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滋補膏方劑?基于豬膏解毒功效的《金匮要略》“諸 黃 ,豬膏發煎主 之”再認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冬季滋補膏方劑?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基于豬膏解毒功效的《金匮要略》“諸 黃 ,豬膏發煎主 之”再認識
窦 豆 許 宗 穎 邱 旭 東 徐 爽 李 志 鳴 鐘 相 根
豬 膏 發 煎 出 自 《金匮要略•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原文為:“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豬膏發煎方:豬膏半斤,亂發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後世注家及規劃教材均認為豬膏的主要功能為補虛、潤 燥,進而将豬膏發煎解讀為專為胃腸燥結萎黃而設的方劑,但如此解讀則限制了該方的應用範圍。 本文拟通過對曆代本草及相關醫學文獻、非醫學文獻的研究挖掘,闡述豬膏的解毒功效,從而重新審視豬膏發煎,對其功效主治進行再認識。
1 豬膏發煎的古今應用
1 . 1 古 代 臨 床 應 用 豬 膏 發 煎
自 古 臨 床應 用 頗多 ,如《外台秘要》第四卷《諸黃方一十三首》:“仲景《傷寒論》諸黃,豬膏發煎主之方。豬膏(八兩),亂發(大如雞子一枚)。右二味,納發膏中煎之,發消盡研,絞去膏細滓,分二服,病從小便去也。出第十四卷中。《肘後》《備急》、文仲 、《千金》《古今錄驗》、深師、範汪同。雲 :太醫校尉史脫家婢再病,胃中幹糞下便瘥,神驗。 〜1此外,史脫治婢一案每為後世注家引用,并雲出自 《千金》,今本《千金》雖未見此案,但由此可見該案應曾被多種方書收錄,隻惜今人未能得見。 史脫其人,載于南宋張杲[2]《醫說》:“史脫,不知何郡人,器性沉毅,志行敦簡 ,善診候,明消息,多辯論,以醫精專拯療工奇,拜太醫校尉,治黃疽病最為高手。 ”可見其運用豬膏發煎治療黃疸的“神驗”并非偶然為之。 遺憾的是,宋前古籍亡佚甚巨,史脫一門醫術後世已不見傳。
宋後此方用于臨床治黃的記載有三: 一是徐忠可《金匮要略論注》載 :“予友駱天遊,黃疸,腹大如鼓,百藥不效,用豬膏4兩 ,發灰4兩 ,1劑而愈。 既然“百藥不效” ,而“終用豬膏發煎取效” ,可見其功效卓著。之後《心太平軒醫案》有一案:“餘母向患疸症,身面眼目 俱黃,屢服清理濕熱藥,罔應。 乃延澹安伯(徐錦 ,字淡安)診 治 ,謂 餘曰 :‘此非煎劑所能奏功,《金匮》治黃疸諸方,惟豬膏發煎用之累效矣。 ’ 并囑雲:‘此膏初服易吐,宜漸加增,早晚服一調羹。 ’ 如法熬就 ,服未半料而黃退身康,至今猶感佩大德。 侄卧雲識。 ”丨41
徐氏對于豬膏發煎的使用頗有心得,通過查找後發現, 徐氏之學應來自 其師顧西疇所傳。 《顧西疇方案》亦記載有豬膏治黃的醫案,患者“陽虛濕熱已成黑疸” ,顧氏認為“草木無情,不能料理” ,故以豬膏發煎治之:“豬膏,亂發雞子大三團,洗潔,以豬膏人亂發微火熬勻,分五六日 或六七日 服。 ”151在豬膏發煎流傳漸少的情況下,正是師門内的傳承授受才使徐錦産生了“《金匮》治黃疽諸方,惟豬膏發煎用之累效” 的斷言。由上述醫案可見,豬膏發煎在古代常被臨床應用且具有肯定的療效。
1 . 2 近 現 代 解 讀
近 現 代 以 來 , 臨床醫生往往擔心服用豬膏會對血脂控制産生不利影響,在給肝膽疾病患者使用豬膏發煎時心存畏忌,故而豬膏發煎在現代臨床應用及研究中逐漸被遺忘。 但事實上,這種“遺忘”主要是由于對豬膏發煎功效和主治的不理解而導緻。 後世注家及國家規劃教材均認為豬膏的主要功能為補虛、潤燥,進而将豬膏發煎解讀為專為胃腸燥結萎黃而設的方劑,但如此理解,則與仲景所言的“諸黃”這一寬泛的适用範圍相矛盾。在将近兩千年的曆史流傳過程中,曆代注家對仲景原文的解讀在不同時代流變不已,必須回歸當時的語言環境和時代背景方能澄清其本意161。 而上述條文解析,完全是基于“以方測證” 的逆向解讀,存在兩個明顯的不足:一是回避了 “諸黃” 的解讀,将豬膏發煎限定于胃腸燥結之萎黃證,大大限制了本方的臨床應用範圍及應用價值,進而導緻本方慢慢被後世所忽略或遺忘;二是将豬膏的功效局限性地解讀為“潤燥通便” ,而忽略了古人對豬膏功效的傳統認識。
2 豬膏的解毒功效
2 . 1 豬 膏 解 毒 的 古 籍 依 據
