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3 06:16:20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文傑

南京和馬鞍山的距離又近了。

11月11日,南京至馬鞍山市域(郊)鐵路(南京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按照設計,甯馬線自南京西善橋站起,終至馬鞍山當塗南站,全長約54.23公裡,時速120公裡/小時。

一個在江蘇,一個在安徽。本屬于不同省份的兩座城市,被外界鎖成了一組CP。如今,一條城市鐵路将它們拉得近,“南京離安徽更近了”還登上了熱搜,網友熱議:“南京對馬鞍山是真心的。”

就在不久前,馬鞍山不得不為疫情防控作出提醒,省内返馬不用核酸檢測,省外返馬持48小時内核酸陰性證明,“南京是省外,要做的”。當“馬鞍山特别提醒南京是省外”登上熱搜,網友們炸鍋了。“不提醒還真的忘記了。”“别說了,這就坐公交去省外。”

很多人認識馬鞍山,确實是從南京開始——“南京有座山大家要去玩一下,那就是馬鞍山。”兩座城市距離相近,從南京去馬鞍山,開車也就1個小時。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南京對馬鞍山是真心的)1

甯安高鐵開通,從馬鞍山到南京最快隻需16分鐘 圖源:視覺中國

調侃歸調侃,這實質體現了南京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複,成為首個經發改委複函同意的跨省都市圈規劃。江蘇、安徽兩省共同推進規劃實施,南京和馬鞍山等城市的一體化發展由此鋪開。7月,馬鞍山專門成立了“甯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以此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對接滬蘇浙長三角區域。

在衆人關注中,馬鞍山與南京正在雙向奔赴。

本是同根生

雖說馬鞍山、南京分屬安徽和江蘇,但這兩省在曆史上曾是同一個省。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設立江南行省。占領的地方越來越多,管轄範圍也變大,最終江南行省的轄地範圍囊括了現在的江蘇、安徽和上海等地區。

朱元璋稱帝後建立明王朝,建都南京,并把包括江蘇、安徽在内的江南行省稱為南直隸。也是從那一刻起,江蘇、安徽成了同一個省的“親兄弟”。

當時的南直隸可是香饽饽。其隸屬于中央政府,朝廷直接對其進行管理,用現代的話來說,類似于特别行政區。加上國都南京就在此,政治地位加上地勢優越,江南地區的發展明顯優于其他地區——一年的賦稅占明朝總賦稅的三分之一,科考上榜人數占全國近一半,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

這般發達富庶一直延續至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後,直接廢除了南直隸,設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巡撫衙門設于江甯府(南京)。而後,承宣布政使司改為行省,江南省由此成立。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南京對馬鞍山是真心的)2

馬鞍山 圖源:視覺中國

據《元世祖實錄》記載,這個強大的省份,還是引起了清政府的擔心——讓一個人或者一方勢力做大做強,萬一發生叛亂事件,清政府難以對付。

将江南省一分為二,成為清政府維持穩定與發展的做法。江南省由此被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減小其體量的同時,加強集權管制。一年之後,“江南右”取江甯府、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稱為安徽省。

江蘇、安徽的“兄弟情緣”也就到此為止。

但南京和馬鞍山的故事還沒結束。南京地處江蘇和安徽交界,被安徽的馬鞍山等城市自北向南“半包圍”,在地理位置和行政地位的雙重因素驅動下,兩地交流相當密切。

畫了一個圈

兩地距離之近,是馬鞍山和南京能夠親近的基礎。

從地圖上看,馬鞍山市中心到南京市中心的距離61公裡,駕車也就1小時左右。但要從馬鞍山到安徽省會合肥市中心,駕車距離差不多是到南京的2.6倍,開車要兩個多小時。“說實話,去南京就是從縣城進主城的感覺。”馬鞍山網友cwjkevin7認為,“小馬”感覺和南京下面的遠郊區縣差不多。

“下午沒課的話,和同學約着去南京逛街。中午去,傍晚就回家。”王怡(化名)是馬鞍山人,高中那會常和同學約着去南京逛街,“像王府大街,夫子廟,新街口,這些都去過很多次了”。她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就連看天氣預報,都是看南京的。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南京對馬鞍山是真心的)3

