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生在天保三載的上元夜,實際對應的就是天寶三載(公元744年)的正月十五,劇中人物在十二時辰之内密集登場,演繹出精彩的故事,而我們在這裡說的就是這些角色曆史原型未來的軌迹與最終的結局。
聖人、嚴太真 李隆基、楊玉環
“聖人”的曆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嚴太真”嚴羽幻的曆史原型是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他們的故事與結局盡人皆知,就不展開了。
李必 李泌
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謀臣李泌。李泌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六世孫,李必的台詞強調自己不是“唐李”而是“隋李”,指的就是他的李姓與李唐皇室并非一支,但是李泌出身趙郡李氏,在唐代也是貴族世家之一。
開元十六年(728年),年方七歲的李泌在正在下圍棋的唐玄宗與燕國公張說面前,以“方圓動靜”為題賦詩,脫口而出“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張說驚為神童,從此名聲大噪。玄宗、張說之外,宰相張九齡等都很賞識器重這個孩子,不過,劇中這個時間,23歲的李泌并沒有當官,這段時間仰慕神仙之道的他一直在名山遊曆,直到7年後的天寶十載(751年),玄宗才想起李泌的“早慧”,讓他待诏翰林供奉東宮,也可以說直到而立之年,李泌才與太子李亨有了交集。
後來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唐肅宗,35歲的李泌受召參謀軍事,大得信用,肅宗兒子代宗即位,李泌又一次出山輔佐,到代宗的兒子唐德宗時李泌正式入朝拜相,燮理陰陽,調和文武,安定邊陲,在軍事、内政、外交、财政等諸多方面做出傑出貢獻。貞元五年(789年),68歲的李泌去世,他被人稱為“神仙宰相,帝王之師”,因為受封邺縣侯,故也稱“邺侯”,韓愈詩“邺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就是稱贊李泌藏書豐富。
李玙 李亨
太子李玙的原型就是玄宗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太子是玄宗第三子,先後有過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紹等名字。正是在天寶三載二月,太子更名李亨——本劇的時間是正月,所以他還不叫李亨,但是此時實際上太子叫李紹而不是李玙。說起來,天寶三載的李亨其實根本還沒有遇到重大危機,要到天寶五載(746年),右相李林甫才對太子施以辣手——李林甫先是上奏太子的大舅子韋堅與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勾結,企圖結黨謀立太子,又将另一案件牽扯太子妾侍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
李亨為求自保,不得不先後與太子妃韋氏與杜良娣離婚。李亨在大案與婚變的打擊之下大受刺激,兩鬓變白,好不容易等到李林甫病死,繼任宰相楊國忠仍舊讓李亨險象環生,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李亨才鹹魚翻身。他先是策劃了馬嵬驿之變,殺死楊國忠,逼死楊貴妃,之後與玄宗分道揚镳,一路跑到朔方軍大本營靈武,自立為皇帝。
唐肅宗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持者,收複長安洛陽、對抗安史叛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他不能制約身邊後宮、宦官勢力膨脹,也沒有取得平叛的最終勝利。上元二年(761年),重病的肅宗在宦官李輔國發動的支持太子反對張皇後的宮廷政變的同時病逝,時年52歲。
林九郎 李林甫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就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淵堂弟的曾孫,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他接替前文提到的賞識李泌的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在他擔任宰相的将近20年時間内,李林甫因為陷害可能威脅到他相位的官員,被人稱為“口蜜腹劍”,還在玄宗将三個皇子廢為庶人并殺害時助纣為虐、推波助瀾;前文也已經提到李林甫不斷試圖扳倒太子李亨,但是沒有成功。
天寶十一載(753年),已經病逝還未下葬的李林甫被楊國忠誣告謀反,削官抄家、子孫流放之外,本人被劈開棺木,抉出口内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事情還沒完,肅宗即位以後,打算掘了李林甫的墳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焚燒,還是李泌力勸:太子現在身為天子應該不念舊怨,示天下以寬廣胸懷,才能招降安史叛軍中的脅從者,也不要因為顯得記恨過往導緻玄宗内心慚愧不愉快,肅宗才算作罷。
