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闆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别、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闆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前,應對模闆工程滿堂架架體進行驗收(5米以上高支模報公司安全部、技術部、工程部進行驗收)。模闆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闆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牆柱模闆施工前應在樓闆上用墨線彈出各構配件(牆、柱、梁、門窗洞口)等邊線,并彈出距邊線100mm的控制線,優點是有迹可循、便于檢查。
4、模闆及其支架拆除順序應按照先支後拆,後澆帶未封閉之前不得拆除;先拆非承重模闆,後拆承重的模闆及支撐;在拆除用小鋼模闆支撐的頂闆模闆時,嚴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後,一次性拉拽拆除。已拆活動的模闆,必須一次連續拆除完方可停歇,嚴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模闆滿堂架搭設過程中及時進行檢查并在搭設後完善驗收核準表格
标準滿堂架質量控制要點:杆件順直、步距跨距均勻(支撐立管縱橫向間距≤1.2m ;水平拉杆步距1.8m );立杆水平杆接頭錯開;掃地杆雙向滿布;剪刀撐按要求設置;工期較緊時立杆底部需墊模闆墊塊以增大立杆受力面積;各拉杆、支撐要牢靠穩固,上下層支柱垂直,并在同一中心線上。
1、模闆施工前根據工程特點、計劃、合同工期要求對各分部砼模闆進行設計,明确使用材料規格、形狀尺寸要求,龍骨的規格間距,選用支撐系統,并繪制出模闆設計圖,制定操作工藝。模闆設計的原則是實用、安全、經濟。
2、模闆工程在施工前應在模闆上用墨線彈出各構配件(牆、柱、梁、門窗洞口等)邊線,并彈出距邊線100mm的控制線,在模闆安裝完畢後,有迹可尋,便于檢查。
3、電梯井模闆施工時應确保垂直度控制,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施工時豎向控制除按照該施工層周線控制網進行控制外,在首層施工時應校對中點位置和軸線。
4、安裝上層模闆支架立柱應與下層支柱在同一中心線上并鋪設墊闆。層間高度大于5m時,應采用對稱支架或桁架支模,應保持橫墊闆平整,拉杆、支撐要牢固穩定,上下層支柱垂直應在同一中心線上。
5、在混凝土澆築前,木模闆應澆水濕潤,但模闆内不應有積水。模闆内的雜物應清理幹淨并塗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油性)隔離劑。在塗刷模闆隔離劑時,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搓處。
穩固規範的闆後澆帶攔縫
筏闆後澆帶攔縫采用快易收口網加鋼筋焊接固定的辦法處理(推薦标準)
6、模闆安裝位置、軸線、标高、垂直度應符 合設計要求和規範(澆築砼前需對豎向牆柱的垂直度和闆底模平整度進行複查)。結構構件尺寸準确,固定在模闆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安裝牢固。
7、對跨度≥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闆,其模闆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8、施工縫處理:豎向施工縫用15*15目的雙層鋼絲網綁紮在鋼筋上,外邊用短木方支撐封堵;梁闆施工縫采用模闆條進行隔斷,模闆寬度同時滿足保護層、上下層鋼筋間距的要求。鋼絲網的使用可有效防止該部位漏漿,采用模闆加固對鋼筋保護層、鋼筋間距位置是較好的保障。
