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沒有多少争議。但絲綢之路的起點具體在哪裡仍存疑義。唐長安城開遠門以外就是通往西域的大道,以它為起點也并非無理無據,所以其遺址(今之大慶路西端)才陳列有絲綢之路群雕。不過,或許其他地方也有成為起點的證據。
我(朱鴻)以為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此乃由六個硬性的元素所決定。
其一:時間的起點。
張骞出使西域兩次。普遍認為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時間的起點。我認為,這是不對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尋找大月氏,以攜手打匈奴。事不成,然而張骞發現了西域。西域的發現,并不證明漢與西域諸國就當然地建立了往來關系,更不證明彼此開始了通商,所以它不是絲綢之路時間的起點。時間的起點應該是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或稍後一年半載,張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既有動員烏孫東遷今之甘肅張掖一帶,以斷匈奴右臂,又有使者往來,促成漢與西域諸國通商。烏孫東遷的目的沒有實現,不過,漢與西域諸國彼此通商的目的卻實現了。這便是絲綢之路時間的起點。
其二:空間的起點。
空間的起點隻能是長安,是漢長安城,是漢長安城裡的未央宮,是未央宮的前殿。
歲月漫漫,風雨潇潇,漢長安城隻存其遺址了。前殿遺址是一個長方形的由夯土所築的平面,南北長大約400米,東西寬大約200米。從南向北,有逐漸高升的三個台基,頂部距地面大約15米。故墟荒土,仍可以立足舉目。四周遠望,隐隐約約,錯錯落落,闖入視野的,不是河山,而是灰蒙蒙的樓的方塊。
前殿是天子朝會之處。取得河西及建立河西四郡的政策是在此作出的,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決定也是在此作出的,開辟絲綢之路和保障絲綢之路安全的種種措施都是在此下旨實行的。
西安是長安的變遷和發展,所以西安為絲綢之路的起點。然而,此起點并不是随便的一個位置。反對粗暴地指認它,因為空間的起點是不會遊動的。
其三:處在起點上的開辟者的權威性。
張骞的權威性不足,他并非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張骞出使西域,隻不過是遵循權威者的意志行事而已。處在起點上的唯一的權威者是漢帝國、漢武帝。漢武帝的意志就是漢帝國的意志。漢武帝在長安城起居行止,在未央宮處理政務,在前殿朝會,包括下旨讓張骞一再到西域去。漢武帝顯然是絲綢之路的開辟者,他在起點上的權威性是絕對的。
其四:發生在起點上的第一次使者往來的完整性。
漢與西域諸國的使者第一次往來,發生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或稍後的一年半載。當時組建了一個300餘人的漢使團隊,其攜有大量的金子和絲綢,從長安發轫。張骞領導,不過團隊裡還安排有副使。
張骞出使烏孫,這是往;在張骞返長安的時候,烏孫的使者随張骞至長安,并帶善馬幾十匹,以報漢武帝,這是來。副使也分别至西域諸國,大約一年之後,西域諸國也派他們的使者随副使至長安。有往有來,才構成完整性。有往有來,絲綢之路謂之通。
其五:在起點上的貿易的連續性。
如果僅有張骞及其副使與西域諸國使者的一次往來,那麼絲綢之路就不算開辟了,因為這是偶然。然而,長安的外交活動是活躍的,貿易是連續的。
資料顯示,在漢武帝的号召之下,一年出使西域的團隊多者十幾批,少者也五六批,常常相望于道。他們傳播漢帝國的威德,并輸入西域的奇物怪貨,草木果蔬之種。初是樓蘭質子于漢,接着烏孫聘漢女,漢嫁了細君公主,接着大宛也質子于漢。安息送來鳥蛋,黎軒送來魔術。獅子、巨象、猛犬、大雀,也盡由西域而至。這都是外交活動與貿易連續性的見證。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無不繼承了漢武帝開辟的絲綢之路,貿易着,并進行着文化的交流。
漢的貿易尤其在唐得以發揚光大。唐長安的西市,多有西域諸國的商賈在那經營。邸店、酒館、珠寶,是他們的長項。胡姬也樂在長安,她們的招待,頗受唐少年和唐詩人的喜歡。
貿易也引起了信仰的輸入,種種宗教也傳播到了長安。
其六:起點上所産生的世界影響性。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漢長安和唐長安也是當年的國際化大都市。我發現,也曾經說:“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最早是從長安傳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長安。從長安所傳播的中國也最強大、最富裕、最繁榮,是禮儀之邦。天下人誰不向往長安!”
長安的轉生為西安,于是西安就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了。問題是,把這個起點确定在什麼具體的位置,才更接近真實且合适呢?
正如前文所述,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漢長安城未央宮的前殿。(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朱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