永王 李璘
永王的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安史之亂後,李璘手握重兵,想要模仿東晉盤踞江東,因此被肅宗派遣著名邊塞詩人高适平定,李璘本人也被殺死。李白因為當時在永王麾下做幕僚,又寫了《永王東巡歌》等詩篇,被認定為附逆險些處死,經朋友援救才改判發配夜郎。因為高适沒有理會老朋友李白的求救,李白與高适的友誼小船也因此說翻就翻。李璘幼年喪母,由李亨親自撫養,李亨對兄弟親愛,常常懷中抱着他同睡,在本劇故事發生的時候,兄弟之間的關系大概率并沒有像劇中表現的那樣暗流湧動、劍拔弩張。
何執正 賀知章
何執正的原型就是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在天寶三載四月緻仕,也就是劇中故事發生的3個月後,玄宗贈以禦制詩,太子率百官餞行,賀知章回到老家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寫下《回鄉偶書二首》,其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特别脍炙人口。賀知章回鄉不久病逝,壽至86歲。因為賀知章當過太子右庶子、侍讀、太子賓客,後來唐肅宗追贈自己這位已逝的老師禮部尚書的官職。說起來,賀知章比唐玄宗還年長26歲,耄耋之年的他備受優禮,從容歸鄉,閑适豁達,種種迹象顯示不像曾經卷入過什麼争鬥糾葛。
郭利仕 高力士
郭利仕的原型就是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本來叫馮元一,是“嶺南聖母”冼夫人的六世孫、歸順唐朝的嶺南首領馮盎的曾孫,幼年因為流人謀反案牽連受刑。高力士替李白脫靴的故事對他不無诋毀之詞,其實他是對玄宗非常忠誠的賢宦,文武雙全,時行善事,後來被李輔國陷害,流放途中見芹菜而做詩明志:“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寶應元年(762年),遇赦回歸,方知玄宗已經駕崩,于是向北号啕痛哭,吐血而亡。
程參 岑參
書生程參的原型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岑參正是在天寶三載這年進士及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他的名句,作為邊塞詩人,岑參與平定永王之亂的主帥高适齊名,唐代宗時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所以人稱“岑嘉州”,約大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元載 元載
大理寺評事元載的原型就是元載,有朋友或許會認為他這個元姓是北魏皇族拓跋氏改成的漢姓,家世并不差。其實不然,元載姓的是繼父的姓,作為拖油瓶的他出身如假包換的寒門,但是元載嗜好讀書,在天寶元年考中進士,然後靠着智商情商,在官場一路上升。前文講到唐代宗繼位靠的是宦官李輔國,李輔國因此被尊為“尚父”,權傾朝野。元載借着與李輔國妻子同宗為橋梁搭上李輔國的關系,加上自己善于揣摩上意,終于拜相封爵。
元載并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參與唐代宗殺死李輔國的密謀,後來又幫助代宗誅殺權宦魚朝恩,終于獨攬朝政。大曆十二年(777年),早已對元載跋扈專權不滿的唐代宗命人抓捕元載賜其自盡,抄元載家的時候,搜出嶺南節度使獻給他的直徑一尺的琉璃盤,而獻給皇帝的直徑隻有九寸,更離譜的是搜出八百石(按照唐朝度量衡制折算大約近64噸)胡椒——當時胡椒作為進口香料,價值确實很高,但囤積到如此誇張的數目,可見元載窮奢極欲到愚蠢的地步。
王韫秀 王韫秀
王韫秀原型就是元載的妻子王韫秀。王韫秀是河東節度使王忠嗣之女,她和元載剛成親時,貧寒的元載不得不寄居嶽父家,飽受妻族的歧視嘲笑。忍受不了的元載賦詩《别妻王韫秀》打算入長安求官,詩雲:“年來誰不厭龍鐘,雖在侯門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王韫秀甯願和元載同行一起受窮,寫下了《同夫遊秦》明志:“路掃饑寒迹,天哀志氣人。休零離别淚,攜手入西秦。”元載獲罪,本來妻女隻是沒入掖庭為奴,并沒有死罪,可是王韫秀脾氣很硬,說道:“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堅決不從命,結果也被賜死,一說京兆尹命人将她杖斃。
姚汝能 姚汝能
熱衷于寫傳奇小說賺一筆小錢的華陰縣尉姚汝能的曆史原型就是姚汝能,生平不詳,隻知道是《安祿山事迹》的作者。正是在天寶三載,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任範陽節度使,勢力日益滋長,但此時的姚汝能應該還不知道此人會成為自己筆下的主角。關于安祿山的許多史料都來自于姚汝能著作,《新唐書·安祿山傳》比《舊唐書》增加了許多内容,不少就是借助姚汝能提供的資料。
之所以把劇中最重要的主角張小敬放在最後,是因為他其實沒有曆史原型。姚汝能在《安祿山事迹》提到箭射楊國忠落馬的禁軍士兵是張小敬,這是馬伯庸玩的一個梗。當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的張小敬,怎麼可能在12年後的馬嵬驿之變時還在禁軍中服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