的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跨上熱帶的土地。”

②看到索爾仁尼琴站在“北回歸線”上的形象,給我一種莫大的感動。那個小小的标志碑上有一個雕塑,是地球交錯而過的兩條經緯線,北回歸線是那橫着的一條,一直往北或往南,就到了落雪的寒帶。這個紀念碑是站在台灣的南部大平原上,我曾數次路過。每次站在它的前面,遙望遠方,心中就升起一種溫暖的感覺,它站的地方正是我們美麗的沃土。

③跨過這條“北回歸線”,往南方的熱帶走去,是我童年生長的溫暖的家。同樣的,走過“北回歸線”往北渡海的遠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輩生長的大雪的故鄉。由于這樣的情感,站在那條線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④索爾仁尼琴站在北回歸線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訪問時流露出來對故鄉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國文學最傑出的學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國佛蒙特州索爾仁尼琴居住的山莊去訪問,他看着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問索爾仁尼琴:“到了冬天,這一帶是否會下大雪?”

⑤索爾仁尼琴将視線轉向窗外,注視片刻後,靜靜地道:“雖然每年不盡相同,可是雪相當大,你知道,沒有雪,俄國人是活不下去的。”

⑥在那一次訪問裡,索爾仁尼琴還說到:“被放逐的時候,我總認為二三年後就能回去的。誰知道一眨眼已經七年了。不過,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所以堅信一定能夠回去的。”

⑦談到這一段話,不禁令我思緒飛奔,索爾仁尼琴對他的俄國故鄉是懷着濃重鄉愁的。他的“下着大雪的故鄉”曾是他憂思和呐喊的起源,對着他的人民和國土,索爾仁尼琴有着濃郁的血淚和感情。由于他的流放,他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别的關愛和同情。

⑧他的流放,隔斷了他對故國的聯系,也正是他的流放,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視世界,使他從“俄國的索爾仁尼琴”成為“世界的索爾仁尼琴”。

⑨很早以前,我就喜歡俄國的文學,包括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爾基、果戈裡等人的作品;甚至到帕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的作者)、索爾仁尼琴,我覺得俄國文學有一個偉大的傳統,這個傳統是由一片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出來的。

⑩雖然在那個苦寒的土地上,文學藝術家不時受到挫折,但他們卻總是像巨樹一樣,站立在最寒冷的土地上。尤其是從十八世紀以後,俄國的文學家、音樂家、舞蹈家更是天才輩出,閃熾着星星一樣的光芒,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人和土地的熱愛,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

⑪一個人的故鄉能給他以後提供一個什麼樣的背景,我覺得讀俄國文學家的作品最能感受深刻。以前阿·托爾斯泰在巴黎流亡時,寫出《苦難的曆程》和《彼得大帝》,現在流放在美國的索爾仁尼琴寫出《古拉格群島》《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都是對他們國土熱愛的記述和苦難人民的呼聲。

⑫他們強調真正的俄羅斯,那是他們成長的地方,一個落着大雪的故鄉。由于他們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使俄國文學長久以來就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學靈魂的一部分。

⑬曾在勞改營度過八年歲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症幸而未死,最後被流放的索爾仁尼琴,到今天他還熱烈地愛着他祖國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為他的同胞奉獻生命。

⑭我覺得這種對故土的懷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家國情味,正是文學中最可珍貴的品質,“苦難能造就有節操的靈魂”,生在現代的中國人對俄國的大地文學作品不能無感。

⑮俄國有一首動人的民謠,它是這樣歌頌它的土地和苦難:

貝加爾湖呀,

是我的母親,

她溫暖着流浪漢的心,

為争取自由挨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為争取自由挨苦難,

我流浪在貝加爾湖濱。

⑯中國過去的民謠也有許多類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為什麼中國經過這麼長期的苦難,竟沒有能産生與俄羅斯文學一樣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1.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寫索爾仁尼琴站在北回歸線上“第一次跨上熱帶土地”的情景,目的是為了渲染凄涼的氛圍,刻畫悲壯的人物形象。

B.第⑤段中,“注視片刻”“靜靜地”等詞語細緻地描寫出索爾仁尼琴表面的平靜和鎮定,襯托出他内心對故鄉熾熱深情的懷戀。

C.索爾仁尼琴對自己“大雪的故鄉”的懷念,說明他并沒有因為流放而與俄國土地阻隔,也沒有沖淡他對人民和國土的濃郁感情。

D.作者認為中國像俄羅斯一樣經曆了長期的苦難,但卻未産生偉大的近代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近代文學創作成就的思考。

A [目的是為了引出下文對于索爾仁尼琴和故鄉的故事的描述。]

★2.文末引用俄羅斯民謠有什麼作用?

