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怎麼繼位?話說,一代英主康熙因為立儲之事被搞得大傷腦筋,身體每況愈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雍正到底怎麼繼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話說,一代英主康熙因為立儲之事被搞得大傷腦筋,身體每況愈下。
而發生了兩廢兩立的鬧劇後,皇子間的奪儲之争更為白熱化。
為了化解危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突然任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将軍,授命西征。
大清王朝從沒有以皇子為大将軍,康熙這麼做,引發了種種猜測。
很多人認為康熙皇帝看好皇十四子胤禵,派他做撫遠大将軍,就是讓他立軍功、掌軍權、樹威信以備接班。
即康熙有意立胤禵為皇儲。
其實,康熙之所以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将軍,是由于胤禵和皇八子胤禩走得太近。而皇八子胤禩黨羽衆大,勢力龐大,皇八子胤禩對儲位志在必得,氣勢咄咄。
康熙此舉是調虎離山,削弱皇八子胤禩的實力、轉移國人視線、分化胤禩和胤禵之間的聯盟,減輕京師的威脅,暫時消餌“興兵逼位”的危險。
既然胤禵和皇八子胤禩都不是意屬的帝位繼承人,那麼,康熙年歲已高,而且體弱多病,心中有沒有定下儲君人選呢?
有的,這人就是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
胤禛的才能絕對是兄弟中的佼佼者,而且鋒芒不外露,善于韬光養晦,不動聲色,一派與世無争的樣子。最重要的是,其誠孝皇父、友愛兄弟。對父親百分百忠誠、孝順,對每一個兄弟都關心,不拉偏架。父親交給他做的事情從來都是兢兢業業來辦理,辦到父親滿意為止。
因此,康熙對胤禛的印象非常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廢黜皇太子胤礽,當時,以皇長子胤禔為代表,好幾個皇子都向康熙提議要斬除掉胤礽。隻有胤禛,以骨肉手足之情為胤礽“保奏”。
不久之後,康熙在勸導諸子和睦共處、共輔胤礽時,對幾個成年的兒子逐一作了點評,其中對胤禛評價最高。他說:“四阿哥(胤禛)是朕親自撫育長大的,他在幼年時心性不定,但極能體察朕的意思,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至純至孝。”
第二次廢儲之後,康熙帝對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四子胤禵格外關顧。
康熙的最後兩年,也多次予胤禛以重任。
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康熙“禦極”六十周年的紀念日,胤禛負責率皇十二子胤祹等人前往奉天祭永陵、福陵、昭陵。
同年三月,會試發榜之日,因天有異象,胤禛負責率大學士等磨勘會試中式卷,進行檢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胤禛率諸大臣查勘倉庫。
同年十一月初七,康熙患病,在暢春園居住、養病,因十五日冬至郊祀之期将至,由胤禛代行祭天大禮。
十三日清晨,康熙帝病重,急忙召見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共七個皇子和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
康熙之所以要到彌留之際才“倉促之間一言而定大計”,主要是提防“陰險之極”的皇八子黨,不讓其有過多反應的時間。
宣布完繼位大事,康熙帝急命從天壇齋所召回皇四子胤禛,改派鎮國公吳爾占祭天。
彼時,皇長子胤禔被監守,次子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锢,五子胤祺因為冬至将臨而被派往孝陵行祭禮,十四子胤禵正在西部領兵作戰,而幾位年幼的皇子十五子胤禑、十七胤禮、二十子胤祎跪在康熙帝寝宮外,還沒有聆聽皇父谕旨。
十一月十三日這天,胤禛從天壇趕到暢春園,短短一天裡,被康熙帝召見了三次。
當晚八點左右,康熙帝駕崩。
十三日夜間,胤禛擔負起新君的責任,指揮将康熙帝遺體運回紫禁城乾清宮。
十四日,宣布大行皇帝龍馭上賓;傳大行皇帝留下遺诏,命雍親王嗣位;命胤禩、胤祥、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召十四阿哥胤回京參加皇父葬禮;京城九門關閉,禁止出入。
十六日,頒布大行皇帝遺诏。
十九日,胤禛遣官告祭天壇、太廟、社稷壇,京城九門開禁。
二十日,雍正帝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大典,改年号為“雍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