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20:32:15

古人語:“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緣之符号也”,“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社會姓和氏乃分而視之。也就是說姓是姓、氏是氏,這者合在一起才能區分出,别具一格的家族和血緣。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中華古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類,即圖騰崇拜、宗教崇拜、祖先崇拜。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形式最普遍的就是單姓,複姓、三字姓一直到九字姓,足有将近30000個姓氏,這在世界範圍内都屬于一大奇觀。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1

絕大多數人對姓氏的了解,基本上都基于北宋初年編纂的《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本傳統蒙學中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很顯然這隻是中華姓氏中的冰山一角。

在衆多姓氏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十大姓氏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家聞所未聞的古怪姓氏。

尤其是被譽為中國最難認的十個姓氏,笪、、佴、、殳、眭、庹、仉、查,這些估計很少有人能認全。

這其中,就更不用提最難認的四大姓氏了,每一個看了都讓人特别迷糊,能夠讀對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2

第一、缑(gōu)

“缑”姓讀“篝”音,漢語拼音為(gōu)。這個特别少見的姓氏,最早起源于西周時期。“周卿王食采之邑,以邑為氏”,說明“缑”姓最早發源于缑邑。

當時社會中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所以起族人“以邑為氏”,改本姓為“缑”姓。

《魏書官氏志》有雲:“渴侯氏改為缑氏”,也就是說渴侯氏曾被封于缑邑,他的後人以邑為姓氏才有了“缑”姓。

“孝子傅”曾有:“陳留缑氏女,名玉”的記載;《千家姓》中也有“陳留族”,陳留是現在的陳留鎮,距開封市區20千米。

這說明“缑”姓後人,應該聚居于現在河南省。據人口調查考證,河南省偃師市有個缑氏鎮。

同時在陝西省富平縣美原鎮利惠村,全村人都姓缑。雖然“缑”姓十分罕見并且也非常難認,幸好還有其後人流傳于世。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3

第二、逄(páng)

關于逄(páng)姓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種可信的說法。

第一種是出自姜姓,乃上古炎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其二,起源于夏朝乃知名弓箭手逄蒙後代;第三種說法是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齊國君主有車左官名逄醜父,他的後代也稱逄氏。

專家學者比較傾向于第一種,即逄姓始祖乃逄伯陵。據《萬姓統譜》記載炎帝裔孫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并建逄國,世稱其為逄伯陵。

後周武王滅逄國其後世子孫,便以原國名作為姓氏,這樣就有了逄姓。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4

第三、厍(shè)

目前,關于厍(shè)起源可謂衆說紛纭,但主要集中于源于官位,亦或是鮮卑族、羌族、蒙古族後裔等說法。

實際上厍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位列第371位。作為現代極為罕見的姓氏,已經很難找到厍姓族人群體了。

北周時期曾有厍狄氏,後來改為“厍”姓們,所以說厍姓系出厍狄氏。曆史上有很多“厍”姓名人,比如金城太守厍均等。

而據《風俗通》記載:“古守厍大夫,因官命氏。”這說明“厍”姓是由官名轉化而來。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5

《後漢書·注》載:“羌中有厍姓,音舍”。而王先謙在《集解》也載,“厍”即“庫”之俗音,但讀音不作“kù”,而作“shè”,與“舍”音同。

現在厍姓族人遍布全國,西安市張屯村中的厍家家族現仍居住于此。

第四、亓(qí)

亓(qí)姓最早出自複姓丌官氏,從這一點可以得知應為丌官姓所改,這個姓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據《姓氏尋源》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也就是掌管“笄禮”的官,在頭發上插笄的儀式,說白了就是古人年至十五歲時的成人禮。

據史書記載,孔子在十九歲結婚時,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後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樣,姓源相同。

後來明初時朱元璋登基後,“丌官”複姓被改成了單姓“亓”。現代社會中這個姓氏比較罕見,已經很少有人姓“亓”了。

史上最難認的39個姓氏(我國難認的四大姓氏)6

結 語

每一個姓氏的背後都有一段曆史和故事,不同姓氏不僅代表着不同家族,同時也是區分血緣關系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社會人們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說頭可流血可斷,但不能抛棄姓氏,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中也有所體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