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紮心的對話:(有編制和沒編制的差别)小夥伴經過筆試、面試、體檢、政審一系列環節後上岸某事業單位,但是沒有編制。領導:咱們單位雖然不給解決編制,但是工資待遇同工應酬,不會區别對待的,就是部分福利沒法享受。小夥伴:沒事,工資上能保證就行,反正我也沒啥政治追求,那福利上有啥區别呀?領導:沒編制的沒法參與分房…小夥伴:内心萬馬奔騰,怎麼差别這麼大…這是我畢業當年室友跟我調侃的,最後也沒其它更合适的工作,她最後還是選擇去了。一年後,小夥伴和部分同事順利考上其他單位的編制,陸陸續續的都辭職了…不少都考了國家公務員,也有的進了事業單位。
有編、沒編,差别就是這麼如此,最大的區别在于身份和地位上的不同。
- 從稱呼上來說,有編制可以稱為國家幹部,沒編制就是工作人員,這區别夠明顯吧。
- 從編制上來說,有編制可以享受編制内的一切工資福利待遇,沒編制就是編制外,又叫“合同工”,按照合同工的工資福利待遇;
- 從工資福利待遇上來說,合同工遠遠比不上正式工,畢竟身份不一樣,合同工的工資能夠做到與正式在編人員同工同酬的,還是非常少的,大部分合同工的工資或許也隻有正式工一半多一點的待遇;
- 從穩定性上來說,沒有啥能夠比編制本身更有保障,有編制就意味着鐵飯碗,不用擔心無緣無故被辭退,但是沒有編制則意味着如果單位有大的調整或改動,比如裁剪冗餘人員,很有可能就被解聘了;
- 從考試方式上來說,編制内考試一般要面向社會發布招聘公告(招聘指标也要經上一級單位同意),經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公示等一系列環節,最後還要上上一級部門審批才行,畢竟每個人單位的編制是核定好的,不會随意增減;編制外考試一般是自己單位決定的,招錄人數上也比較随意一些,就考試本身來說,有的單位會按照編制内考試的程序來進行,有的單位就比較簡單,或者組織簡單的面試就完事了,畢竟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要求不一樣,考試方式也就不同。
- 從競争難度來說,編制内考試畢竟是僧多粥少,所以競争一般都很激烈,比如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比較之下編制外考試相對容易一些。
如果在機關單位工作,有編制和沒有編制差别顯而易見,對單位的基本上也沒啥歸屬感,畢竟沒有編制,很多時候很難融入這個集體,而且大家也都比較喜歡抱團,一般編制内的互相抱團、編制外的互相抱團,因為編制這個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在單位的标簽,是你身份、地位的象征,畢竟人以類聚嘛。除此之外,與有編制的人比較起來,也會有覺得不公平、甚至低人一等的感覺。曾經在一起公考備考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小夥伴,就曾在機關單位當過合同工,坦言工資低的可憐,每月到手工資也就3000塊錢,而編制内人員的工資是6000 ,發年終績效的時候也是隻有編制内人員的60%,感覺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所以自己就很努力的開始考編了~~~畢竟,努力一把,當個有編制的人才更香嘛~~~~
如果自己學曆允許,專業允許的情況下,又打算在機關單位工作,當然是要盡最大的努力考到編制内了,畢竟大家水平都不差,誰也不願意甘心當個合同工~~~所以,努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