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甯,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上元二年,761)。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野望注釋: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pǔ)清江萬裡橋。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裡橋,跨過泱泱的錦江。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裡橋:在成都城南。
海内風塵諸(zhū)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海内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隻我一人好不凄怆?風塵:指安史之亂導緻的連年戰火。諸弟:杜甫四弟:穎、觀、豐、占。隻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惟将遲暮供多病,未有涓(juān)埃答聖朝。(惟 通:唯)惟将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日:一作“自”。
杜甫的主要作品有:
絕句、絕句、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春望、房兵曹胡馬、望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石壕吏、贈花卿、别房太尉墓、江漢、小寒食舟中作、九日藍田崔氏莊、小至、羌村、漫成一絕、望嶽三首、天末懷李白、絕句漫興九首·其九、佳人、閣夜、又呈吳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雨、絕句·江碧鳥逾白、月夜、登樓、贈衛八處士等。
《野望》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