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寄語2023:網聚人才 共赢未來
中國日報1月1日電 路雖遠,行則将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2022年的最後一天,東莞松山湖沐浴在冬日暖陽中,一掃3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市民可以無障礙自由出行,體育愛好者在運動場上盡情揮灑汗水,每個人的臉龐、眼神中都充盈着自信和對2023年的無限憧憬,這便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
熬過3年的疫情寒冬,終于迎來春暖花開。
網球為媒 搭建橋梁
12月31日,SO 2022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松山湖賽區)在東莞市網球中心揮拍,賽事口号“讓網球和科技成為鍊接世界的橋梁”,诠釋着美好願景,傳遞出松山湖“網聚人才 共赢未來”的理念。
本屆比賽由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松山湖網球協會、矽谷華人網球協會主辦。賽事設團體和單項邀請賽,分為院士組、科學家嘉賓組、精英競賽組、技術大牛組、天使精英組,包括全運會冠軍、網壇名宿劉穗明,2021年陝西全運會群體組冠軍毛亮等名将在内的衆多好手齊聚松山湖,與科技精英精彩過招、分享經驗。經過激烈争奪,各項大獎紛紛出爐。
創立于2019年的科技精英網球賽精準定位,旨在網聚天下科技人才,共享網球帶來的健康、快樂,搭建一個兼具社交和合作功能的超級平台。
賽事設東莞松山湖和美國矽谷兩個賽區。來自紐約灣區、舊金山矽谷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精英踴躍報名參賽,一時間賽事名聲大噪、盛況空前。
作為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的創始人之一,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朱會燦博士表示,賽事為全球四大灣區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橋梁,增加四大灣區科技人才的凝聚力,在收獲友誼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份向前奮進的正能量。
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創始人之一、松山湖網球協會會長李慶堂表示,雖然疫情打亂了大家的出行計劃,但比賽一直沒有中斷,而且還開創性地開辟了第二賽場——美國矽谷賽區,受到衆多海内外科學家的喜愛和追捧,賽事報名空前火爆,競技水平水漲船高,相信2023年我們會做得更好。
不久前,SO 2022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矽谷賽區的隊長和嘉賓一起拜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館官邸,受到張建敏總領事的熱烈歡迎。這項賽事在矽谷乃至美國國内都産生了巨大影響。
張建敏總領事指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中國将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新機遇。他特别欣賞松山湖科技精英賽的宗旨,讓網球和科技成為溝通世界連接世界的橋梁。
張明傑:期待和兒子一起報名參賽
說起過往參加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的經曆,中科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神經生物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院院長張明傑表示:“很喜歡這項賽事,松山湖比賽為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讓我在網球場上結識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人,有了一段特别的經曆和感受。”
由于工作關系,張明傑院士很遺憾無法參加本屆比賽,但他還是很關注賽事的進展情況,也希望下次不再錯過。
值得一提的是,張明傑院士陪伴孩子打球,自己客串穿線師多年,用壞了幾台穿線機器,可以說他是一位沉浸式享受網球運動的達人。“以前打網球隻是為了跟家人一起鍛煉身體,很少參加比賽,上次參加比賽以後覺得網球更好玩了,可以借此機會跟其他人讨教學習,松山湖網球協會熱心組織,邀請了一些網球高手來跟我們切磋,我受益匪淺,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可以通過比賽認識不同領域的球友,很感謝松山湖網球協會。”
他表示,通過比賽對松山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很想到松山湖去看一看,跟同行以及合作夥伴互動交流,“這項比賽起到一個作用,讓科學界不同領域的人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聚到一起,不經意間産生碰撞,對促進科學合作、加強各領域的互動聯系還是很有意義的。”
“網球在我的生活中特别重要,随着年齡增長,運動對身體健康和集中精力越來越重要,在打網球的時候,真的是放空狀态的另外一種專注,與工作是互補的,大腦得到放松,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球場上花多一些時間,在平時工作當中會更加專注,集中精力提高效率,這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我把網球看作自己最重要的業餘生活之一。”
除了網球運動,張明傑院士還喜歡登山、徒步,一年會外出幾次,香港的麥理浩徑、川藏線都留下過他的足迹,也喜歡看老電影、攝影,善于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思考社會和人生,但不管怎樣,其他愛好都沒有對網球的熱情更高。
展望2023年,張明傑對科技精英網球賽充滿期待,特别是矽谷分賽區,“我肯定想去參賽,不光自己去,小兒子也在高科技公司工作,我叫上他一起參賽。我們将近3年沒有見面了,好在互聯網比較方便,今年他也準備回國,我們會找地方打打球。”
