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拿到核酸報告我第一時間都會關注結果,但檢測人員是怎麼判定我是核酸陰性還是陽性,說實話我還真沒仔細想過,剛好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
當中多次提及了一個叫“Ct值”的指标我才知道原來疫情這3年,拿捏我核酸結果的就是這玩意兒!
01. Ct值是什麼?Ct值,全名叫Cycle threshold,即循環數阈值,是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依據。它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我們要“揪出”新冠病毒,一般會采集受檢者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樣本,通過儀器檢測或觀察後,如果發現活病毒或特異性标志物,則表明這個人感染了病毒,定義為陽性,反之陰性。
圖源:羅湖醫院集團羅湖婦幼主管護師李瓊
但現實中,即使一個人感染病毒并出現了症狀,由于采集到的樣本中病毒含量較少,加上采樣管中的緩沖液也進一步稀釋了病毒,所以直接發現病毒或标志物非常困難。那怎麼辦?讓病毒的标志物從少變多,到足夠的數量再檢測。所以,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鍊反應就登場了。它能通過聚合酶鍊這種化學反應,在體外讓新冠病毒的核酸(RNA)通過逆轉錄變成cDNA,并不斷複制(往往是指數級增長),從而達到我們可檢測的足夠數量。
圖源:“差評”微信公衆号
達到目标要經過多少輪,就被稱為核酸檢測的循環數阈值(Ct值)。02.Ct值怎麼看?Ct值越小:說明循環次數越少,用時越短,不用放大多少倍就能檢測到。代表病毒含量相對越高,越容易被偵查到。Ct值越高:說明要更多時間與循環,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偵測到病毒,代表病毒含量相對較少。
03.新版方案中Ct值有啥調整?
主要體現在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标準方面:✎ 舊版診療方案連續兩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新版診療方案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熒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為40,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或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熒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簡單地說,就是患者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的标準,從核酸檢測陰性,放寬為Ct值≥35即可。04.Ct值調整到35,對患者有啥影響?張文宏表示,有研究發現,當Ct值阈值為30倍擴增時,基本傳染性已經很低了,達到35時已被普遍認可。這意味着,隻要數值到了35,患者的住院時間将會大大縮短。例如在上海,新冠患者現在的平均住院天數是15天,核酸調整後有可能降低到10天,這對于一個被隔離的人、家庭來說,感受很不一樣。同時,這樣既能讓感染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也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甚至擠兌。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圖源:光明網)
05.調整Ct值後,輕症真的不用入院治療?這個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國家免疫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解釋:輕型病例危害小,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幹預,但需要隔離,然後觀察,一旦病情變重,可以及時轉到醫療機構。假如疫情大規模暴發,醫療資源有限,床位有限,醫療機構将不堪重負,所以,輕症患者如果沒有病情加重,就不必要去醫療機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