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甯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将于11月24日對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的100%股權進行拍賣,起拍價1.38億元,公司評估價格為1.97億元。這個消息再一次把知豆推向汽車行業頭條,不少朋友開始感歎:知豆就這麼涼了?
知豆創始人鮑文光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他并非技術出身,卻在2005年就看準了新能源汽車的無限發展潛力。所以,我們不能以造車新勢力的目光來看待知豆,事實上,早期的知豆沒有生産資質,旗下的産品隻能遠銷海外,并獲得了歐洲E-Mark認證,出口意大利。
生不逢時
在獲得國内生産資質以前,知豆這個品牌已經靠對外出口存活了11年。早期的時候,為了開辟國内市場,知豆在2014年找到了衆泰代工,但是當時國内的汽車環境還無法接受知豆這樣的産品。後來知豆又找到吉利,兩家合作打造合資品牌,才讓知豆産品正式在國内上路。
也就是2017年,知豆獲得了發改委下發的生産資質,講道理也應該迎來人生巅峰時刻了,豈不知福兮禍所依。當時的知豆被資本看做是"薅補貼羊毛"的利器,其3-5萬元如此低價的産品又被市場上的消費者看做是"占号神器",一時間知豆年銷量在2017年沖向高峰達到了4.3萬台。
到了2018年,國内補貼政策調整,一些續航不達标的産品漸漸開始退出補貼範疇,知豆汽車的銷量也随之下滑,直到2018年,知豆汽車累計銷量為1.53萬台。而在年初的時候,知豆給2018年定下的目标為8萬台……
2018年末,多家企業開始向知豆催收貨款,企業内部也被爆出有80多名員工遭遇欠薪。一直都是小體量的知豆哪經曆過這種風浪,便開始向吉利求助,而吉利作為資本一方,它已經非常清楚知豆的未來,所以并不想把自己也白白搭進去。
命運多舛
回顧知豆曆史,我們會發現它的幾次命運轉折總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鮑文光選擇在2005年成立知豆,當時他應該不會料到十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有這麼大的規模。從發展曆程上來看,當時的鮑文光應該掌握了出口海外的資源,否則也不會用十年來賭一紙生産資質。
依靠海外市場能存活十一年之久,進入國内市場三年就被幹趴下了。這倒不是因為國内競争殘酷,實則是知豆錯估了國内新能源發展趨勢,按照當時知豆的體量是很難滿足國内市場需求的。
找到衆泰和吉利之後,剛巧又碰上國内新能源汽車井噴,一時間為了快速占領市場,拖欠幾個億的窟窿,甚至還在2018年定下了同比翻一倍的銷量目标。結果銷量未能完成預期,知豆妥妥地經曆了一次盲目擴張還把自己給"撐死"了,巨大的成本直接拖垮了缺乏資本積累的知豆。
轉型失敗
事實上,知豆自身也清楚在國内市場隻通過一款微型電動車是很難存活下去的。曾經知豆也嘗試通過大體量的增長,倒閉政策承認低速電動車的可發展性,但收效甚微。之後知豆也提出轉型,并開始發力電動轎車以及SUV,這并非是知豆所擅長的。
今年初知豆對外宣布将會投資120億在南京建造年産能20萬台的生産基地,用于生産新能源乘用車、SUV等産品,而此時的知豆已經是強弩之末,市場根本不會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産業轉型。
今年6月份,知豆因拖欠2億元貨款及相關利息被公示為失信企業,股權凍結累計金額高達13.2億元……媒體上到處充斥着"知豆關門"相關的負面信息,背上老賴名聲的知豆更是寸步難行。現如今,又被挂上1.38億元的價格拍賣,這場十四年的長跑,基本上也該宣告終結了。
寫在最後:知豆的遭遇給國内新能源行業敲響了警鐘,随着新能源風勢減小,很多初創車企已經停下了腳步,知豆本應該算是一家優質的企業,它自始至終唯一的錯誤就是産品單一,而在這場"拔苗助長"的競賽中,并不利于這種企業的存活,同時也會滋生大量騙補、騙融資的車企,回過頭來再看激進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給這個行業幫了倒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