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生字組詞:
暮mù:暮色 朝暮 暮春 暮年 晨鐘暮鼓
吟yín:吟詩 吟誦 吟詠 呻吟 吟風弄月
題tí:題字 題目 題材 問題 文不對題
側cè:側面 側重 一側 側身 旁敲側擊
峰fēng:山峰 峰頂 高峰 洪峰 峰回路轉
廬lú:茅廬 廬舍 草廬 廬山
緣yuán:緣由 邊緣 緣分 有緣 無緣無故
降xiáng:投降 降伏 降服 甯死不降 降龍伏虎
閣gé:閣樓 閣下 出閣 閨閣 亭台樓閣
費fèi:花費 消費 費力 收費 煞費苦心
須xū:必須 無須 胡須 觸須 花須 根須
遜xùn:遜色 謙遜 稍遜一籌 出言不遜
輸shū:輸赢 認輸 輸血 輸送 滿盤皆輸
多音字:
橫:héng橫沖直撞 hèng蠻橫
識:shí識破 zhì博聞強識
降: xiáng投降 jiàng降臨
形近字:
暮(朝暮)墓(墓地)
題(題目)提(提出 )
側 (側目 )測(測試)
峰(山峰)鋒(鋒利)
費(收費)沸(沸騰)
輸(輸出)偷(小偷)
古詩大意:
《暮江吟》:一道餘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樣,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巧的弓。
《題西林壁》: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就成了聳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問題歸納:
1.江水為什麼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
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2.《暮江吟》這首詩中,作者贊美哪些景物是“可憐”的?
“可憐”的意思是可愛。當作者看到彎彎的如弓一樣的新月、珍珠一樣的露珠時,他感到這一切都是可愛的。
3.《題西林壁》和《雪梅》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
這兩首詩的相同之處就是都蘊含着深刻的哲理。《題西林壁》先描寫了看到的廬山景色,然後闡述了道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結論。《雪梅》在末句點明了雪和梅的特點,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進步。
4.作者為什麼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
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暮江吟》知識點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課文主題:
《暮江吟》這首詩描繪了從傍晚到夜幕降臨後江面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熱愛,對大好秋色的無限喜愛之情。
[注釋]
①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②瑟瑟:這裡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③可憐:可愛。④真珠:珍珠。
鑒賞:
1、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傍晚所見到的紅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顔色。表現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2、後兩句寫的是詩人在夜幕降臨時所見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人把地上天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裡,用兩個生動的比喻營造出秋夜和諧甯靜的氛圍。
《題西林壁》知識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課文主題:
《題西林壁》是詩人遊覽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雄奇壯觀、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注釋]
①題: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嶺:高大的山脈。④峰:高而尖的山頭。⑤識:認識。⑥緣:因為。
鑒賞
1、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态變化: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贊美了廬山景色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态。
2、後兩句蘊含着深刻的哲理: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結論。
《雪梅》知識點
課文主題:
《雪梅》這首詩寫法新穎别緻,詩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注釋]
①降:服輸。②騷人:詩人。③閣:同“擱”,放下。這裡讀。④評章:評議。這裡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⑤遜:不及;比不上。
鑒賞
1、前兩句寫梅雪争春,詩人難以評判高下。首句運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早春梅花與雪花之美。
2、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概括寫出了梅與雪的不同特點。這兩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才是正理。
圖文解讀
練習
《暮江吟》同步練習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麼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為什麼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詩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體會“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達效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确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
2、詩人為什麼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初三涼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仿佛一張精巧的弓。這兩句寫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上,涼露下降。此時風光,猶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
3、蘊含着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也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的心情。
4、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
《題西林壁》同步練習
一:解釋下列詞
題:__________________
西林:_________________
隻緣:_________________
不識:_________________
橫看: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或作答。
1、《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 ”。除了《題西林壁》他還寫了 。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__、____不同的角度,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觀看_____的感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詩中有哪句詩說明這個道理,請填在橫線上。?
3、《題西林壁》前兩句寫 ,後兩句寫 ,這首詩借寫廬山的自然景象,還告訴我們 。
4、《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有三組反義詞,分别是
( )— ( ), ( )— ( ), ( )— ( )。
三、從《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得到的啟發是( )?
A.對複雜的事物,隻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它方面。?
B.對複雜的事物,應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對複雜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觀察,調查了解,又要親身去體驗,去分析。
參考答案:
一、
題:書寫
西林:西林寺
隻緣:隻是因為
不識:不知道
橫看:正面看
二
1、宋 蘇轼 三蘇 《惠崇春江曉景》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廬山 在正面看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在側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形狀、姿态是不同的。
2、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3、寫景 明理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4、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三、C
《雪梅》同步練習
閱讀盧梅坡的《雪梅》,完成下面的習題。 梅雪争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 請說說“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處。
2、這首詩後兩句蘊含很深的哲理,試作簡要分析。
3、請寫出連續的兩句詠雪或者詠梅的詩句。
參考答案:
1. 運用拟人手法,生動寫出了二者為争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的情态。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别緻,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3. 例如: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綜合練習
參考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