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耳石眩暈症複位

耳石眩暈症複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6:43:10

前面講了耳石症并不少見,其眩暈特點和預防,但治療耳石症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耳石複位了。下面分享一下耳石複位方法

耳石症可分為半規管耳石症(或稱管結石)和壺腹耳石症(或稱嵴頂結石)。顧名思義,管結石就是耳石滑落到半規管中,嵴頂結石就是耳石滑落到壺腹中(圖1)。耳石複位的本質就是讓耳石(一堆沙子似的小顆粒)從半規管或壺腹中回到橢圓囊。在複位的過程中,由于重力的存在,耳石總會沿垂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移動,半規管結石要讓耳石從不是壺腹的一側重新回到橢圓囊中,而嵴頂結石則可直接從壺腹回到橢圓囊中(圖2)。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1

​ 圖2

下面我們以右側的水平半規管管結石、嵴頂結石、後半規管管結石為例,來詳細講解耳石複位(左側的耳石複位都是相對應的鏡像動作)。

1 右水平半規管管結石複位

回顧一下右水平管結石的眼震特點,患者向左翻身有左向眼震,向右翻身有右向眼震,并且持續時間較短,右向眼震大于左向眼震。右水平管結石的複位動作如圖3至圖6所示,圖中标記出了右側水平半規管的動态圖。整個過程分為4個動作,每90°向左翻身,每個動作都需要有1min左右的停留時間。大家切記,右水平管結石的複位動作實際就是向左“打一個滾兒”,同理,左水平管結石複位則是向右“打一個滾兒”。如果方向搞反了,則患者的管結石就變為了嵴頂結石,會加重患者的眩暈症狀。通過圖3可以看出,在做這個動作時,半規管内的耳石已經回到了橢圓囊中,但是還是要讓患者把後面的動作堅持做完!因為這隻是理想狀況,假設耳石可以完全沿重力方向運動,不會漂浮。但實際上也許患者翻身過程中,耳石會漂浮在内淋巴中(類似把一杯裝有沙子的水攪渾的情景),因此,每個動作間的停留和圖4至圖6的翻身動作都是确保耳石能夠盡量多的回到橢圓囊中。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2

​圖3 圖4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3

​ 圖5 圖6

2 右後半規管管結石複位

回顧一下右後半規管管結石的眼震特點,患者右垂頭主要有向上的眼震(可以存在水平和扭轉成分,但主要關注向上的眼震),右垂頭坐起後方向改變,主要有向下的眼震,并且持續時間較短。右後半規管管結石複位的動作如圖7至圖10所示。通過圖7可以看出,右後管結石的耳石一開始就在橢圓囊附近(因為重力作用,人體大多時間又處于直立狀态),但是我們不能讓耳石通過壺腹進入橢圓囊,否則适得其反,耳石進入壺腹會加重患者眩暈症狀。實際上右後管結石的複位動作就是做一個“後滾翻”,但通常患者都無法完成“後滾翻”的動作,因此要把整個過程分解成“躺”和“起”兩個動作,其中圖7等效于後滾翻的前半圈,圖10則等效于後滾翻的後半圈,圖8和圖9則是調整姿态,使得後滾翻的後半圈以起身的動作來代替。左後半規管管結石的複位動作和右側是鏡像的,具體來說,患者首先處于坐位,向左轉頭45°,向後躺下,處于左垂頭位,頭部再向右轉動90°,然後整個身體向右翻轉90°,最後再坐起。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4

​​圖7 圖8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5

​圖9 圖10

3.右水平半規管嵴頂結石複位

回顧一下右水平半規管嵴頂結石的特點,患者向左翻身有右向眼震,向右翻身有左向的眼震,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右向眼震大于左向眼震(可以理解為往哪邊翻身,出現的眼震小,就是哪邊的壺腹結石)。右水平嵴頂結石的複位動作如圖11所示,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右水平管結石的第一個動作,要求患者緩慢向左轉頭90°,然後頭部再迅速向右轉,回到初始位置,這樣做是為了利用慣性把壺腹内的耳石甩進橢圓囊。左水平半規管嵴頂結石的複位動作則是,患者緩慢向右轉頭90°,然後頭部再迅速向左轉。

耳石眩暈症複位(眩暈不要忽略耳石症)6

​圖11

在診斷準确的前提下,以上所有複位的動作都可以讓患者重複做,直到眼震沒有為止,但一定要将整套動作從頭到尾做完,不能中途停止,否則耳石不能回到橢圓囊中,甚至加重眩暈症狀。如果複位有效,患者的眩暈感應該大大減輕,并且眼震大幅減小或消失。如果複位後依舊有很大的眼震或眼震方向改變,那麼要考慮重新診斷,再次進行複位。

以上内容都是個人的臨床經驗,也有很多其他類型的複位方法,患者最好在醫生指導協助下完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