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棠梨煎雪入夢來

棠梨煎雪入夢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3 22:00:24

棠梨煎雪入夢來?春天是鮮花的季節,風雅之士愛看花兒在風中搖擺,美食家們卻想着鮮花是否可以入菜“百花影姗姗,芬芳入餐盤”,那些用鮮花做成的美食,驚豔了人們的味蕾,正所謂:鮮花美食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棠梨煎雪入夢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棠梨煎雪入夢來(四月芳菲入馔鮮)1

棠梨煎雪入夢來

春天是鮮花的季節,風雅之士愛看花兒在風中搖擺,美食家們卻想着鮮花是否可以入菜。“百花影姗姗,芬芳入餐盤”,那些用鮮花做成的美食,驚豔了人們的味蕾,正所謂:鮮花美食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食花自古有曆史

自古以來,關于花的做法和吃法衆多。花朵因其氣味芳香而受到人們的注意,從而被廣泛用于食物的制作,起到調味增香的作用。花瓣可涼拌、熱炒、油煎、炖湯、烘焙,講究成肴後“色香味”俱全,如此方不負這春日好時光。

古人早就發現了花卉在開胃、益智、悅色、健膚、潤體等方面的作用。從《黃帝内經》到《本草綱目》,不少“花經”直接可讀作“藥經”。絕大多數花卉還可“合香入茶”或獨立成茶。至于鮮花入馔,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曆史。《楚辭·九歌》中有“蕙肴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先秦及秦漢時期就用蕙、蘭蒸制成食物,桂花釀制成桂酒祭拜神靈。花卉象征着高雅、聖潔的寓意,自然成為三牲之外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首選。

除了祭祀用酒之外,當時已經出現青梅酒、菊花酒、蓮花酒,以及其他以花為主要材料的香酒、藥酒。

此外,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以菊花、韭花、蓼花烹羹宴客或祭祀之用的記載也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過。

據史料記載,漢代出現了蘭花酒和芍藥醬。漢代枚乘的《七發》中之一“發”是列舉漢代的“至味”,其中的兩味即是“熊蹯之臑,芍藥之醬”“蘭英之酒,酌以滌口”。《格緻鏡原》引《洞冥記》曰:“漢昭帝遊柳池,中有紫色芙蓉大如鬥,花葉甘,可食,芬氣聞十裡。”可見當時鮮花入馔已是常事。

三國時曹植的《仙人篇》裡有“玉樽盈桂酒”之句。據《太平廣記》記載,魏國曹奂為陳留王時,有頻斯國人來朝,壺中有神漿如凝脂,即桂漿也。由此可見,魏晉之際桂花酒依然是為人所崇尚的飲品。晉代顧微《廣州記》雲:“平興縣有華樹似槿又似桑,四時常有花,可食,甜滑無子,此杝。”這種樹就是木槿,其花即木槿花。這說明晉代時人們已知食用木槿花。

唐代盛行花宴,設宴賞花食花,春日采花做糕已成日常。《隋唐嘉話》記載了武則天在花朝日(農曆二月十三日)遊園時,令宮女采集百花和米搗碎,蒸制成百花糕,分賜臣下。與此同時,桂花鮮栗羹和木香花粥也成為宮廷宴席上的珍品。而唐代重陽糕的内容更為豐富,無論是唐《食譜》還是《大唐六典》,均有記載唐代重陽節已有麻葛糕、米錦糕以及菊花糕。

兩宋時期鮮花入馔之風日盛,并相繼出現《山家清供》《養餘月全》等記述烹調鮮花的“花馔譜”。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記述了“金飯”“荼蘼粥”“雪霞羹”“廣寒糕”“黃菊煎”“松黃餅”“紫英菊”等多種花卉肴馔,其中不乏以各種花為原料制作的湯品、糕餅、粥、面等,品類齊全。因為宋人對梅花情有獨鐘,《山家清供》還羅列了各式梅花食譜,有“蜜漬梅花”“湯綻梅”“梅粥”“梅花湯餅”等,饒富情趣。

明清時期,花卉食品和花卉飲品的品種多樣,制作方法更為精細,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三月的榆錢糕,四月的玫瑰餅和藤蘿餅,端陽節前府地朱門以粽子相贈,附以桃、杏、玫瑰餅等物。盛暑之時,将茉莉花熏茶。中秋佳節賞月之時,祀以雞冠花。此外,“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薔薇、蘭花”皆可用以制作花酒。《粥譜》中也記載了蓮花粥、木槿花粥、牡丹花粥、萱草花粥、芍藥花粥等十幾種花粥。