9、變形縫支設:當采用填充聚苯闆的方式施工時,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必須雙牆同時澆築,避免因一面牆澆築過快使聚苯闆被擠到另一面牆裡去;當采用錯層施工時,一側牆體混凝土澆築完拆模後,再施工另一側牆體。
1 0、在拆除主體結構模闆時,後澆帶兩側要保證有足夠的支撐。後澆帶模闆的支設宜采用快拆模闆支撐體系,結構拆模時對後澆帶處模闆的支撐保留。當采用快拆體系施工有困難時,需嚴格控制整體拆模時間,後澆帶兩側模闆支撐拆除後必須及時恢複。
鋼柱混凝土包角支模
剪力牆窗口支撐(采用角鋼與木模固定并内加支撐)
柱平面控制線:标明軸線、柱邊線、模闆安裝控制線,施工中可隻對軸線噴漆标識
牆柱的豎向封模前應在根部粘貼海綿條(也可在封模後在根部外填砂漿封堵) ,防止根部的露漿
剪力牆牆體邊線、模闆邊線、50cm控制線的布置(樣闆建設時需标識)
頂闆模闆支撐體系:模闆支撐龍骨放置樣闆,木方間距不大于300mm,木方宜豎向放置,優點是受力合理不易變形
高大模闆需要專門設置場地,在對模闆進行清洗清理後整齊堆放,以備下一次的使用
梁鋼筋綁紮前留設清理口 使用吸塵器清理梁底
目的是清理後續施工中散落在摸班上的細小渣子、灰塵、木屑(兩種方法二選一)
使用吸塵器清理梁底
闆筋綁紮前應對模闆的平整度進行檢查
梁闆鋼筋施工前,版面清理及塗刷脫模劑
雙牆雙柱細部加固:為保證該部位施工質量,設計上應避免雙牆,施工上宜組織錯層施工;當伸縮縫兩側同時施工時,可用強度較大的聚苯闆作為隔斷
梁闆鋼筋施工前,版面清理及塗刷脫模劑
标準層梁柱交接處定制模闆(推薦标準),可以有效避免交接處模闆錯台、跑位
樓闆上的水、電預留洞均采用鋼質定型模,确保預留洞口尺寸
牆柱根部20cm範圍内需嚴格找平 ,防止下層澆築牆時模闆根部漏漿
模闆梁底膜支設以及闆模闆鋪設效果圖(梁底模拉通線、模闆拼縫均勻、及時對闆模大面積平整度進行檢查調整)
闆底模闆加固控制要點:樓闆第一排立管距牆柱≤400mm,木枋距陰角≤150mm;闆底木枋間距≤300mm,立管頂托旋出長度≤200mm,立杆底部不允許采用頂托
梁模闆加固控制要點:梁側上下口采用木方收口,并用步步緊或卡箍加固,間距≤500mm;梁底木枋間距≤300mm;梁底掃地杆距樓面≤200mm,滿堂架中間水平拉杆步距1.8m;梁支撐立管縱橫向間距≤1.2m ;梁側淨距大于500mm時需用對拉螺杆配短鋼管加固梁側
剪力牆、柱側模加固要點:側模采用貫通鋼管及穿牆對拉螺杆拉結加固,螺杆間距≤ 500,第一排螺杆離地小于200mm,最上面一排螺杆小于300mm;剪力牆陽角部位需使用雙扣件緊固;牆柱側模拼接,小塊模闆必須放置在中部拼接,不允許在頂部或底部拼接
注意:牆、柱下部1/3範圍内額外支撐加固(本例用雙蝴蝶卡)
注意:外獨立柱雙向拉頂結合,樓面上預埋鋼筋拉結點
工具化用鋼管焊接的樓梯加固體系(推薦性标準1)
工具化的樓梯鋼模(推薦性标準2)
澆築混凝土前進行闆面沖水清洗(有利于拆模和清理梁闆底的雜物)
1、模闆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對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
3、後澆帶模闆的拆除和支頂必須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4、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
5、模闆拆除遵循先支後拆、後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闆,後拆承重的模闆及支撐的拆除順序。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
6、結構拆除底模闆後,其結構上部應嚴格控制堆放料具施工荷載,拆除的模闆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混凝土強度和後澆帶臨時支撐符合要求,拆模對結構面層、棱角無損傷。
要對後澆帶闆以及懸挑梁兩側進行加固支撐
後澆帶闆邊緣模闆快拆體系(推薦):
适用于大跨度框架梁闆後澆帶兩側懸挑距離較大的工程,可确保獨立支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