答案 ①内容上,通過民謠對祖國的土地和苦難的歌頌,強化了俄國文學藝術中強烈的家國情懷,表達了作者對這種情懷的贊美,深化了文章主旨。②結構上,收束上文,同時引出文章結尾作者對中國文學近代文學的反思。③藝術效果上,民謠的方式,豐富了文章内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給人深刻印象和啟迪。

3.以索爾仁尼琴為代表的俄羅斯作家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①雖遭遇被流放等不幸和苦難,但仍然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信心。②始終飽含對祖國遼闊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的熱愛,内心充滿了強烈的鄉土戀情。③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具有特别的關愛和同情,願為他的同胞而奉獻生命,内心懷有永不喪失的正義與良知,具有強烈的家國情味。④由于自身的遭遇,使他的同情與關愛自俄國的土地擴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視世界,他們的身上又具有了一種博愛的人道主義精神。(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

二、(2019·河北石家莊模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秋瑾:襟抱誰識?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過杭州,從嶽廟出來的沉重,暗合了靈隐的香煙。我坐上一紹興小夥的出租車,要看西湖,誰知他把我們擲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實這裡在辦絲綢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後代一闊臉就變,在城裡早已褪淨了鄉間可愛的淳樸。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風苦水寒,這冬日的午後,我從走過秋瑾靈柩的這個橋頭走過,我想到,也是在光緒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間,秋瑾與女友徐自華一起,在冬日的杭州,兩人登臨鳳凰山吊南宋故宮遺址,登高送目,正故國的冬日,那時的西湖是蕭殺,正如當時的國運。

③在寒冷中挺風而立的才三十二歲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橫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黃昏,而是如瘦鐵的枝幹,在頑強對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愛梅花的,她筆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寫,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觸到秋瑾被捕時的文字,是說用槍激烈抵抗的,但後來知道血寫的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寫的秋瑾持槍拒捕的事實。陶成章《浙案紀略》回憶,得知安慶事敗後,執報紙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語”,“有勸之走者,不問其為誰何”。此後杭州女師同學勸其避難,秋瑾的最後回答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⑤清軍到大通學堂前門時,學生仍勸秋瑾從後門乘船渡河,“瑾不應”,不走不避,決心殉難。其時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襲白衫,坐在樓上,靜等着那最後時刻的到來。

⑥被捕後的秋瑾,被關在山陰監獄,紹興知府貴福要縣令李鐘嶽嚴刑拷問,希望獲得有用的一二線索。

⑦第二天的午後,雨腳如麻,雖是夏日卻有種凄風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樓空的大通學堂;雨落在鬧市軒亭口,雨落在烏篷船,雨落在岸旁的烏桕樹上。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鐘嶽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線,沒有動刑,沒有逼供,隻是讓秋瑾自己寫供詞,秋瑾提筆僅寫一“秋”字,如指頂大。李鐘嶽令再寫,秋瑾沉思片時,好像看到儲存在天際的雲和雨,越來越凝聚,越來越飽滿,突然一聲長嘯,那氤氲就躍下雲層,獨立紙上:秋風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貴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殺士之名”,故假手李氏。這時的李鐘嶽的内心,如蟲子在齧咬,他感到了無力,他向秋瑾慚愧地說:“事已至此,餘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諒之也。”

⑩當秋瑾系獄,親屬恐遭株連,逃避進深山;當秋瑾軒亭而殉,秋家就無人收屍,而遺骨由紹興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紹興府城卧龍山西北麓。

⑪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蟄伏的良知,一個女人的死使一個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讓麻木以驚醒,給踉跄以力氣,讓無情以熱血,給鐵石以恻隐,為冥作光,為旱作潤,為良知作憤慨。在晚清的年代裡,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氣,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氣。

⑫法國詩人雨果有一首贊頌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詩人米雪爾的詩,題目是《比男人偉大》。面對秋瑾這樣的有奇行的女性,還能有什麼有“比男人偉大!”更恰切的詞語去描寫秋瑾嗎?在1903年的中秋節,丈夫叫秋瑾準備晚宴要請客吃飯,誰知他自己卻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獨自一人面對一桌酒菜,天上一輪明月,隻有對影三人,于是,她換上男裝,毅然到一個戲園去看戲。當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裝去戲園看戲,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動手打了秋瑾。

⑬拳腳侮辱,所謂的家法和夫權已使這位比男人偉大的女子忍無可忍,如娜拉一樣走出家門。于是在朋友吳芝瑛紗帽胡同的宅第裡,就誕生了和嶽飛相媲美的《滿江紅》詞章: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将侬,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有删改)

4.下列對作品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頭寫遊覽杭州的所見、所感,表現了人們對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對秋瑾的叙寫。

B.第⑦段運用排比手法描寫苦雨,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氛圍,烘托了主人公秋瑾當時的心境。

C.寫李鐘嶽,通過其言行表現出當時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線的舊官吏對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章寫法國詩人雨果贊美女英雄米雪爾“比男人偉大”,襯托了秋瑾的男人氣和英雄氣。

A [A項,“表現了人們對曆史文化的淡漠”無中生有。]

5.文中說“在晚清的年代裡,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氣,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氣”,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1)男人氣:①與友人憑吊古迹,喟歎國運;②如梅花般有對抗孤冷的頑強精神;③着男裝看戲;④反抗家法夫權走出家門。

(2)英雄氣:①面對災難降臨,不逃避;②身陷牢獄,以死喚醒民衆;③創作《滿江紅》,表現英雄氣概。

★6.作品以《滿江紅》結尾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①照應标題,表現了秋瑾不為人理解的苦悶之情;②是秋瑾精神世界的寫照,豐富了秋瑾形象;③表達了作者對秋瑾巾帼英雄氣概的敬仰,深化作品主旨。(從内容、結構、主旨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皆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