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閱讀#
今天讀《夜航船》第二卷地理部《建都》這一章,這一章的内容很集中,講述的是從上古伏羲時代到元朝這段時間,各個主要朝代的都城都建在哪裡,因為張岱是明朝人,所以建都這部分的内容就隻能講到明朝之前的那段曆史了。
伏羲到商
傳說伏羲時期、神農氏時期,他們的都城都建立在“陳”,也就是陳州,陳州古時候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宛丘,在《詩經》裡面有一首《陳風》裡面就提到了宛丘這個地名,此地在現代是在河南的周口市,不過也有說法認為神農氏的都城可能是在山東曲阜。
黃帝時期都城建立在涿鹿,據說黃帝是在涿鹿之戰後建都于此,涿鹿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彭城,在今天的徐州附近。少昊時都城又改到曲阜,颛顼時則再建都在山東的帝丘,也就是如今的濮州,帝喾時期又回到河南去建都了,位置在今天的偃師縣,當時的名字叫做“西亳”,注意這個字,不是“毫”哦。
堯帝時都城建立在山西平陽,舜帝時期建都也是在平陽的蒲阪,禹時期建都在平陽夏縣,因此堯、舜、禹這三位都是立足于平陽,所以現在稱“平陽”為“堯舜故裡”。這個“平陽”很容易讓人和“虎落平陽”這個詞聯系起來,不過他們不是指同一個地方,首先,古時叫做“平陽”的地方起碼超過十個,而“虎落平陽”中的“平陽”是指“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比喻失勢。
商湯時據說都成在“南亳”即如今的商丘,但也有人認為是在洛陽。值得一提的是“亳”這個地名,它指幾個不同的地方,比如“西亳”是如今的河南偃師,而“南亳”則是商丘,據說“北亳”也是在河南商丘一代,而“亳州”則在安徽。
周至北魏周朝一開始建都鎬京,也就是如今的長安縣一帶,周平王時期遷都洛陽,洛陽也叫洛邑——“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周平王東遷洛邑在曆史學上标志着東周的開始。秦朝時建都鹹陽,也就是今天的鹹陽市。漢朝一開始建都在洛陽,據說在婁敬的建議下推動了遷都長安,但是東漢又回洛陽了。
三國時期,魏國時撿着漢朝天子那套班底所以都城仍在洛陽,蜀國則建都成都,東吳一開始都城在武昌,後來改到建業,後來都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
西晉時期,都城又回到洛陽了,東晉時期則建都建業,後改稱為建康,後來的“宋、齊、梁、陳”都城都在建康沒挪窩。北魏時期,拓跋氏曾建都雲中,在如今的山西大同,這個“雲中”和“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基本是同一個地方,既包括了如今大同的一部分地區,也包括了内蒙一部分地區,不過北魏最終也遷都洛陽,入主中原。
北齊至元
北齊建都邺城,曆史上認為北齊一代是個奇葩的王朝,這裡不展開了,流傳的一些内容不好說也說不好。西魏改都到長安,中間經曆了後周到隋朝初年都定都長安,隋炀帝才遷往洛陽。唐朝則再度把都城定為長安。五代時期梁、唐、晉、漢、周及北宋均定都汴京,即現在的河南開封,南宋偏安,都城在臨安,也就是杭州。元朝建都順天府,不過元朝時間不長,就被明朝滅了,明朝一開始建都建康,後來朱棣當了黃帝以後遷都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小結從上古時期到明朝,随着王朝的更叠,都城所在之地也不斷變化,唐宋以前是基本上都在黃淮流域,到了宋以後都城才開始到南方和北方,這是因為早期文化的形成以及對于河流的依賴,工業不發達等等因素,随着生産力的不斷發展,有效管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經濟發展加快,所以都城的選擇就不再局限于黃淮流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