明清時期的兩大奇書《金瓶梅》和《紅樓夢》中,都有食花的記載。如《金瓶梅》裡除了各色花茶、花酒,還有玫瑰菊花餅兒、玫瑰搽穰卷、玫瑰鵝油燙面餅、玫瑰元宵、玫瑰壽糕、頂皮玫瑰餅兒等小吃。《紅樓夢》在花食方面描寫了幾種花露、花酒,還有糖腌玫瑰鹵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等品類。兩書裡玫瑰作為食材出場較多,大概是由于《食物本草》介紹了食用玫瑰好處多多:“主利肺脾、益肝膽,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在清代烹饪著作《調鼎集》中,僅“果品部”就收錄了近50種花果的烹饪方法;而清代《養小錄》中還專立“餐芳譜”一章,分叙了20多種鮮花食品的制法,其中介紹迎春花“熱水一過,醬、醋拌供”,就做成了迎春花馔。清代徐珂在《清稗類鈔·飲食類》中記載:“梅花點茶。梅将開時,摘半開之花,帶蒂置于瓶,每重一兩,用炒鹽一兩灑之,勿用手觸,必以厚紙數重密封,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于盞,然後取茶二三朵,沸水泡之,花頭自開而香美。”可見此時以花入馔已是日常常見的飲食習慣。

時至今日,許多古代可食用花卉,留下的菜譜和記錄,依然延續并存在于各大菜系之中。

啖花乃為風雅事

在古人看來,最具風雅的吃法應該是以香花制作的菜肴、點心。文人雅士、名媛淑女們認為“食花如花,花容體香”,時令花卉有靈有氣、養生美容,正所謂“花中自有不老方”,同時又象征着高潔雅趣。

戰國時期,屈原曾在《離騷》中寫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直接以菊花為食,還有“播江離與滋菊兮,原春日以為糗芳”,把菊花與糧食摻在一起做成幹糧食用。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直接以菊花烹饪菜肴,食菊而飲。

唐代詩聖杜甫曾吃過槐花與槐葉——“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想來槐葉澀、槐皮苦,唯有槐花鮮甜可慰藉詩人的苦悶。另據其詩雲:“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初生的錦帶花入馔可是一道令人食欲大增的清雅小菜,難怪病中的杜甫也要寫詩惦念。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饋贈白居易菊苗齑。菊苗齑當是用嫩菊苗做的菜,能被劉禹錫用來招待白居易,想來應是一道美味。

食名、詩名皆盛的蘇轼以開發異食為樂,其以松花、槐花、杏花蒸後密封而成的酒想來味道應該不錯,估計還有養生養顔之功。世人用“牛嚼牡丹”來暗批不懂欣賞美好事物之人,但文人雅士們吃起牡丹來可未見手軟。北宋大文豪蘇轼曾以兩首詩作大談油炸牡丹這一美食,《雨中看牡丹》中雲:“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雨中明慶賞牡丹》中再雲:“明日春陰花未老,故應未忍着酥煎。”賞花賞到食指大動、口舌生津這般境界,也是奇妙。當然,油炸花蕊、花瓣這一芳馔做法早已有之,算不得蘇轼首創,可用來油炸的花兒種類也是衆多,後世如明代王象晉就在《群芳譜》裡寫吃芍藥:“春采芽或花瓣,以面煎之,味脆美可以久留。”

宋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鐘,典型如楊萬裡。楊萬裡食梅非常講究,嚼梅時要蘸蜜食用,還作詩記錄:“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盤物物佳。隻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他的另一首詩《蜜漬梅花》,是描述以梅肉、梅花制作的花馔:“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句裡略無煙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白梅肉、雪水、梅花、蜜,隻看原料,就給人一種清雅脫俗的感覺,若用此馔做下酒菜,則其韻味“較之敲雪煎茶風味不殊也”。楊萬裡還為梅花粥賦詩:“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凋落的梅花拾來熬粥,還可用作熏香的材料,頗有一種物盡其用的樸素價值觀。

《山家清供》中還記載了一種“梅花湯餅”,使用了梅花與香藥檀香,據傳是宋代一位德行高尚的隐士所創造。以浸過梅花、檀香末的水和面,再用梅花樣的鐵模子鑿好,梅狀面團煮熟後放入雞湯内便可食用。既有梅花的清遠之氣、檀香的芬芳甘甜,又有雞汁的鮮美。面葉具備梅花形狀與神韻,片片玉潔冰清的“梅花”賞心悅目,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和遐想空間。

清代美食家袁枚是一位懂花的“食花客”,整天忙于“食詩”與“食花”。他春天制藤花餅、玉米餅,夏天炙蓮瓢、食荷花,秋天蒸花栗子糕,冬天圍着爐子,紅袖添香,開始做蠟梅芥菜羹,真是雅到極緻。

花露是重要的化妝、美容用品,但是在我國古代,也是備受珍視的飲料、調味品。《養小錄》中列舉了30多種可以蒸餾花露的花、葉,并且指出,花露無論是入酒調味還是作為代茶的飲料,或者作為香甜劑做點心,都是非常清新宜人的。

清代大才子李漁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每次都要備上一種花露拌飯,令人垂涎:當米飯剛蒸熟的時候,用一杯花露澆在飯上,蓋上鍋焖一會兒,然後拌勻,其效果是普通米飯有了異樣的花香氣,變得仿佛如珍奇食物一般,食來别有一番滋味。

(彭宗璐 王甯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2年04月22日06版)

(責任編輯:王 甯)

本文來自【中國食品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