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蜜蠟)是中生代白垩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一種樹脂,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混合物。在國标上,還沒有對琥珀進行分類,但商業上常根據琥珀的成因、産地及不同特征來命名。如下
圖:血珀
圖:金絞蜜
圖:蜜蠟
圖:蟲珀
圖:藍珀
圖:石珀
天然琥珀種類非常多,市場上為了提高琥珀的質量或利用價值,常對琥珀進行優化處理,琥珀的優化處理主要有熱處理、染色處理、壓制處理等。其中隻有熱處理在國家标準中屬于優化,另外兩者均歸類為處理,不被國标認可。
1、熱處理
将雲霧狀琥珀放入植物油中加熱,用适當的溫度進行加熱,或隻在琥珀的表面進行加熱的方法,叫琥珀的熱處理,俗稱"烤色"。
為什麼要進行熱處理呢?
加熱後的琥珀變得更加透明,同時在處理過程中琥珀中的小氣泡由于受熱膨脹爆裂而産生葉狀裂紋,通常稱為"睡蓮葉"或"太陽光芒"的包體;
加熱後的蜜蠟,顔色變深變濃郁且均勻,呈現"老蜜蠟"顔色,賣相更佳!
如何辨别呢?
天然琥珀也會因地熱而發生爆裂,但在自然界條件下受熱不均勻,氣泡不可能全爆裂,而處理過的琥珀氣泡幾乎全部爆裂形成大量"太陽光芒",故不存在氣泡。
天然蜜蠟通常呈淺黃色或淡黃色,加熱後的蜜蠟顔色變深,呈現濃、深的黃色且顔色均勻。
圖:熱處理的琥珀
圖:琥珀熱處理後,形成類似爆花狀,俗稱爆花工藝
圖:烤色處理後,氣泡炸裂形成太陽光芒
圖:烤皮琥珀,對蜜蠟表面進行熱處理
圖:烤皮蜜蠟,對蜜蠟表面進行熱處理
2、染色處理
将琥珀進行脫水,使其産生不同程度的裂紋,随後将其放入染劑中進行染色,稱為琥珀的染色處理,通常将琥珀染成紅褐色。
為什麼要進行染色處理呢?
琥珀表面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後會變成暗紅或紅褐色,為了模仿陳年老貨的外觀,将其染色,以模仿老琥珀。另外,還可染成綠色或其他顔色。
如何鑒定呢?
放大觀察可見顔色隻存在于裂隙中,透光看,可見裂隙中有顔色濃集。
圖:染色琥珀
3、壓制琥珀(再造琥珀、二代琥珀)
将琥珀碎屑或邊角料破碎成一定粒度并除去雜質,在适當的溫度(一般200-250°C)下使之熔融,并在一定壓力下(約2.5MPa)使之通過鋼篩,待冷卻後便黏結成大塊材料,這種方法稱為琥珀的壓制處理。
為什麼要進行壓制處理呢?
由于一些琥珀塊度過小,不能直接用來制作首飾,通過處理,使其形成較大塊的琥珀便于制作飾品。
如何鑒定呢?
A 表面特征:放大觀察樣品的表面,可以看到兩塊碎料的交接處有一條凹痕。壓制琥珀常可見渾濁的粒狀結構或"血絲"狀構造,有時有被黏結起來的細小碎塊表面的氧化層。
B 内部特征:老式再造琥珀含有定向排列的扁平拉長狀氣泡及明顯的流動構造,可見清澈或雲霧狀相間的條帶,兩碎塊的接合處有一條顔色更深的流動紋。新式再造琥珀透明度較高,有糖漿狀的攪動構造。未處理過的琥珀内部氣泡多成圓形,通常含有動、植物碎屑。
C 紫外熒光燈下:再造琥珀熒光更強,呈藍白、淺綠色等不同斑塊,而天然琥珀呈較均一的淺藍白的、淺黃色、黃色、褐黃色等。
D 比重:再造琥珀稍輕,一般都在1.03-1.05之間,而天然琥珀的比重一般在1.05-1.09之間。
E 顔色:再造琥珀顔色一般呈橙黃或紅色,天然琥珀黃、橙、棕紅色等。
圖:壓制琥珀
圖:壓制琥珀的流動構造
圖:壓制琥珀的邊界痕迹
圖:天然琥珀(左)與壓制琥珀(右)的熒光對比,壓制琥珀熒光強烈
鑒定師提醒各位小主,購買珠寶一定要求商家附贈國家正規珠寶質監站證書,例如NGTC國家珠寶檢測中心、GIC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證書。以免上當受騙!
關注不走丢!感謝每一位喜歡珠寶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