豬 膏 , 即豬科動物豬的脂肪油,現在一般認為其功效為補虛、潤 燥 、解毒,但“補虛潤燥”提及較多,“解毒”常被忽視。 細考古籍,“解毒”實為豬膏功效中最早被記錄者,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得到大量的臨床運用。 李時珍m《本草綱目 》引《名醫别錄》雲 :“豬脂膏,主煎諸膏藥,解 斑 貓 、芫青毒 。 ”又自 雲:“解地膽、亭 長 、野葛、硫黃毒,諸肝毒,利腸胃 ,通小 便,除五疸水腫…… ” 《千金寶要》提出“中惡并蠱毒, 溫二升豬肪頓服之1 的豬膏解毒之法。 《肘後備急方》亦有“治食野葛毒,溫豬脂一升飲之”[91的記載。
非醫學著作中也大量記載“豬膏解毒” 。 北魏《齊民要術》、宋代《虎钤經》、元代《農桑輯要》均記載以臘月 豬脂煎雄黃、頭發,外用治療皮膚瘡疥腫毒1 宋代《夷堅志》雲 :“豬肪脂能制硫黃。 ”[13]《續世說》記載道士服劇毒丹藥後“腹堅不食将死” ,道醫“以豬肪、楮漆下之” m ,遂轉危為安。
“豬膏解毒” 的用法, 直至晚清仍廣泛流傳于民間 。據光緒年間《廣東曆代方志集成• 高州府部》記載,草菠蘿“食之殺人” ,解毒有二法:“蕹菜漿灌之愈,或以豬膏白 糖飲之亦愈。” m其中的蕹菜,《南方草木狀》載其“能解冶葛毒” M61、《醫林纂要》述其“解蟲毒及礎石毒”m, 為嶺南醫學乃至東南亞各國傳統醫學的解毒要藥,而豬膏與之并列,“飲之亦愈” ,可見其解毒功效卓著。 《吳川縣志》 記載一種名為兜鍪蟲的劇毒蟲類 ,“農夫以手殺之,不數十,手爛矣。 鴨能食,然多食亦死,惟先詞以豬膏乃不死”[181,亦體現了豬膏解蟲毒的作用。
可見, 從漢末佚書到明清集大成之本草著作,從醫學典籍到廣為流傳的各地方志,均大量記載了豬膏解毒之功效,且尤其擅長于解除各種動物、植物、礦物帶來的毒性損傷。
分析豬膏解毒的機制, 應與其性涼而利下有關。中醫一般認為各種蟲 毒、金石毒多偏屬于熱性,而豬膏的藥性偏涼,同時具有利腸胃、通二便之功,故可促進毒性物質的排出。 當然,這些也隻能初步解釋古人記載的豬膏解毒的現象,其更多的解毒機制還需設計相應的實驗研究進一步探索。
2 . 2 豬膏解毒與 黃疸證 治
仲 景在 《金匮要略》黃疸病篇中雖未提出過解毒的概念,但卻運用了以解毒為主要功效的豬膏治療“諸黃” 。 後世挖掘其治黃思想内 涵,并在此方面有所發展。 例如 ,元代朱丹溪1191在《丹溪心法》中提出黃疸治療“分利為先,解毒次之” ,明确将解毒列為僅次于分利的黃疸治療大法。 清代《急救廣生集》有一黃疸方,言“拔去積毒即愈”1' 可見解毒亦為黃疸重要治則之一。
現代醫學認為,黃疸是由于各類不同因素導緻膽紅素升高而引發的症狀,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類肝髒毒性物質造成的肝損害。 近年來研究顯示,天然藥物、食物的毒性中最常見、最典型的就是肝毒性,臨床上每年均可見大量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且常出現黃疸[21]。 例如 ,前文提到豬膏可解的“斑蝥毒” ,同樣具有肝毒性。現代研究證實,以斑蝥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多種抗癌藥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可引發肝損傷而導緻黃疸|221。 由 此可見,治療黃疸确實需要解毒,豬膏解毒的功能與黃疸的病機及治則治法相 吻合。
3 對豬膏發煎功效及主治範圍的再認識
3 . 1 仲 景對黃疸病因 病機的認識
根據《傷寒論》及《金匮要略》條文,首先,“黃家所得,從濕得之” “小便不利”或“小便難”是“身必發黃”之前提,方後注提出中病反應為“(茵陳蒿湯)小便當 利,尿如 皂角 汁狀,色正赤 , 一 宿腹減, 黃從小便去也” ;(硝石礬石散)“病從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豬膏發煎)“病從小便出”1231。 此外,仲景亦有“當下之” 的大黃硝石湯等,不論是“從濕得之”“但利其小便” ,還是通下法,通利二便是仲景治療黃疸的重要法則。 現代醫學也認為,膽紅素排出途徑是以糞膽原形式從大便排出,及以尿膽原形式從小便排出。
其次,從《金匮要略•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第1 條“色必黃,瘀熱以行” 、《傷寒論》第 236 條“陽明病 ,……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論》第 262 條“傷 寒,瘀熱在 裡 ,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等可以看出,“瘀熱在裡”或“瘀熱以行”是仲景論述發黃的核心病機之一。 仲景這一論斷得到後世普遍認同, 如北宋《太平聖惠方》有言“瘀熱與宿谷相搏……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1241; 當代肝病大家關幼波根據“瘀熱以行”理論,提出“治黃必治血,血行黃易卻”1251;名老中醫施維群教授亦将“治血”列為黃疸三大治則之一間。