近年來,國家非常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出台了諸多舉措推進體教融合,網球和科技分别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對于這個問題,張明傑院士感慨頗多,體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非常重要,網球有獨特的魅力,對人的塑造,除了強健身體,還可以通過挑戰磨砺讓人心智更加成熟,(打網球)要求很高,如果能夠在網球場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我們的社會特别是家長,對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作用和态度,應該更加寬容一些,體育是很好玩的事情,很多人把“好玩”理解為“不專業”,其實兩者并不矛盾,孩子在體育活動中更專注和投入。
另外,網球能夠讓青少年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培養他們在強大壓力下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對他們将來的成長非常有益;網球可以教會人看到自己的弱點,這個是非常有用的,一個人非常難看到自己的缺點,網球作為很好的工具和運動方式,讓我們做得更好,在這項很好玩的運動中塑造人格,對年輕人成長意義重大。
張明傑院士還以現身說法來解讀青少年時期的艱苦奮鬥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我做農民的經曆給我的人生非常好的經驗,我什麼苦都能吃,遇到挑戰的時候壓力很大,工作非常辛苦,但都可以扛過來。”
張院士出生在浙江甯波的農村,小時候農忙時節幫助父母幹農活,體會到做農民的辛苦,插秧、收割的過程很辛苦,“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經曆造就了一個人的意志力,對後來從事科研工作有着巨大的幫助。”
他經常開玩笑說,“完全自由自在的我,是希望一半時間工作,一半時間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當然,現實中很難做到;我這份科研的工作很好,可能是所有行業中自由度最高的,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做科學家,如果能把行政管理的工作放下,隻做一個純粹的科學家,那就達成理想狀态了。
唐叔賢:物質和精神食糧同等重要
之前參加過一次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唐叔賢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美好回憶,“第一次參賽感覺挺好,見到很多不同地方來的隊伍,有從北京、杭州遠道而來的,一天半的活動,場地設施、接待服務都非常好,氛圍很棒,室内紅土場比較稀缺,大家玩得很開心;松山湖之前來過一兩次,希望以後能夠到這裡多做一些交流。”
唐叔賢非常認同松山湖通過不同平台集聚科技人才的做法,松山湖有像華為、中科院實驗室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是工作的理想之地,大家都挺滿意的,我從深圳過來也就是一個小時車程,相信2023年會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到松山湖,更多項目在這裡落地。”
唐叔賢認為,不管是美國矽谷,還是法國矽谷,每個地方都各具特點,松山湖有自己的優點,特别是華人科學家,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想家,來到松山湖感覺很熟悉、很親切,可以考慮在服務設施上關注一些細節,讓大家在工作之餘,生活得更舒适一些。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坐落于“廣深港”黃金走廊腹地, 地處東莞幾何中心, 南臨香港、深圳,北靠廣州, 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松山湖規劃控制面積72平方公裡, 坐擁8平方公裡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裡的生态綠地, 是一個在國内具有示範意義、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技新城。
他特别贊揚了松山湖網球協會卓有成效的工作,實際上是在為松山湖提供一種專業而溫馨的服務,為開發區賦能,“每次辦賽工作人員都會花很多心思,不同的組别讓比賽更加豐富有趣,我在國内參加過一些活動,陪打的水平很高,但科學家的融入感不強,科技精英網球賽讓科學家VS科學家,大家都會全心投入,發揮自己的水平,比賽娛樂性和觀賞性更強。”
唐叔賢院士表示,他堅持每周打2次網球,每次3小時,有機會出身汗、全心投入網球比賽,加上良好的休息,身體健康且不容易受傷,不能夠不打球,停下來就會覺得不舒服,還像吃飯沒吃夠一樣不舒服,打了(球)就很舒服,工作、生活樣樣都要調節好。
值得一提的是,唐叔賢院士是一位“健身達人”,除了打網球,他還堅持到健身房健身,每周2天網球加2天健身,“年紀大了以後肌肉會流失,可以通過健身保持肌肉量,我打了這麼多年球沒有受傷,就是因為身體素質比較好,隻是打網球不做别的配套體能訓練,常年累計下來也會出問題。”
受疫情影響,唐叔賢院士已經2年多沒有出國了,他很期待有機會參加矽谷賽區的網球比賽,認識一些新朋友,也希望展開一些科研方面的合作。
唐叔賢院士很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的求學和工作經曆,讓他對體教融合有着深刻的認識。
“我是從香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讀碩士和博士,出國後感受到,學生的身體太重要了,一個人再聰明、再努力,如果身體跟不上,也無法勝任重要的工作;我們中小學生的課業還是很繁重的,但不能以身體健康為代價,青少年要有足夠的時間把運動和營養搞好,真的到成年後要做科研熬夜的時候,才會發現身體真的很重要。中國人很聰明也很努力,青少年時期重點在培養好的習慣,身體是“1”,成就是後面的無數個“0”,隻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注重科學運動和營養均衡,才能有所成就;另外,還要注意人對人之間的關系,青少年除了學習知識,還要學常識、懂禮貌,隻有自己對别人好一點,别人才會對你好一點,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我們循序漸進,物質生活富足了,人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們通過網球運動可以學到、體會很多知識和常識,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