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浮見
01
最近,濟南市最高規格黨政代表團的青煙濰之行,非常受關注。
6月18日至21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先後到煙台、青島、濰坊,學習考察。
這一趟的反響非常大。
濟南也非常重視,在黨報上連續刊登分析文章。
02
濟南這次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隊的學習,是奔着一個大目标去的:
共同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協同發展,促進濟青都市圈高水平協作。
請注意“協作”這個詞,這就是要兄弟齊心。
濟南作為省會城市,這一次身段柔軟,态度謙和,有大哥的樣子。
03
說幾個故事。
山東的城市之間,曾有過“不協作”的曆史,吃過苦頭。争來争去,最終都沒得到好處。
《大衆日報》的一位記者,就為此給山東的省領導寫過内參。
其一,2004年,這位記者在采訪時,就好幾次聽到青島、煙台、威海三市為了競争國外一個造船項目打得不可開交。
三家打來打去,誰都不肯讓,最終讓外商白白拿到了珍貴的岸線資源。自己還往裡墊錢,承擔拆遷等很多費用。
其二,煙台市一位官員,最痛心的是新加坡工業園項目這塊肥肉沒能落在山東。
這位官員在李光耀訪問煙台時曾參與過接待籌備。據他說,李光耀本打算把投資近70億美元的工業園項目給山東。但他在山東時發現,青島、煙台、威海各不相讓,而省裡也沒給明确态度,隻好把它給了蘇州。這就是今天的蘇州工業園。
我查了數據,2021年這個園區給蘇州貢獻的GDP高達3330.3億元。
看了大衆日報記者的講述後,我又查了很多報道,進行了驗證。
當時新加坡選定的候選城市裡,是江蘇的蘇州、無錫;山東的青島、煙台、威海;浙江的杭州、甯波。
當時的蘇州,跟青島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江蘇怎麼做的?
1994年3月16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領導幹部大會。
江蘇省委書記在大會上提出,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要全省動員,統一認識,齊心協力,争取成功。
請注意“齊心協力”,這就是協作的力量。
04
說到協作,再看看浙江是怎麼做的。
這個故事,也是來自媒體的公開報道。
山東省浙江商會會長章鵬飛的朋友經營一家互聯網企業,想到杭州的桐廬縣投資,沒想到被當地領導“婉拒”,推薦到臨安區。為什麼呢?因為臨安區發展電商産業,桐廬縣打造民營快遞之鄉。
哪裡最适合,就推薦哪裡。
這件事給章鵬飛的觸動很大。
他就發現,浙江的這些縣,早就立足當地産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做了産業規劃。相互之間,既能立足當地優勢發揮出項目的最大潛力,又避免互挖牆角、同質化招商。
再看山東,一個市正在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結果下轄的一個區招來一家知名銀行,沒想到被鄰區給挖跑了。
05
濟南學習濰坊,該學。
其實,濰坊真的很強。
濰坊擁有強勁的制造業。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濰坊累計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7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83家,位居山東第一位。
還有一個數字,能證明濰坊的實力。6月21日那一天,濰坊全網用電負荷達到1010萬千瓦,又創造了一個全省第一。
用電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濰坊經濟增長勢頭較強,企業在開足馬力生産。
再說教育,濰坊教育品牌在全國都是名聲在外。
前幾年,濟南長途汽車站專門開設了班車,周末接家長到濰坊昌樂去看望在那求學的孩子。
2019年,濟南的電視問政,曝光了跟營商環境相關的一件事。
力諾集團要申報科技部的一個項目,需要濟南某個區出具一個配套承諾函,卻遭到拒絕。最後,力諾集團被迫以濰坊企業的名義申報了該項目。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因為在問政現場,濟南台的主持人當時就提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濰坊能辦得了的事情,為什麼在濟南辦不了?
如今,濟南市最高規格黨政代表團去濰坊學習,真的很好。
06
濟南這一場“頭腦風暴”,來得及時。
用濟南市市長于海田的話說,深切感到标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
《濟南日報》報道,6月21日晚,龍奧大廈會議室燈火通明,在這裡舉行的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煙台青島濰坊考察交流座談會,不知不覺已經持續了5個小時。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感受、講不完的想法、談不完的打算。
下一步,幹就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