3 . 2 豬膏發煎的解毒、消瘀、通利 功效
亂發 消 瘀通利之功自 古即為本草著作所記載。 據《神農本草經》:亂發“主治五癃,關格,不得小便,利水道。”1271《日華子本草》亦有血餘“煎膏長肉 ,消瘀血也”1281的記載,《本草思辨錄》中 更直言:“亂發引入下焦血分,消瘀通關格利水道。 ”[S|豬膏亦有消瘀、利 水、通二便的功能,《本草綱目 》言其可“利腸胃 ,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發,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 肺 利 血脈 ,即消瘀活血之意;利腸胃 ,通小便,即為通利二便之功。 由此可見,由豬膏和亂發組成的豬膏發煎具有“消瘀、通利”之功,能夠從消瘀、通利二便等方面治療黃疸。 再結合前述仲景時代對豬膏解毒功效的認識,可以得出結論豬膏發煎的主要功效應為解毒、 消瘀、通利。 可以說,該方囊括了各種不同黃疸的共同治療環節,符合仲景醫學對于黃疸治療原則的認識,治療範圍也不應局限于燥結萎黃一症。
3 . 3 對“諸黃” 範 圍 的 再 認 識
雖 然 仲 景 在 《金匮要略》中明言豬膏發煎是為“諸黃”而設,但後世注家對其解讀逐漸變化,最終應用範圍由廣泛的“諸黃”轉變為“胃腸燥結萎黃” 。 但前文已述,大量古籍顯示,當時中 醫對于豬膏的認識,始終以“解毒”為其主要功效,而非潤燥補虛。因此,以“胃腸燥結之萎黃證”概括豬膏發煎的應用範圍,恐非仲景原意。仲景未明确提出豬膏發煎治療何種黃疸, 而用“諸黃”二字概括。 “諸”字有衆多、所有之意。 《後漢書• 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 中有:“諸以前妖惡禁锢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 此處“諸”字為所有、一切之意。仲景在《傷寒論》《金匮要略》正文中 ,“諸”字凡21見 ,其意皆為“所有、各種” ,如諸四逆厥者、諸病在髒、諸 藥 、諸肢節、諸不足、諸疾痛等。 因此,“諸黃”應指各種各樣的黃疸,而不是某一種黃疸。 有部分學者認為 此處必有脫簡,“諸黃” 二字後應有“虛羸便結者” 之 類 的 描 述 ,但這僅僅是一種缺乏依據的猜想。
再觀該篇其他治療黃疸所用方,仲景均明确指明該方用于何種類型黃疸,如茵陳蒿湯治療谷疸,梔子大黃湯治酒疸,硝石礬石散治女勞疸。總覽全篇布局,前部詳述某種黃疸以某方治療,而後部加入一條“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可見豬膏發煎所治“諸黃”并非單指某一類型的黃疸,而應為多種黃疸。 除了包括本篇所述黃疸類型(谷疸、酒疸、女勞疸)之外,還包括其他原因導緻的多種黃疸,并且尤其側重于黃疸病篇前部未詳及治法的各類少見黃疸,如各種動植物、礦物藥的肝毒性誘發的黃疸等。這一推測既符合《金匮要略》“黃疸病”篇布局安排的内在邏輯,又遵循了“諸黃”二字的字詞含義,且更符合仲景時代對豬膏解毒功效的認識。
現代 研究 顯 示, 豬膏發煎能夠改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 , CCU )等肝毒性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及膽紅素代謝pl_ ' 也說明豬膏發煎對于肝毒性藥物引起黃疸的治療作用。
4 結 語
綜上所述,古代醫案記載顯示了豬膏發煎良好的臨床療效,但近現代以來其應用範圍逐漸減小,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通過對古籍的梳理,可以發現豬膏具有“解毒”這一重要功效,因此豬膏發煎的主要功效應為解毒、消瘀、通利,該方的條文及藥物組成充分體現了仲景對豬膏、亂發二藥的認識,其主治範圍應包括各類原因引起的黃疸,尤其側重于《金匮要略》黃疸病篇前部未詳及治法的各類少見黃疸,如動植物、礦物藥的肝毒性誘發的黃埴。 在此文獻研究的啟發下,進一步開展對豬膏發煎治療黃疸的效果和機制的研究,或将為臨床治療黃疸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