去南京夫子廟逛街,也是馬鞍山人的日常 圖源:視覺中國

兩地不僅地緣相近,生活習俗也趨同。

馬鞍山與南京大部分區域都是江淮官話的語言區。“市區的方言基本一樣。”王怡聽南京人講話幾乎毫無障礙,即便去南京玩也可以用馬鞍山方言交流。對方要是講出“我滴乖乖”,“那就是自家人”。

在生活習俗上,王怡認為跟南京人更貼近。在她印象中馬鞍山有很多南京小吃的,像鴨血粉絲、鹽水鴨之類,甚至鹽水鴨自己家裡都會做。反倒是提起合肥小吃,王怡卻不太清楚:“不知道有什麼,桃酥和綠豆糕應該算吧。”

久而久之,地理與心理的親近感,将“王怡們”引向南京,以南京為中心的通勤圈、生活圈漸露雛形。

兩座城市也積極靠攏。

2000年,江蘇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南京都市圈概念。次年,南京、馬鞍山等六城聯合商讨南京都市圈的建立。2003年,江蘇省政府批準《南京都市圈規劃》,成為全國最早,也是首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

以都市圈建設為名,兩座城市用通勤圈拉近距離。

馬鞍山市實現“多條大路通南京”,甯安高鐵、常合高速及馬鞍山長江大橋、馬濮旅遊大道等道路相繼建成通車。時代周報記者從12306網站發現,馬鞍山到南京的高鐵最快隻要16分鐘,每天有20個車次可選。“去南京十幾分鐘就到了,跟坐公交車一樣。”王怡說,就連去合肥都是從南京轉車。

這一個圈,把南京和馬鞍山的關系拉得更親近了。

提升“串門指數”

馬鞍山對于“南京是省外”的特别提醒,恰是反證了平時“南京不算省外”的親近。

近年,馬鞍山與南京積極互動,充分展示了這座城市的優勢。如坐落在南京的奧特佳公司,就因看中馬鞍山的優惠政策,加上毗鄰南京的區位優勢,在2015年将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馬鞍山丹陽鎮工業園。

這并非個案。近年,南京轉移至馬鞍山的企業涵蓋軌道交通、航天航空、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産業。據媒體報道,從2014年至2018年,南京到馬鞍山投資的億元以上項目288個,到位資金680億元,占省外投資的20%。

南京與馬鞍山的發展(南京對馬鞍山是真心的)4

馬鞍山新能源産業制造基地 圖源:視覺中國

這番互動帶動了馬鞍山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傳統支柱産業也逐漸轉型升級,實現傳統資源型城市的蝶變。加入南京都市圈後,馬鞍山經濟快速發展,GDP從2001年191.5億元增長至2011年1144.3億元,增長近5倍。

除了産業,圍繞交通、醫療、教育等,馬鞍山與南京都簽訂了多項協議,使得馬鞍山從各方面深度融入南京。比如,馬鞍山市民可以直接刷市民卡,在南京乘公交、打出租、搭地鐵等。

在交通對接方面,馬鞍山更是動作頻頻,加快提升到南京的“串門指數”。2020年6月,馬鞍山市區第三條高鐵揚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樞紐工程開工;2020年12月30日,甯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試驗工程開工;2021年 11月1日,馬鞍山旅遊集散中心至南京劉村地鐵站的毗鄰省際公交試運行,這是馬鞍山主城區通往南京的首條省際公交班線,進一步拉近了兩地之間的距離。

同是“圈裡人”,馬鞍山正在積極擁抱南京。

2021年馬鞍山政府工作報告中,18次提到南京和南京都市圈,指出打造南京都市圈生态宜居的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南京都市圈擁有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的詩畫家園、打造南京都市圈頗具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實力的生态産城融合典範。

兩座城市的人們也在雙向奔赴。

清晨,大批馬鞍山人趕往南京上班。傍晚趕回馬鞍山吃上一口熱飯。于是,南京街頭巷尾,“皖E”(馬鞍山車牌)穿梭如流。周末,南京人拖家帶口來馬鞍山遊玩,在馬鞍山各大洗浴中心門口停着“蘇A”(南京車牌)。“馬鞍山的洗浴店特别舒服,服務好,還有吃有喝的。歡迎南京人來洗澡。”王怡笑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