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零售特别火,問的人也特别多,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什麼O2O,C2M,數據賦能,人工智能,網紅電商,無人便利……(我看其他小夥伴的答案裡這些都有涉及)
各種類似的新概念層出不窮,聽得小白們是雲裡霧裡的,而且這個趨勢愈演愈烈,新概念的詞彙是與日俱增,直接要把我們弄懵的節奏。
但是馬爸爸提出來的概念,我們一定得重視啊,聽着多麼高大上,我們得弄明白啊,那到底什麼是新零售呢?
我覺得那些單純的說「無人便利」就是新零售;
或者線「上線下打通全渠道服務」就是新零售;
或者說「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就是新零售..
我認為都太狹隘了,都把「新零售」給說小了...
那到底什麼是「新零售」呢?
顧名思義,就是“新的零售方式”...
那我隻要把我原來的零售方式,變個花樣就是新零售嗎?比如原來我在你家門前開了個雜貨店,現在我放到淘寶上去了,你以後不用親自下樓過來買了,直接網上下單,我快遞送到你家,這個是新零售嗎?
顯然不是。
那新零售「新」在哪裡呢?
答案是四個字:多、快、好、省。
你别受困于這「新零售」三個字,「新零售」這個名詞是被馬爸爸給「發明」出來的,本質還是零售。隻是它是一種更高效率的零售而已。(注意,這裡并沒有特指是哪一種具體形式)那什麼才是更高效的零售方式?
答案就是這4點:更多、更快、更好、更省。
舉幾個例子:
1. 品類更多。
比如你一個線下雜貨店,産品的多少受限于物理空間,但是由于你是線下的,有地理優勢,離你近的居民,來你這裡買東西,比去淘寶上更方便,那你是否可以借助新技術突破空間限制,在保持便利性的同時,增加品類呢?
比如你做個簡陋的app,或者幹脆建個微信群,連接周圍3公裡的其他水果店、菜場、小賣部、超市、奶茶鋪等各類小店家。
有個客戶到你店裡購物,除了買點鍋碗瓢盆,還想買一斤水果和10杯奶茶,就可以打開你的這個App,一鍵下單,20分鐘,這些東西就會送到客戶家!
這樣,你就擴展了你這個小店的産品品類,你這就是「雜貨店的新零售」!
2. 速度更快。
3公裡範圍内去買個東西,來回2個小時;
1公裡範圍内去便利店買點東西,來回半個小時;
淘寶店上買個東西,從下單到你收到快遞,大概需要2天~3天,路途遙遠的會更久。
你能否可以想辦法,将這個時間縮的更短呢?
比如最近很熱的新零售方式「無人便利」,直接把商品放在你辦公室裡面。從你想吃東西,到吃到東西,隻需要3分鐘....這就是新零售!
當然,無人便利現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突破。因為他的快,是增加了「交易成本」的,客戶每付10塊錢,可能就會拿走20塊錢的商品.....
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加快速度的嗎?
比如去年天貓雙十一的時候,大家都提前把要買的商品放到購物車裡,但卻沒有下單。但這個時候整個淘寶的物流體系已經開始運轉起來了,把你「可能想要買」的東西,提前送到你家附近等你下單。隻要你一付款,隻需要1天,産品就會送到你家。
随着無人機的商用化讓運輸變的更便利、大數據的發展讓平台對你更加了解,能夠提前預測你的購物行為......也許未來你剛下單,就會有快遞小哥敲你的大門,或者有無人機停在了你的窗台上,把你剛付款的商品送到你手裡了。
這就是更快的「新零售」
3. 産品更好。
我知道也許你家裡已經用上了好多個智能家居了,可是有什麼商品你用了10多年還是老樣子的嗎?比如你家的洗臉盆?鍋鏟?拖把?掃帚?垃圾桶?
這些家用品好像幾百年都沒有升過級了,你購買他們的渠道也是通過雜貨店啊,超市什麼的,有沒有可能對這些産品進行升級?比如「小米雜貨店」?讓你加的垃圾桶擁有健康分析能力?
你可以吧這種方式叫做「消費升級」,當然你也可以把這種方式叫做「新零售」
4. 價格更便宜。
你是否有能力改善零售的交易結構?去掉中間的流通環節,提高從工廠到用戶的連接效率?
你是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把原有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運輸成本也都通通去掉?
如果你可以,那麼你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從而「讓更多的利」給到消費者。消費者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同樣的商品,這就是更便宜的「新零售」!
比如名創優品、拼多多、C2M的平台,比如必要,網易嚴選,都是走這條新零售道路。
大家都知道,京東的口号就是「多、快、好、省」,但我這真不是在給京東打廣告,而是這4點,恰恰就是零售行業的「底層密碼」,每一次零售行業的升級,都是圍繞着4個字展開的,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如此,循環上升,未來也不會改變。
你不會有一天跑到某個店裡說,希望店主未來東西可以賣的更貴一些,品種再少一些,最好發貨也能慢一點,質量嘛...能用就行了,不用特别好...
所有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從而成為一種全新的,更高效的零售方式,我們就稱之為「新零售」
比如,以前小商販做貿易,都是地上擺個攤,或者開個小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後來有了鐵路,美國的希爾斯發明了「郵購」的零售方式,讓原有的零售方式變得「更快」,因此它很快的成為了美國零售業的第一。「郵購」就是19世紀的新零售;
比如,以前是夫妻老婆店,服務于1公裡範圍内的街坊鄰居,後來由于“汽車”的出現,像“沃爾瑪”的這種的大賣場就成為了大家購物的首選,大家可以開車去5公裡遠的沃爾瑪,一次性采購自己一周需要的物品,讓原有的零售方式變的選擇「更多」。因此,他很快的成為了美國零售業新的第一名。沃爾瑪就是20世紀的新零售。
在21世紀呢?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上交易、物流運輸變得空前的便捷,像“淘寶”,“亞馬遜”的這種網上商城就成為了大家的購物首選,因為他們讓原有的零售方式變的「更多、更省」,他們就是21世紀的新零售。
所以,别被新零售這個「名詞」給忽悠了,零售行業哪有什麼新舊之分!
什麼技術賦能,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O2O,C2M,數據驅動,無人便利.....之後可能還會冒出更多這類的新名詞,隻要沒有讓零售變的更快、更多、更好、更省,就是忽悠,就不是新零售。
你别去追這些概念,你隻要理解透了「多、快、好、省」這4個概念,再看看這些技術是如何圍繞這4點提供價值的?哪個好?哪個不好?你就一下子全看明白了。
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所有的創新,都是為商業服務的,很多概念也都是「老藥裝新瓶」,都離不開商業的本質。
那麼未來呢?未來的新零售到底會是什麼方式?
答案是:無限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