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夢李白·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天寶三年,年紀相差十一歲的李白和杜甫相識于洛陽。
那一年,李白年逾不惑,禦用詩人的身份終于在他不侍權貴的傲骨中走到了尾聲。唐明皇對于李白的才華從來都沒有用在正确的地方,或許在他的眼中,這個“詩仙”同他消遣助興時躲在一隅擺弄樂器的樂師們并沒有什麼分别。非要說有,或許就是他更懂得如何文绉绉地逗自己的貴妃開心。
離開長安,李白一路行至洛陽。
踏着一路的風與塵,在落英缤紛裡,李白始終帶着詩人的情懷眼觀周遭的一切。秋葉随風凋零,但他并非悲春傷秋之人,大氣磅礴的詩文信手拈來。
此時的杜甫剛過而立之年,褪卻了青澀,步入穩健。在他過往的歲月裡,李白猶如盛唐時代文豪中的驕陽,他的文筆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唐的氣度和風範。對于這位聞名遐迩的名人,杜甫的心中充滿了仰慕和崇敬之情。
據說,當初他倆是在杜甫的父親杜閑的家中相識的。
那應該是一個秋日的早晨,鳥兒剛剛蘇醒,唱着動聽的歌謠,陽光靜谧而溫和地穿過屋檐,将屋頂的剪影熨帖在院子的石闆路上。聞名天下的李白造訪杜家的消息在他出發之前就已經在杜府裡傳遍了。
眼看着自己的偶像即将上門做客,杜甫的心情異常激動。雖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出于對詩歌的熱愛,他似乎覺得這是一次超越現實和年齡的精神會面。
原本以為在大師的面前,自己隻是一個初識詩書的晚輩,未曾想竟然在與他的交流中萌生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默契,這一點讓杜甫意外得很。
随後,他倆便在友人的陪同下,前往附近的獵場狩獵。對于文人來講,這樣的交流方式似乎有些突兀,然而,李白和杜甫卻痛快而自在地完成了這項活動,或許,在他們的靈魂裡,都住着一個勇敢的英雄。
自此,他倆成了朋友,至交的朋友。從那年的秋天開始到冬季悄然接近尾聲,他倆一同欣賞了秋葉的靜美,一同看着皚皚白雪消融。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是杜甫回憶起那段時光時情誼滿滿的描寫。盡管他倆在文風、思想以及各自的生活經曆上全然不同,但命運有時就是這樣神奇,這樣的兩人竟也成了彼此欣賞、惺惺相惜的摯友。
分離之際,兩廂不舍。在此後的歲月裡,他倆又經曆了幾次聚首分别。每每相聚,他倆都把酒言歡、高談闊論,而分離時雖有惆怅,卻不過分悲傷。雖然他倆珍惜二人之間的這份友誼,心裡也同樣清楚,不能成為彼此的羁絆。
相聚就隻有不到一年的時光,絕大多數時間裡,他倆之間的友誼都是以思念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這首《夢李白·其二》寫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由于受到政事的牽連,李白在唐肅宗年間被下獄流放。流放地定在了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貴州桐梓。在當時,那裡是名副其實的偏遠之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